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8606|回复: 14

新学员报到!新学员报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5 09: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胡 于 2017-8-25 09:37 编辑

新学员报到!
  
                           东胡先生的微信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9: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胡之光(1)红山文化的守护者
   在中国灿如繁星的古代文化中,红山文化独树一帜,占据着重要地位。
   如果要给红山文化下一个定义,考古学家们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属同时期的发达文明,在其发展中,她与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互相交汇,形成了多元文化。她内涵丰富,极具生机和创造力。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饲养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艺发达,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超的制玉工艺。
   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延续时间。
   多达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分布面积。
   近千处的与红山后遗址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特征的遗址。
   数不清的发掘者、研究者和守护者。
   所有这一切,彰示了红山文化的博大、深邃,繁复多彩,辉煌灿烂。
   就有这样一位有志之士,远离津门故乡,扎根塞北小城,本是中学英语教师,却对北方古代文化情有独钟。二十年间探访古迹,搜罗实证,收藏骨器货贝,追寻东胡遗踪,孜孜矻矻,矢志不渝。他的研究成果,令不少专业考古工作者讶异不已。他的执着精神,甚至让皓首穷经、著述宏富的治史专家深为叹服。
   他叫郝凤亮,网名“东胡”。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9: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51年2月20日,郝凤亮出生于天津市红桥区北营门外大街孙家胡同69号。
   郝家祖上从事着一种特殊的行业:养漕船。船是前后两半截的分体结构,用时对接拼装,五、六十条船首尾相衔,迤逦排成长串,橹声欸乃,桨音咿呀,当是京杭大运河上一大奇观。漕船从汉沽或塘沽接上货物,便经北运河、通州直送京城。
   解放初划定阶级成份,郝家先是被定为船主,想必与地主是一个类别,同属剥削阶级、革命对象,后来*政*府*仔细甄别,在政治上拉了一把,改成“城市贫民”。
   郝凤亮的父亲郝文生只有一个弟弟,兄弟二人娶了亲姐两个,也是民间一段佳话。郝凤亮的伯母去世早,伯父家四口人同郝凤亮一家一同生活,十二口人一个锅里抡马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公私合营,郝家的船归了集体,郝凤亮的父亲干上了装卸搬运,超强度的体力劳动严重损害健康,硬拼下去笃定得不偿失,于是买了一条小船,在子牙河、海河张网捕鱼维持家计。
   三年困难时期,郝家人口粮短缺,无奈用豆饼、豆腐渣填充饥肠。母亲难为无米之炊,一着急一上火得了急症,撒手人寰。
   郝凤亮在红桥区北营门外同义庄小学读了六年书,接着考入红星中学。学校师资较为雄厚,教学管理也很严格、规范。外语学的是俄语,想练好卷舌音须下一番功夫。郝凤亮贪玩,功课上不太努力,但成绩并不差。
   “文革”爆发,父亲被“专政”过,大抵与曾经的“船主”成份有关。
   1968年,学校动员毕业生上山下乡,郝凤亮的四哥去河北省南皮县农村插队落户。
   一年后的5月8日,郝凤亮从天津东站上车,紧步四哥后尘,到昭乌达盟林西县冬不冷公社河沿大队第二生产队务农。地名挺好:冬不冷。到了冬天试试,北风凛冽,寒气砭骨,不冻掉下巴就算捡了便宜。
   下乡三年中,少不得的风吹日晒,艰辛备尝,从春种到秋收,哪一天不是身心疲累,汗水淋漓?苦吃了,罪受了,磨难经历了,人就坚强了成熟了。
   青年点不断减员。有的参了军,有的上了大学。抬腿走了的欢天喜地,留下的百感交集。
   1972年11月份,郝凤亮时来运转,走出农门,选调招工到赤峰翁牛特旗红山水库管理局下设的红山渔场当工人。父亲就是打鱼的,自己还是打鱼,两代人的宿命竟会如此相同。三年里,守着一池碧水,朝看鸥翔鱼跃,暮听蛙鼓虫鸣,倒也别有一番乐趣。
   上游工厂排污,殃及水库,鱼都死了,人工湖面上漂浮起厚厚一层,白肚皮翻着,圆溜溜的眼睛瞪着,无数小生命的猝然殒落让人震惊。附近的农民纷纷赶来,捞起死鱼当肥料,大筐小篓地运回家去。
   渔场拿着排污的赔偿费和盟公署财政拨付的一些钱去南方买鱼苗,一般工人闲起来没事干,白天学习,念文件读报纸,晚上神聊胡侃睡大觉。如此强壮的劳动力怎可搁置、浪费?盟劳动局一纸调令,郝凤亮他们八、九位渔场青工就到赤峰动力机厂开始了新的工作。
   渔工变铸工,一切从头学起。
   炉火熊熊,烟尘滚滚,铸造车间是最脏最累的地方。
   郝凤亮做过木型工,根据图纸要求,用木材制造出各种机器零件的木样,再送铸造工序冶铸。
   又做修理工,曾参加过55型拖拉机木型、铝型、合金型零配件的制造和修理。
   还做过翻砂工、浇注工。从实践中熟练掌握了许多机械加工技术。
   学习小靳庄活动在全国强势推开,动力机厂也成立了文艺宣传队。郝凤亮被选拔进宣传队当上主力演奏员,常参加市内比赛或下乡演出,脱离生产岗位时间渐多,就不必像往常那样天天出大力流大汗了。
   他没有专门学过演奏,能把乐器鼓捣出优美动听的曲调,还是要感谢他的四哥。下乡之前,在天津有一段等待的日子。每天晚上,他的四哥总要邀集一帮青年朋友到河边小聚,拿出乐器吹吹打打、弹弹拨拨热闹一番。演奏的曲目有当时流行的《红梅赞》、《边疆处处赛江南》等。夜阑人散,乐器寄放在郝家。郝凤亮开始只当听众,帮人家将乐器搬进搬出,慢慢地听出兴趣,也尝试着摆弄摆弄,一来二去,学会了吹笛子、拉二胡,打扬琴。动力机厂宣传队乐手奇缺,郝凤亮就有了出头露脸的机会。木型车间有个青工张广瑞,是在厂宣传队里拉二胡的,一次文艺汇演,看见赤峰县东方红大队宣传队竟然有大提琴,音色很美,台上一戳也有气势,喜欢得不得了。郝凤亮激他去找厂领导要钱买一把,厂领导不肯,张广瑞便十分沮丧。郝凤亮说,别为这事儿闹心,咱们自己做。没有图纸,他只能根据记忆寻思出个大致轮廓,用白松做大提琴面板。白天顶岗上班,晚上在宿舍鼓鼓捣捣做提琴。两个多月后,硬是成功地做出了一把大提琴。这让张广瑞认定,郝凤亮是天底下最聪明最灵巧的大能人。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9: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粉碎四人帮后,厂宣传队解散,郝凤亮重回木型车间上班。1979年末,盟总工会举办英语学习班,两千六百多人报名参加,每周或一、三、五或二、四、六分班授课,郝凤亮也是学员之一。听了几天听上了瘾,以后便风雨莫误,次次按时参加。英语授课教师是赤峰师专的于井吾先生,业余时间来给大家讲课,对这帮中青年学员的学习精神予以极高的评价。一日天降倾盆大雨,马路上积水很深,于老师以为这样的天气缺席者肯定不少,没想到晚七时学员冒雨赶来全部到齐,感动得于老师直夸大家有出息。业余英语学习参加了六年,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四十八人。盟工会给发了个英语高级班证书,评职称时根本不顶用,只按高中生对待。毕业前,红山区教育局派人到市总工会联系,看有没有学员愿意改行任教。郝凤亮抓住了这次机遇,实现了由工人到教师的大步跨越。1984年成为赤峰七中英语教师。1988年考入赤峰教育学院英语系,又脱产攻读了二年。获得了赤峰教育学院颁发的大学英语专科的毕业证书。
   郝凤亮雅好收藏由来已久。当年到林西冬不冷插队落户,同青年点一位知青喜欢集邮,手头有不少盖销票,时常拿出来给郝凤亮看,慢慢地引起了他的兴趣。邮票是高档艺术品,方寸之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核,常使他爱不释手,反复把玩品评意犹未尽。选调上班后,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稳定的工资收入又提供了一定的财力支撑,他也搞起了集邮,尤其喜欢收藏古代钱币。倘若钱币上铸字书法精妙,颇具观赏性,他更是倾囊罗致,不惜一掷多金。那个时候搞钱币收藏,都是觅得一枚,即与图谱对照,只要对得上便是真币,可以放心购买。郝凤亮通读了清晚期钱币收藏大家丁福葆先生编著的《古钱大辞典》,就写了点关于钱币的纪实性文字,随时录下心得体会,以便于日后总结提高。漫润久了,渐有感悟,想到丁氏大辞典编著于1937年,银元还是当时的主要流通币种。标价壹元的一枚银元,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增值到几十元人民币。其巨大的增值空间,许多卖大钱的农民和废品收购站的人均不甚了了。郝凤亮利用星期天休息的时间,走村串户尝试着收集古币,屡有斩获。
   促使郝凤亮走上骨器收藏道路的根本原因,是在他细心拜读了上海复旦大学吴浩坤、潘悠二位老师合著的《中国甲骨学通史》之后的恍然顿悟。该书系统详尽地介绍了中国甲骨文的发现、搜集、流传及研究成果等等。其中对郝凤亮最具影响力的是该书第一章第二节:早期甲骨的搜购和流传。一百多年前,当中外学者和传教士抢购甲骨之风最烈时,每字最高时价达到三块大洋而其真正的文化价值又是不可以金钱衡量的。
   从1984年起,他首先开始了古钱币的系统收藏。他购买了有关古钱币的书籍,订阅了《中国钱币》等刊物,对《古钱图录》上登载的钱币图片牢牢记在心里,不少的说明文字能够倒背如流。开始接触古钱币,他还得认真辨识正面文字,到后来见得多了,只要一看钱币的边缘,他就能准确判定其铸造、流通的年代。研究这些不同面额、千差万别的古钱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潜心研究之后,便可清楚何种为精品,何种为普品,其价值一一了然于胸。
   他被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一位日本人大川铁雄的故事所感动。大川在搞中国钱币研究时,发现还有辽代天显钱。他几次来中国,不惜变卖家产,千寻百觅,终于找到这种铜钱并带回日本,其家族姓氏也因此改称“天显堂”,可见其痴迷的程度。如果探索古代文化的人都能有大川铁雄的精神,还有什么历史迷雾不能亲手拨开呢?
   1985年春季的一个星期天,郝凤亮到赤峰三道街邮局旁的露天文化市场闲逛,忽然见一农民用破布包着几个残损陶罐、石器和几块骨片意欲出售,但无人问津。人们关注的是什么朝代的铜钱能卖到何种价位。郝凤亮随手翻了一下这堆破烂,发现有一个直径约三公分、空心的椭圆骨片,上有清晰的刻划符号,心里不禁一动,猜测这可能就是甲骨文。经讨价还价,花了不到十块钱,便把农民手中的东西全部买了下来。生意成交了,但他执意让那位农民留下。农民害怕了,眼睛老盯着邮局旁边的公安派出所。他一再解释,说这些东西绝非盗挖古墓所得,而是在山上植树挖坑时意外捡拾到的。这次到市里办事,顺便带着这些东西来文化市场碰碰运气。郝凤亮也不住声明,自己只是个普通教师,出于一种业余爱好,想了解一下这些东西的出处。中午文化市场关张,郝凤亮请那位农民喝酒,农民有些受宠若惊。三盏老白干落肚,颇有几分健谈的农民将几件古董的来历和盘托出。原来,八十年代初,国家加大“三北”防护林的营造力度,号召农民承包荒山造林,最初是按家庭人口分配植树指标,农民栽上树就不管了,成活率很低。后来乡*政*府*把荒山包给农民,栽下的树必须保证成话,否则就要被罚款,罚粮食。一看乡*政*府*动了真格的,农民就把栽树的土坑挖得大一些,深一些,为的是雨天多蓄点水,成活率就高一些。这一扩坑不要紧,许多地层较浅的古遗址就被翻扬出来。农民不懂得保护什么古遗址,只知道要把承包荒山的树栽活,到秋不被罚粮罚款就行了。好心的农民还告诉郝凤亮,像他拿来的这类石头片、骨头片山上多的是,根本不用花钱买。如果你想去捡,我告诉你几个地方,路怎么走。
   待续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7-8-25 21: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您的加入郝氏家族网络大家庭,家里有您更精彩!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7-8-25 21: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粉碎四人帮后,厂宣传队解散,郝凤亮重回木型车间上班。1979年末,盟总工会举办英语学习班,两千六百多人报 ...
东胡 发表于 2017-8-25 09:47



    感谢您的分享,好文笔啊!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郝圣先


    谢谢!谢谢您鼓励!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胡 于 2017-8-26 12:14 编辑

  继续:


东胡之光(2)红山文化的守护者


   郝凤亮喜出望外,打定主意到农民说的地方看看。八十年代交通条件很差,长途客车每天只通一次,早晨由乡下来城里,下午再返回去。郝凤亮每周只休一个星期天,乘班车去很不方便,有可能还会耽误上班。当时还没有出租车,即便有,自己的也租不起。斟酌再三,决定骑自行车去。星期天早早出发,当晚必须赶回来,不能耽误周一给孩子们上课。临行前先把自行车大修一通,要绝对保证自行车不出一点故障。
   晨光熹微,天上还有星星眨着眼睛,郝凤亮骑车上路了。一路疾行,恨不得两个轮子变成一双翅膀能飞起来。快到中午了,他来到了农民说的那个地方。山上见不到人,把自行车停放在哪儿都丢不了。举目四望,他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随地散落的石器、陶器、骨器、蚌器俯拾皆是,疑心自己是那位骑着神鸟飞临太阳山的老大,宝贝太多竟然捡拾不过来。他信手捡了几件漂亮的石器、骨器,又到山下的村子里找到那位农民当面称谢,便匆匆赶路回城。
   回来之后,他立即做了周密的准备,备好打气筒和修理自行车的必需工具和材料,尤其要备好胶水、胶皮和木锉等补胎用品。有了第一次的出行经验,要想收获大,必须周六夜间赶路,天刚亮就到达目的地,趁早晨凉快,多跑几个山头捡东西不感觉累。中午天热了,人也累了,找个背阴处休息一阵,下午还能再捡一会儿。只要天黑之前骑车上了柏油路,便一路顺畅,万事大吉。
   这种深夜出发、深夜归来的野外搜寻活动,郝凤亮坚持了十多年的时间。一年里,春、夏、秋三季外出寻觅、采拾,冬季整理、记录,时间安排得很紧。为了充实材料,还到北京、辽宁等地的艺术品市场买了一部分,朋友们也有藏品相赠。在学校担课不多,只要一有时间,就充分利用起来考证史料,看甲骨文,研究同一汉字的不同写法。尤其从西周布币上的符号,追根到甲骨文,越追越玄妙,越追越有兴趣。郝凤亮经常去北京,结识了一位研究岩画的朋友。谈话中,那位朋友讲,在研究岩画的同时,还必须追寻岩字。一句话提醒了郝凤亮,后来,他真的在松山区大庙乡发现了岩字。接着扩大搜寻范围,先后在翁牛特旗大、小莱苔沟克旗百岔川等地都有大量岩字发现。在不耽误上班的前提下,他科学地安排行程。路远的地方就搭乘客运班车,再办自行车托运,一辆自行车的托运费是票价的一半。再后来,他又利用假期将野外搜寻半径再度扩大,相继去了宁夏的贺兰山,内蒙古的大青山、七老图山,辽宁的努鲁儿虎山和医巫闾山,均发现了一些岩字,总数量达到两千七、八百个。他一一拍摄、拓印或临摹,笔划辨认无误,从字形上加以归类,但不知道其含义和读音。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胡 于 2017-8-26 12:17 编辑

他首先写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仿制货贝》一文,在内蒙古自治区钱币刊物上发表。从当时掌握的实物材料,并与考古资料相比照证实,他认定在中国的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发现了成系列的仿制货贝。这些货贝,都与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东胡民族有关。而东胡民族消亡已久,许多事情在史料中失载。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发现。可惜郝凤亮野外捡拾的东西并非考古发掘品,暂时尚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1993年,郝凤亮参加了在赤峰召开的第一届北方文化学术研讨会,有幸结识了天津历史博物馆馆长韩嘉谷先生。韩先生提到在宁城南山根发现的古陶鬲、青铜器等,认为燕国版图应是西周属地,宁城一带应该有古遗址。古代史料记载,燕山以北有东胡,东胡族没有文字,“刻本为信”。而郝凤亮在梳理仿制货币的同时,又把在骨器上发现的刻划符号也进行了梳理、拓印、拍照、归纳,加上在高山石壁上发现的岩字,证实了东胡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是有文字遗传的。
   一次,郝凤亮回天津,特意到历史博物馆拜访韩嘉谷先生,他出示了系列骨贝和骨刻文字符号材料,以及自己对这批材料收集、梳理的文字材料。韩先生仔细看了郝凤亮带去的材料,感到非常惊讶,当即打电话,请来一位拓甲骨文的老先生,将郝凤亮带去的刻有文字符号的骨片拓了两份,其中一份送给郝凤亮。韩先生坦承,郝凤亮搜集、整理的古代货币系列与骨刻文字符号极具价值,为以后寻找古燕国时期的“北州侯”和古老的东胡民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且与天津历史博物馆馆藏与研究方向很对路。
   在古文化求索的漫漫长路上,郝凤亮虚心向名家求教,受益匪浅。在天津,他拜访了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张锡瑛先生,张先生肯定了郝凤亮带去的材料很有意义,同时提醒他一定要关注古代乐器的搜集、研究。在北京,他带着材料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先生求教,李学勤见了材料同样表示惊讶,嘱咐他回赤峰后要关注占卜方面的古物。而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古代宗教的宋兆麟先生,则叮嘱他关注古代宗教,并特意提到宗教中的面具傩,应该能够搜集得到。
   在郝凤亮亲身登门拜访的名家中,还有甲骨文研究专家王宇信,宗教研究专家孟慧英,钱币研究专家戴志强,以及内蒙古岩画研究专家盖三林,钱币学会的张文芳等。郝凤亮读过这些人的论文和学术专著,在心中仰慕已久,虽素未谋面,但只要谈起北方古代文化,大家就迅速切入共同的话题,引起浓厚的兴趣,不同程度地给予郝凤亮以中肯的建议和热心的指导。与这些人交谈,郝凤亮常有如沐春风、如饮甘醪的感觉,大师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对他就如同醍醐灌顶,让他恍然顿悟出许多东西。
   当他归纳出几百个不同写法的骨刻文字符号后,撰写了《艾草坡骨刻符号的发现与整理》一文。他给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史树青先生寄去一封信,把自己搜集、发现及梳理古文字符号的情况做了汇报。史老很重视这件事,十几天后便有回信寄来──
   凤亮同志:
        9月15日来信收到。
        大作寄本刊《收藏家》不宜发表,重要考古发现应寄《文物》杂志或《考古》杂志,《收藏家》以民间收藏为主,兼论文物鉴定、研究。刀形骨笄既有出土地点,一定寄《考古》杂志,结合岩画更有意义。
   您的发现很重要,文章快寄北京《考古》杂志。
    此复,并致
     敬礼!
   史树青
   1996.9.25
   遵照史老的指示,郝凤亮把材料寄给了《考古》刊物,得到的回复是:因为这批文字符号的发现,不是考古发掘出土,没有确切的地层关系,事关重大,材料缓发。他当时有些失望,有些沮丧,慢慢想明白了,《考古》刊物持慎重的态度是对的。科学是最讲究严谨认真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和臆断。后来他参加了几次国际、国内的学术研讨会,领教了考古新发现被质疑的尴尬。
   天津历史博物馆韩嘉谷先生的一封长信,给郝凤亮送来了嘉许、支持与鼓励。仿佛寒冬里一缕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暖在心里──
   郝凤亮同志:您好!
       来信收悉,拜读后极为一奋。赞赏您执着的追求,恭喜您重要的发现,使我受益匪浅。
       看了您寄来的照片和复印件(可惜复印的符号不清楚),我相信这些东西不是赝品,其年代属夏家店上层。夏家店上层文化存在这种符号,过去为人所不知。您说夏家店下层也有,那就更好了。据我知道,赤峰地区将近五千年前的小河沿文化,就已经发现过类似的符号,有人认为是文字,还释读过。尽管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可能它们的文化谱系不同,但它们先后在赤峰地区都存在了数千年之久,年代大体亦前后衔接,相沿传承了这一宝贵文化财富是完全可能的。赤峰离宁城不太远,我一直认为这个地区是夏家店上层文化的中心。《管子》所说的“北州侯”的所在地,即其它先秦古文献中所说的山戎,以夏家店上层文化势力之盛,铸造工艺的精湛,表明其社会已发展到相当复杂的程度。日常记事需要一些符号是必然的,即使不是文字,也能发挥很大作用。
   不过我认为这些符号极有可能是文字,只是现在还无法释读而已。您信中提供的这些符号,多数在燕国尖首刀和早期明刀币的背中曾使用过。过去我一直不明白燕国明刀币中背文的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是不是随便划上的符号?通过您提供的材料,才知道这原来是燕国境内少数族的符号,每个符号都应有特定的含义、发音,还可以像骨刀展示的,还可组释,表达特定的意思,这当然应该认为是一种文字了。只可惜它没有延续下来,大概到战国晚期便死亡了。因为到战国晚期的明刀币上,这套符号即废止不用。当然,这些符号怎么会使用到战国早期明刀币和春秋晚期尖首刀上的,也是一个谜。这套符号有个别的和甲骨文类似,但和甲骨文绝对不是一个体系,是已经死亡了的一个文字体系。
   它的发展和研究,不仅对夏家店上层文化,对赤峰地区,同时对中国考古学、文字学乃至对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等诸多问题,都有重要意义。您的用功不是徒劳的。
   我同意您的做法,先是尽量把资料搜集好,这是最重要的,对共存物品一件也不放过,同时还要弄清它们的出土情况、共存关系。我认为不要急于写文章,急于探讨它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意义,而是要把这些东西弄清楚。从考古学的角度说,就是它们的文化性质、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把材料搞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上,使人信服。释读文字,可能是一项更艰苦的工作,但不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国家的文字资料太丰富了,有甲骨、金文和汉字系统,还有其他少数族的古今文字。前不久山东龙山文化一片陶片上,发现了一组符号,有人认为是古夷人的文字,和今天的彝族文字有关,今天的彝族是古夷族的一支。赤峰地区还有年代稍晚的古族文字流传,如契丹文,大多已能释读,也可以借鉴。它的释读机会可能更多,坚持下去,会成功的。
   您说有机会来天津,当然欢迎,事先通知,以免不遇。
   祝您
   成功!
   韩嘉谷
   1996.11.18
   这封信,郝凤亮妥为珍存,不时取出反复展读,从中获取鼓舞、鞭策与激励的力量。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98年,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第二届国际研讨会在赤峰召开,郝凤亮向会议提交论文《赵宝沟文化中的古代艺术探讨》,详细报道了赤峰地区古代有乐器陶鼓、陶埙、骨笛、石磬、陶号等,属礼乐文明早期器物,价值巨大。
   1999年4月,郝凤亮受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史树青先生委派,到北京搞一个民间藏品展览。时值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有民间藏品亮相京城,自然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郝凤亮欣然领受任务,准备在一个月的展期内将自己多年的搜寻、梳理成果悉数和盘托出,并就教于文物考古学界诸位同道。当时他还担着七中英语课,找学校领导汇报、请假,领导们兴奋异常,认为一名普通教师能到首都办展览是破天荒的一件喜事,也是学校的荣誉,当即表示大力支持,还特意委托几位老师协助郝凤亮做展览前的准备工作。展览正式举办之前,郝凤亮又到北京,向史树青先生专门汇报了展览规模、展出重点及展品的安全运输等一系列问题。
   待续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