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5624|回复: 3

王大有——探寻上古中华文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4 13: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郝治年 于 2013-6-5 20:14 编辑

王大有——探寻上古中华文明

王大有,原为华夏出版社编审、画家,在目前其公开出版的著作中具有综合性学者、历史学家、天人合一全息生命学者等多重身份,成为目前我国人类文化学界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近来因批评“快男”选秀选手名字低级、没有文化内涵而引发网络口水战。
9月20日,王大有全国学术巡讲首站西安开讲。从健康居家到太极和谐生命全息,再到我省黄帝陵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王大有均进行了公开演讲和座谈。

       阅读提示

1978年以来,学者王大有致力中华上古文明研究,中华本体文化与中国三皇五帝时代的古史重建,美洲土著与中华文明亲缘关系的研究。他与他的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历史学界泰斗周谷城、贾兰坡等多有肯定。
在姓氏与图腾研究、中华文明和美洲文明方面,王大有认为自己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诟病。围绕姓氏与图腾、中华文明和美洲文明的渊源以及王大有最为推崇的独创研究课题和方法,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姓氏图腾是中华民族的“文化DNA”

记者:网上流传很广的姓氏图腾是您画的吗?
王:是,现在很多网站都在转载这个,我估计以后这个可能就是正宗版本了。国家邮政部曾印发了一套128枚的个性化图腾姓氏邮票就是这个。这些是我首创的,我把这个过程分为三步,即姓氏图腾始源流,所谓始源就是要恢复到原来的最初的原始状态。比如:说“姜”姓图腾,我画的是一只羊,底下一个女,我考证之后画的是大盘羊,因为那个时期只有这种羊,祖先首先驯化的是这种羊,我不能先画成小山羊。另外,古时候的这个“女”和“母”不是一个意思,没有出嫁的叫“女”,出嫁以后就名叫“母”,底下这个“女”字,我画了两个乳房,这个表示不是女性而是母亲。如果说姓氏信息丢失的很多,那我就要重建,要把丢失的信息都补进去,这就叫组合。那些保留了原来最早信息的,我的重点就要放在美化上;如果信息丢的很多,那重点就放在加工上,这些包含在姓氏图腾中的信息,我称之为“文化基因”。

记者:您以前做美术工作的,怎么转行到了姓氏图腾研究上?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
王:我是学国画的,原来是华夏出版社美术编辑组主任。从美术方面来说,我画的这些图腾实际上就是美术作品和书法作品。我原想画一套反映中华民族历史题材的华夏民族史诗画卷,当时已经画了武王伐纣、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日月潭的传说,还有女娲补天等等,我由神话转向传说题材,由传说再转向历史题材,把这些历史题材、神话、传说重新做了解释,深化中,我要把神话历史转化为历史,就必须研究文物,结果就接触了好多氏族的名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尽管包含创作成分,但这个过程首先是治学的过程。你得先研究,获得必需资料,从资料里再抽出些规律性的东西,我是画画的,非常善于联想,在搜集整理资料中还进行这种联想的整体思维。这种整体上的联想分析的过程也就是治学的过程,把这些资料中规律性的东西抽出来,再按照现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文字的姓作为依据,把丢失的信息再补充到姓氏里来,就是姓氏图腾。

记者:您的书里除了姓氏图腾还有郡望,发祥地,您这个是怎么考证出来的?
王: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全国设立了三十六个郡,所谓的郡望就是在该姓氏在什么地方人最多,家族最兴旺,可能其老家并不在那儿,但在那个地方兴旺发达起来了,成了望族,郡望就是这个意思。发祥地就是这个姓氏的老家、祖籍。郡望和发祥地历史上本来就有,我设计的前100个姓是从1982年统计出来的当代百家大姓,来源于宋代的500个大姓,我是沿用了宋代的说法。

记者:您研究姓氏图腾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王:现实意义主要是继承家风、族风和国风。古时立姓有以德行、声望、地域赋姓的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德行”,即按照你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大小赋予姓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姓氏就是美德的集合体,每个姓都等于是集中了一种或两种美德,如果我们每个人现在都能按照自己家族的美德去做的话,整个民族的德风就能弘扬起来。研究姓氏图腾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意义,即将割断的祖脉、血脉、文脉、地脉和国脉续接起来,要让人们知道哪些最可贵的美德丢了,用姓氏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姓氏图腾如同断代史,姓氏中所承载的各种信息就是我说的文化基因组合,其中就包括“德”,我们写书还古为今用,现代人应该知道我们的祖先有哪些美德,我们要继往开来,重新确定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体系,重新申述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观。


        美国有一支人种可能源于陕西

记者:我们都知道,一般英文lndeia,音译中文后为“印第安”,您为什么要强调其应译为“殷地安”?
王:这个是哥仑步搞错了。他以为他当时到的是印度,那个时候印度被称为下印度,中国被称为上印度,哥仑步后来发现到的不是印度而是美洲,就把美洲大陆叫做“西印度群岛”,这就以讹传讹了,他以为到印度了,加上当地土著人自称lndeian,所以就把美洲的土著叫“印第安人”。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敢于说是“殷地安人”、“印加人就是殷家人”,是因为在中美洲墨西哥有个考古遗址叫“奥尔梅克”遗址,在那发现了六块玉圭,那上刻着的是甲骨文。我搞甲骨文研究很长时间了,一下就认出来了,那上面怎么有个“农”字啊?这上面怎么会有甲骨文,有汉字啊?所以我就刨根问底,发现古代美洲文明和我国殷商文明之间的联系。我们研究证明:美洲原始居民与中华祖先同祖同源,太平洋东西两岸的中华文化与古代美洲文化是兄弟文化,不同地缘却具有同一的血缘基因和文化基因,因而具有同一的文化传统。
2006年,我接受了拉丁美洲安第斯共同体邀请,在厄瓜多尔土著盖丘瓦族看到了萨姆传“阿雅巫玛”法衣(Qnechua),这个缝制着我们祖先图腾的法衣给了我很大启示,然后我在厄瓜多尔赤道边又见到了扶桑树,从当地对扶桑树的发音及树种本身的流变发现我国自古以来的相关记载是真实的。
特别是在美国易洛魁部落的莫哈克族的奥次顿哥树,我看到了保存完整的两张鹿皮画,上面是完整的黄帝部落图腾,这个部落同时还保留了诸如习俗、祭礼、器皿等很多类似的黄帝部落标志,这就提示我,这个现存美国的人种很可能是从中国陕西迁过去的。

记者:古代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问题是21世纪的热门话题之一,您的说法作为一家之谈,引起了很多学者质疑,您发现的这些中华文化和美洲文化的相似之处,会不会只是一种历史的巧合?
王:出现一次可能是巧合,出现两次、三次、多次就不是巧合了。比如:类似天安门广场的华表,古代叫博木或天干,他们叫“塔干那”,美洲土著居民至今仍将这个东西放在十字口,我国西藏、甘肃、内蒙古等地方也是这样,连名字、摆放位置和功能都基本一致。这就不是巧合了。一般说来,我在比较美洲文明和中华文明时,会从物态层、制度层和心态层这三层结构比较研究,可以排除有些人说的这是文化的相似性的说法,这是成千上万年积累下来的“特质文化的同一性”。

记者:有的学者提出“中国——玛雅文化连续体”是“同源异质”,和您的观点有何区别?
王:我们也赞成“中国——玛雅文化连续体”,但不赞成“同源异质”,正确的提法应当是“同源同质异域”发展的“中国——玛雅文化连续体”。也就是说:玛雅文化是上古中华太昊、少昊东夷文化在美洲的重建与发展。玛雅文化传递的正是东夷大汶口文化的基因。文化既然同源,必定同质,否则就不是同源,同源同质文化的原生态是文化基因,文化基因传递形成文化传统和谱系,这才是文化连续体。


        自称研究路径独一无二

记者:作为非历史学和文化学出身的研究者,在很多公开场合,您都认为自己创出了这两个领域的多个“第一”,研究方法是什么呢?
王:我用了12重考证法。因为我是画画的,非常善于联想,这就叫做整体思维,研究中,我必须天文、历史、地名、族的名号、诸侯国的名号、诸侯国被分封的地方,还有被分封的这个地方原来是怎么来的等等联系综合研究。遍读各种史书,我主要将正史与野史相结合、文献与古文字相结合、古史传说与神话信史相结合、古地名和古代氏族相结合、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12重考证法,和别的学者的二重、三重考证法不同。

记者:网络上对您本人以及这些研究成果褒贬不一,还有人从文字学角度、研究方法以及逻辑角度逐条对您的研究成果提出质疑,您怎么看?
王:我是非科班出身,是典型的非学院派,所以对于历史学、文化学或者考古来说,我就是“票友”,是“野路子”,但我的方法独一无二的,我做出的研究成果也是学院派不能相比的。

记者:学术界对您的研究成果如何评价?
王:1978年以来,我致力于中华上古文明研究,中华本体文化与中国三皇五帝时代的古史重建,美洲土著与中华文明亲缘关系的研究。我和我的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历史学家泰斗周谷城、贾兰坡等对我们有很多肯定,但国内证伪派持有不同意见,但至今未见公开批评,只是在网络上有各种背景的人提出各种说法。盗版的书籍也很多,我的朋友学生鼓励我走出来,所以我才筹备了这次全国巡回讲学,并将西安作为首站。

    文~图    记者:王丽      实习生:张利静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20: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话作者

          对话作者

北京科技报:您在创作姓氏图腾的时候,有什么依据吗?
王大有:我在创作姓氏图腾的时候,主要依据甲骨文、金文和楚国的《鸟虫书》还有在一些出土文物中的陶器和玉器上的族徽。
鸟虫书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的文字,它使得实用性的文字增加了很强的克观赏性。
还有就是口口相传的神化传说,但没有考古依据。

北京科技报:您在创作姓氏图腾的时候,有没有加上自己的艺术创作?
王大有:我先把在创作姓氏今文简体字、繁体字的正字确定,再看它们保留的立姓信息有多少,依次决定创作加工的类型和程度。

北京科技报:就是说其中有些元素是您自己加上的?
王大有:如果能够代表该姓立姓时的全部信息,我就会严格按照甲骨文、金文和鸟虫书里的写法来创作这个姓氏的图腾。如果不能代表该姓立姓时的全部信息,我就会根据自己的考证,把所缺失的基因部分补全。比如:我在创作李姓的姓氏图腾的时候,加上了虎,因为虎代表李姓的始祖皋陶的祖先少昊,我认为这样才能完全阐释李姓的图腾始原。
但是,我在创作姓氏图腾的时候也加上了一些艺术上的成分,争取把代表每个姓氏的图腾画得漂亮一些,让看到自己的姓氏图腾的人都喜欢这个图案。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3-6-5 22: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郝天祖 于 2013-6-6 12:50 编辑

姓氏图腾中

朱姓怎么画了个大蜘蛛?姓朱的女孩子一定比较讨厌这个。

姓黄的也直接画了个王八,
无语了,姓黄的倒霉了。。。

太可笑了,那个吕姓怎么是只鸡?难道就因为吕后叫吕雉?还有姓邓的也很好笑,作者是怎么想的?


审视王大有的“姓氏图腾”应注意两点:首先要认真观察其“图腾”图案,辨析其与古字形的关系;其次,要认真研究阅读其图腾“释义”,确认其解说是否合乎实际。我们应当尊重专家的学识,而对于自封“某某家”一些蒙人的把戏,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戳穿他们的伎俩,使其不再愚弄于人。
u=1248331849,1382805606&fm=23&gp=0.jpg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3-6-6 13: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毋庸讳言,王大有“设计创作的姓氏图腾”,较多依据汉字的“古形体”,其所用手法,大致可分作五类:
一:对古代图案或古文字形体“拿来就用”,只对个别字形给予综合、稍予修饰。
二:把古文字“单线平图”之“形象”实体化、工美化。
三:在古字形的基础上,根据古代传说或自己的想象加上一二实物(如动物、植物、器具等),冒充“氏族图腾”。
四:“张冠李戴”、“指鹿为马”,或曲解古意,为已所用。
五:凭空捏造,杜撰成文,或假冒“古字”,或充作“图腾”。


诚然,“五类”之分,并非截然,甚至兼而有之;比如:王大有的“马姓图腾”,将其归为“拿来就用”之类,是很准确的,因他所“设计创作”的“马姓图腾”,跟“公有领域图案”——红山玉龙(照片)几乎一模一样;与此同时,既称“玉龙”,偏偏被王大有指为“马姓图腾”,岂非又是“张冠李戴、指鹿为马”?再如:王大有所谓“史姓图腾”,将其归入“拿来就用”之类,绝无不可,因其“设计创作”的“史姓图腾”——,直接源于甲骨文(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殷墟文字甲编》);可是,王大有犯了错误;误把“吏”字当“史”用,他所谓“史姓图腾”,实际画了个“吏姓图腾”,就此而言,将其划归“张冠李戴、指鹿为马”一类也很恰当;又如:王大有所谓“文姓图腾”——将其归入“拿来就用”之类,恰如其分;如果不带任何偏见的话,就会肯定它脱胎于“文”之等形体。而其“释义”解说,竟把读者三番两次抛上“五里云外”,使人晕头转向、糊里糊涂、难解其意。
u=2571565368,605541281&fm=23&gp=0.jpg
u=3097163158,1045525240&fm=23&gp=0.jpg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