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4771|回复: 0

古城村旧时水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7 10: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hj 于 2011-10-7 10:21 编辑

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水井可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古城村因地近永定河而地下水丰富,旧时的水井很多,但在村内最重要的就是三口井,即东井、西井和大车店井,它们是古城村民数百年来的生命源泉。
    东井,位于东井街中部路西,现在一小铺里,是原古城村两口官井之一,比西井浅,水微甜,早已封住停用。两眼,花车取水,井的北面设一小龙王庙。旧时,成群结队的骆驼到井边水槽饮水,老人需贴墙闪避,小孩常从骆驼肚子下钻过,胡同为之堵塞。东井所在的东井街,处于村子东北部,也是古城村向北的主要出入口之一。南北走向,宽约10米,长约150余米,因街中部路西有东井而得名。路西侧住田姓村民,路东住董姓、梁姓、金姓、郝姓和田姓村民,以董姓为多。著名店铺万盛涌东家的老住家在该街路东。他们,都曾是东井水源的受益者。
    西井,位于后街马神庙西侧,四眼,深15丈,水量大水质好,据说旧时东井的水做的饭馊了,而西井的水做的饭还没有问题。该井用花车取水,井筒子直径约一丈,是原古城村两口官井之一。甜水,井台上原有两个巨大水槽,饮牲口用。井台西有一间小龙王庙,还有一株两人合抱的老槐树。该井在“文革”前封闭停用,旧时可是半个村子居民的水源。朝阳庵看庙的负责水井的保护,每天要收起井绳并进行修理。
大车店井,即郝大门儿院内井,是私井,位置在今天的村西树神庙街1号。当时的大车店有12亩地那么大,四外有石头院墙,还花3000大洋专门打了一眼辘轳井,深约13丈,水微苦涩,但一码的石景山上的青石到三口井的井台都高约一米,两边有坡道,防止了水的倒灌;凸起的小井眼,防止了杂物的进入;村民禁止到井台打闹嬉戏,保证了水源的清洁卫生。
    凿井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壮举。水井的发明人,古籍上记载的有黄帝说、虞舜说、西周伯益说等等,都说明我国凿井的历史极为悠久。水井的出现,标志着定居生活的开始,生活质量的改善。目前,最早的水井实物是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
    打水的方式分为桔槔、辘轳、花车。地下水比较浅的,就用桔槔,但水质较差;辘轳,则适宜较深的水井,大体上有十来米深;而更深的水井,必须使用花车才能喝到卫生洁净的水源。辘轳的发明史有数千年了,是古人巧妙利用杠杆原理为生活服务的佐证。古城村大车店的井为辘轳井,井台上一侧立一米来高的石柱,辘轳轴头的一端支在石柱上部的孔洞里,靠近井筒的地方立一稳固的马架子,上面横架辘轳轴,辘轳支在井筒上方,辘轳的外框靠辘轳把手的推力绕轴旋转,带动井绳提升或下降。井绳的一端系钩子挂水桶,另一端则固定在辘轳的外框上。水桶在井内注满水后,就可以一推一兜地摇动辘轳把手,利用井绳的牵引把水提出井外。古城村的东井和西井则使用花车,或叫滑车。这种方式比辘轳更先进、安全而有效率,可以适用于深水井。使用花车的井至少要有两个井眼儿,四个井眼儿的就要立两个并立的井架或采用一架二轴了。那是在井台上的井眼儿两侧立井架,先立两根两米五高的石柱,石柱的顶端阶条石用榫固定住横跨井筒,石柱上端的阶条石下方有一枣木横木,固定在两侧石柱上。石柱顶端的阶条石中心凿有石榫,横木和阶条石之间用两根竖木固定滑轮,井绳通过滑轮,井绳的每一端系有柳罐各进入一个井眼儿,一端提升则另一端下降,甘冽的井泉就从地下引到了井台上。有时候,柳罐脱离了井绳而落在井底,人们就要在绳子上拴几个五爪钩,利用镜子借助太阳的反射光线照亮井底去打捞。村里水井花车的滑轮,早期是用枣木制成的。由于打水的频繁,坚硬的枣木横木两侧硬是被井绳勒出了一寸来深的沟槽,可以想见其凿井历史的悠久!
    从井上打水是个力气活儿,大多是精壮的汉子出面。花车井要左右手交替上下拽井绳,浑身发力,中途一般不停。打满水桶后就要往家挑了。挑水要用扁担,两端的水钩子吊住桶担在肩上,为达到平衡行走起来颤悠悠的。村中力气大的,一次可挑四桶水。村民李德芳更有一绝,他绰号“李小和尚”,挑水从不用手扶着扁担,行走飞快,成为旧时街中一景。他在挑水的中途也不歇歇儿,想换肩时只要在腰上发力后膀子一扭,扁担就轻巧地落在了另一个肩上。观看到那一幕的人们,无不叫绝!
    街里的井水在夏天特别清凉,人们习惯地称为“井拔凉”。暑天村里人爱喝“ 井拔凉”,既败火消暑又落个浑身爽快;瓜果蔬菜和凉食都用“井拔凉”镇着,还有些人用“井拔凉”泡米饭和过水面吃。
    古城村的水井,村民们已多年看不到了。但老人们知道,因为水井的恩赐,才养育了一代代古城村人。井泉,使他们身康体健,有了旺盛的活力。在他们走四方、闯口外的奔波中,不管多么劳累,都特别思念家乡的水井,那是古村的梦,古村的魂!
    转载(北京市地情资料网),作者:门学文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