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2175|回复: 5

汉字诞生比仓颉早上千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3 22: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字诞生比仓颉早上千年,汉字的温度存在每一个国人体内!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我们至今活跃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我的文化,历史,用汉字记录着五千多年的故事和我们的起源。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灵魂、标志与瑰宝。然而,汉字从被造开始迄今已逾四千多年,期间研究论说汉字字源的书籍汗牛充栋,只是汉字造字的原创性奥秘一直没有被发现,掩藏封尘了四千多年。



华夏民族拥有一套其他国家看起来像谜一样的汉字,自古一脉传承至今而不灭。事实上甲骨文最早就是用来记录向上帝献祭、求问、祷告的卜辞记录,是专门用来记载人神交通的隐秘工具,普通百姓根本无权涉及文字的了解,学习与使用。在事事不厌其烦求问上天的先祖时代,汉字的设计创造必定也是需要求问上天的指引,才得以依启示造字。因此,汉字的被造和使用在表面上看具有“人文性”,但却于内在里面隐藏着“天启性”。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        甲骨文        。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说起汉字就不得不提一个名字,仓颉(公元前4666年---公元前4596年),男,姓风,(一说姓侯冈),名颉,因其称帝时号仓帝,故而又称仓颉。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史皇仓颉氏政权的首任帝。他的父系为伏羲氏,母系为史皇氏。仓颉的母亲是史皇氏部落的一位女首领,名侯冈,其祖为伏羲女娲后裔,其先祖为燧人葊兹氏。



仓颉史皇氏侯冈感天地之灵气,生仓颉于洛水衙邑(今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东南)。仓颉从小聪明好学,母亲对他十分疼爱,百般呵护。《通鉴外纪》中记载:“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史皇(仓颉的别称)产而能书。”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仓颉是天生的神童,他生而知之,所以才发明了文字。其实,这只是古人对仓颉的一种盲目崇拜,又经历代文人和史学家炒作,仓颉便成了中国文字发明的始祖。实际上中国的文字史早在仓颉以前数千年就已经诞生了。

在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时代,人类的祖先和其它动物一样没有语言。相互间交流只是靠手和身体的动作来表示。人类最早的语言是单音叹词,如“咦”、“呀”、“哇”、“哈”等,继而发展成双音词,后来又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和发展,到有巢氏时代的后期(距今约10万年)才有了人类的初级语言。到了燧人氏时代,人类的语言已经相当丰富。但是这时候还没有文字,如果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记住,只能用摆放石块的方法来记事,我们称它为“堆石记事”。



这种方法既麻烦又不便于管理,而且很容易被破坏。后来,燧人葊兹氏的织女发明了搓绳技术,继而又发明了“结绳记事”。结绳记事是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织女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由于“结绳记事”更方便,更易于保存,从而取代了“堆石记事”。



燧人氏晚期(约公元前一万年),燧人氏发明了最早的“符号文字”。符号文字最初主要由“○”、“△”、“米”三个符号构成,它的发明源于“结绳记事”的大结和小结,最初有人嫌结绳记事麻烦,便把结绳记事的“结”用符号刻在石头上,大结用“○”来表示,小结用“△”来表示,重叠结用“米”来表示。人们发现用这种方法记事比结绳记事更高明,它避免了“结绳记事”容易被烧毁和腐烂等不利因素,可以永久性保存。于是人们逐渐改用“符号刻记”来代替“结绳记事”,并且陆续发明了数十种不同的符号来代替不同的事物,这种符号就是我国远古时代最初的文字。远古符号文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约五千余年,远古早期的文化记录基本上都是用符号文字记录下来的。远古时代有专门记录历史的职官,如上柱史、大典氏、少典氏,这些职官都是在黄帝政权以前。可见,中国的文明历史并非如司马迁所说的始于黄帝,司马迁是继承了孔子的“大一统”观念,人为地改造了中国历史。符号文字虽然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但它属于密码性质的文字,只能在少数人中间流传,局外人根本无法破译,因此很难普及。于是民间便发明了图画文字,用简单的画面来表现具体事物,如画一个山形代表“山”,画几个水波代表“水”,画一个圆形代表“太阳”,画半个圆代表“月亮”等等,这种文字不用专门的学习和记忆便可掌握,深受大众欢迎。



仓颉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史书上说:“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仓颉所见之洛书应该是燧人葊兹氏所创造的原始洛书。其书完全由上古文字符号“○”、“●”构成。“○”代表天,为阳;“●”代表地,为阴。该书以简单的符号熔天文、地理、数学、玄学为一体,内涵丰富,高深莫测。仓颉是一位极聪明的人,他根据洛书上的符号文字进行深入研究,吸纳从民间搜集来的部分图画文字,从而创立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并以象形文字做为本族的正统文字。炎帝神农氏的四任帝姜明听说后十分恼火,认为他违逆祖宗大逆不道,便派军队征讨。仓颉不服,亲率本族迎战,击败了炎帝神农氏的军队。



仓颉元年(甲辰年,公元前4637年),三十岁的仓颉继而率族众反击,一路东征,攻占了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今豫北地区),旋即以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为都,自立为帝,号仓帝。仓颉死后又传了四任帝。

炎帝神农氏榆罔十二年(癸巳,公元前4582年),北方的轩辕氏入侵仓颉氏的统治区域,仓颉五世被击败,率族人投降了轩辕氏。旋即去帝号,答应每年向轩辕氏进献粮食和财物。轩辕氏建立黄帝政权后,封仓颉氏的后人为典史官,负责记录和整理历史。

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        汉字七体        ”,即:        甲骨文        、        金文        、        篆书        、        隶书        、        草书        、        楷书        、        行书        。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北京国安咨讯设备公司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汉字91251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笔画最少的汉字只有一划。有的字在书面上没有,只在民间流传“biang”是笔画较多的汉字,有56笔,异体字共有45笔,繁体字共有59笔。“biangbiang面”是源于陕西的一种面,也是一家面馆的品牌,还在使用这个字,流传不广,近几年方才流行,声称只能在康熙字典中查到“biang”字写法。事实上,在康熙字典中查不到“biang”字的写法。



关于biang,有一个字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 。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了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打个勾勾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

汉字不仅对我国影响深远,也对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影响深远!这就是我泱泱大国的魅力!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0: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起源之谜




汉字到底有多少个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惟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汉字一共有多少个呢?一直致力于古文字研究的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先生说,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商代文字字头已有4100多个,能和今天的字联系起来、仍然“活着”的甲骨文字有1250多个。

中国历来重视编写出版字书,最早的字书是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共收汉字9353个,《说文解字》的出现,使汉字书写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许慎因此被历代学者尊为“字圣”。南北朝时期,南梁顾野王编撰的《玉篇》,收字16917字,这部书在唐代、宋代时修订,收字增至22726个。宋代丁度等编纂的《广韵》,收字达53525个,是古代收汉字最多时字典。清代张玉书奉诏编纂的《康熙字典》,收字达47035个。辛亥革命后,欧阳溥存等编的《中华大字典》,收入汉字达到48000多个。

近些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共收录汉字56000多字,是迄今为止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堪称当今汉语字典的“世界之最”。它的编纂,曾被列为国家文化建设重点科研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凝聚了300多名专家学者的10多年的心血。



最早刻划符号出现在多少年前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王蕴智先生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己有8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0: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为人知的三叠字

IMG_20180917_103134.jpg


三叠字列表

(共48个)

与五行相关的三叠字: 金木水土火:

三金鑫xīn 多用于商店字号、人名用字,取其金多兴旺之意

三木森sēn 本义: 树木丛生繁密

三水淼miǎo 会意。从三水。又作“渺”。本义:水大的样子。这个字多用作女孩子的名字。

三土垚yáo 意思为山高,那么多土当然山高啦。多用于人名。古同“尧”。

三火焱yàn 光华,光焰。

跟自然植物有关系的三叠字:

三雷靐bìng 雷声

三日晶jīng 从三日,表示光亮之意

三屮芔huì 会意。小篆字从三“屮”(chè),草木初生。本义:草的总称

三车轰hōng 同“轰”,会意。从三车。本义:群车行驶声

三石磊lěi 众石,石头多,心地光明坦白

三田畾léi 古同“雷”,同“垒”,也表示田间的土地

三厶厽lěi 垒土块为墙

三香馫xīn 古同“馨”,芳香,散布很远的香气

三风飍xiū 惊跑的样子

三泉灥xún 三泉

三原厵yuán 古同“源”,水源,源泉

跟动物有关的三叠字:

三牛犇bēn 同奔。有个人的名字叫“牛犇犇”,小名叫“七匹牛”。

三犬猋biāo 狗奔跑的样子。同“飙”

三贝赑(贔) 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旧时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赑屃形状

三虫虫chóng 同虫

三鹿麤cū 同“粗”

三毛毳cuì 会意。从三毛。本义:鸟兽的细毛

三龙龘dá 这个是刚才去台湾维基查词条时发现的。《广韵》说该字之义为“龙飞之状”;《说文》解作“飞龙”。成语:龙行龘龘。龘字是现时大五码编码(big5)当中笔划最多的一个字,共48划。

三马骉(驫)biāo 众马奔腾的样子

三羊羴shān 古同“膻”,也表示群羊。另外是鼻烟品目之一。

三隹雥zá 群鸟;聚

三鱼鱻xiǎn 古同“鲜”

跟人物有关的:

三直矗chù 会意。从三直。本义:直立

三女姧jiān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三舌舙huà 播弄是非。古同“话”。

三目瞐mò 美目; 目深; 美丽的样子

三耳聂nie 会意。从三耳。本义:附耳小语。这么多耳朵凑在一块,当然是咬耳朵说私语了。

三口品pǐn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

三手掱pá 俗称扒手为三只手,故写作“掱”。掱手 = 扒手。哈哈,这个很形象。

三又叒ruò 古同“若”

三心惢suǒ 疑虑;善

三言譶tà 说话快

三力劦xié 古同“协”,合力;同力。

三士壵zhuàng 古同“壮”, 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三人众zhòng 人三为众

三子孨zhuǎn 谨慎;弱,懦弱;孤儿

其他

三止歮sè 古同“涩、澁”

三飞飝fei

三刀刕lí 姓氏

三小尛mó 古同“麽”,细小,微细

三吉嚞zhé 古同“哲”,聪明,有智慧

三白皛xiǎo 皎洁,明亮

三秦䆐guó 同国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0: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解析




摘要: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惊世惊天龟甲片,神奇神秘卜辞骨.;十万枚,灿烂放光芒,四海馥。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的发现石破天惊,改写了中国历史,就像是一个近世神话。它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它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一、“甲骨文”名称的由来

甲骨文发现后,在最开始的研究中,有多种不同的叫法,如“龟”、“契文”……;还有以甲骨文的内容命名的,如罗振玉先生的作品《殷商贞卜文字考》,“贞”在商周两代的意思,就是占卜。

20世纪20年代初,陆懋德在《甲骨文之发现及其价值》一文中,首次使用“甲骨文”。这个命名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甲骨文”得以正式命名。

二、龟虽寿三千岁,永不朽在文字

甲骨文是以龟甲和兽骨组成的,字就刻在这些龟甲和动物骨头上。因为碰到了王懿(yì)荣,甲骨从不值钱的“药材”一变而为珍贵的研究资料,避免了人为的继续毁灭。一个多世纪以来,殷墟出土甲骨约达15万片,为世界文明史留下了宝贵的篇章。

水有源,木有本。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源头活水和生长之根,它的发现、推广、考释,成就了“一片甲骨惊世界”的中国传奇。



甲骨文的发现撬动了殷墟上覆盖了3000多年的泥土,引发了自1928年开始的历时80多年的殷墟科学发掘        ,古老的殷商王朝埋藏在历史深处的隐秘世界逐步显现在世人面前。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因病得“福” 发现“龙骨”

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

1899年,清朝的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王懿(yì)荣,患了伤寒,用了许多药都不见。后来,大夫给他开了一剂药方,药方上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以前从未听过,便吩咐家人拿包“龙骨”看看。

谁也没想到,就是缘于这一点“好奇”举动,开启了我国古文字研究的又一崭新领域。

从药店买回没被捣碎的“龙骨”,王懿(yì)荣发现上面有很多刻痕。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他翻开史料典籍,反复揣摩,发现上面的一些奇异的线条与青铜器上面的金文有些相似。王懿(yì)荣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最先辨识出的是“雨、日、月、山、水”等几个字。

由此,王懿(yì)荣决定对“龙骨”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外界高价收购带字的甲骨。他先后共收购了1500余片甲骨,经过考释,他初步断定刻在甲骨上的“线条”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后来人们称这位最先发现甲骨文的人为“甲骨文之父”。


王懿(yì)荣(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生性耿直,号称“东怪”,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1899年因他发现了甲骨文,是鉴定甲骨文的第一人,但他还没来得及对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便以身殉国了。

四、为什么把甲骨叫“龙骨”

在甲骨文还未确认以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就不断在农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据说把甲骨当做药材到中药铺去卖的第一个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脓疮,没钱去求医购药,就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流出的脓水被骨粉给吸干了,而且发现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从此他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

经过专家考证,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



卜骨

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就是卜辞。

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当做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传于后世。

五、甲骨流散

最先确认甲骨文的王懿(yì)荣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八国联军便逼近北京城,他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无力力挽狂澜,王懿(yì)荣殉国,他收藏的1500余片甲骨随之流散。

王懿(yì)荣为官清廉,家中较为清贫。1902年,他的儿子王翰甫为了还债,把1085片甲骨卖给了《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鄂。刘鹗又进一步收集,所藏甲骨增至5000多片,于1903年拓印《铁云藏龟》一书,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不久,学者孙诒让根据《铁云藏龟》的资料,又写出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刘鹗(è)(1857——1909),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




“铁云”是刘鹗的字,“藏龟”则是他收藏的甲骨。《铁云藏龟》是我国著录甲骨文字的第一部专书,它将甲骨文由只供少数学者观赏的“古董”变为广大学者研究的资料。

20世纪60年代初,王懿(yì)荣的孙女王福重将家传的500片甲骨上缴到天津市文化局。

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引起学术界的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

六、甲骨学兴起

从王懿(yì)荣开始,一大批学者开始了对这些带文字甲骨的收藏和研究。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人凭着自身深厚的学识,不仅辨识出甲骨上的文字,还通过这些文字考证了史书中关于商朝的记载。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术界开创出一门全新的学问——甲骨文研究。

“甲骨学”是研究“甲骨文”的学科。甲骨文,主要出自河南安阳殷墟,是晚商王朝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的文字记录遗物,间有少量与占卜相关或其他类别的记事文字。甲骨文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前后出土累计达15万片,单字量约有5千左右。

七、甲骨四堂

甲骨学兴起后,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唐兰先生这样评价他们:“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1、雪堂罗振玉

王懿(yì)荣发现甲骨文后9年,罗振玉率先正确地判定了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之地、考释出大量的单字,并首创了对卜辞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等,编著《殷商贞卜文字考》、《殷虚书契考释》、《殷虚书契待问编》等书。



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他是中国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古学的奠基人。

一生著作达189种,校刊书籍642种。

罗振玉发现甲骨出土之地是河南安阳小屯村。他先后共搜集到近二万片甲骨,并编写《殷墟书契》,为甲骨文研究奠定基础。国民*政*府*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安阳组织了15次殷墟发掘,共出土甲骨近2.5万片。截至目前,全球已发现甲骨约15万片,含5000多不同的文字图形,现已识别1000多字……

2、观堂王国维

王国维是《人间词话》的作者。他把古文字学与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材料,去对照历史,他创造并完善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对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影响深远。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他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1917年,王国维用甲骨文考证《史记》,发表《殷人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纠正了《史记》中记载的个别错误,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的确是一部信史,被誉为甲骨文发现19年来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并根据甲骨文研究写出了《殷周制度论》,从而轰动了学术界。

3、鼎堂郭沫若

1928年,在日本流亡的郭沫若接触到《殷墟书契考释》后,积极从事甲骨文研究。经过考察、收集,写成《甲骨文字研究》一书。从此,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走上了颠峰时代。几经周折,《卜辞通纂》问世。郭沫若从事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亡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方法新,所取得的成绩也是令人瞩目的。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四川乐山县人。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晚年,郭沫若主编大型甲骨文汇编《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誉为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4、彦堂董作宾

从1928年至1934年,董作宾曾8次主持或参加殷墟的发掘,随后专门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学专家。由他主编的《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二书,共选录抗日战争以前15次殷墟发掘出土的有字甲骨13047片。1931年,他在《大龟四版考释》一文中首先提出由“贞人”可以推断甲骨文的时代。1933年又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全面论证了甲骨断代学说,确定了甲骨文的10项断代标准,并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划分为5个时期,使甲骨文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还根据甲骨资料探讨殷代年历之学,著有《殷历谱》。



董作宾(1895——1963),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祖籍河南温县董杨门,出生于河南南阳。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

董作宾对甲骨学与殷商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含:大龟四版与贞人的发现、十个断代标准的提出、殷历的建构、甲骨文字的考释与解读、殷代地理的推测及制度的研究等。他证明甲骨不是造字的开始,而有更遥远的源头,这开拓了古代文化研究的另一途径。

八、结语

从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发现和认定,由此发展到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这样就把本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疑古”思潮,予以彻底的否定。

甲骨文已是比较完整、成熟的汉字,目前发现的甲骨大概有15万片,近5000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1: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甲骨文精选:感叹中国古人的智慧




王令众人协田刻辞牛骨

商 传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长14.8厘米,宽12.5厘米

这块卜骨上面有刻文:“(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即商王命令“众人”进行协田活动的记载。协田,一般认为是指在土地上进行集体耕作。



中国文字起源于图画,在甲骨上最容易看出:本版甲骨上刻鸟形象形文字。由上而下是由鸟嘴、鸟头、鸟身进而全部鸟形的刻画过程。这是稀有的例子。

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方国关系

方国关系

殷代中央与地方诸侯或独立性更强的方国的关系复杂,包括:进贡、交涉、战争,时好时坏。

本版卜辞相当长,存六十二字。内容记载商王将征伐“盂国”,出征前告于上下神祇,祈求平安无祸。

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祭祀卜辞

祭祀卜辞

商人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与自然神祇(帝、日、风、雨、社、山、川),尤以祖先的祭祀最为频繁。祭祀时多用牛、羊、猪、犬为牺牲。

本版为长卵形,乃由龟背甲切割而成。中间穿洞以示可以用绳索串联成册。上面刻有二段卜辞,卜问祭祀祖先要用五牛或是三牛。



战争

卜辞记载战争的史实相当多,卜问内容包括战事的时间、地点、将领、吉凶祸福等。

本版甲骨记载有二类不同的内容。殷王将征伐,卜问哪位将领合适。另外一段纪录殷王牙齿有病,卜问是否来自祖先作祟,能否痊愈。

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作邑

商王卜问是否要建立新的有围墙的大聚落(作邑)



天候

天候

记载天候的卜辞相当多,因为天候状况与农业、出巡、田猎有密切的关系。本龟版是占卜今日或明日是否会下雨。

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农业

农业

“民以食为天”古今皆然,商代以农业为主,年成好坏影响国运,自然是殷王关心的事。本片甲骨占问“东方的领地”是否能得上天眷顾有好的收成。

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田游

田游

殷王经常出外巡行、田猎,不仅有政治、军事的用意,同时也是一种娱乐。本片甲骨由商王亲自占卜,卜问田游往来是否平安,地点是“”、“”。

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宗教(宇宙观)

古代国家有二件极重要的大事:祭祀与军事。从祭祀卜辞中可以了解殷人对鬼神的想法和宇宙观。本龟版占卜上天会不会给这个都邑带来困穷。

本版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宗教(宇宙观)

宗教(宇宙观)

古代国家有二件极重要的大事:祭祀与军事。从祭祀卜辞中可以了解殷人对鬼神的想法和宇宙观。本龟版占卜上天会不会给这个都邑带来困穷。

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疾病

疾病

殷王生病多认为是祖先作祟或其他原因。攘疾的方法通常是举行祭祀。龟版上刻的是殷王耳鸣及除病的方法。

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记日食卜骨

记日食卜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朝时期

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长约12厘米

殷墟卜辞中有记载的日食资料。卜辞内容是预卜日食是否会发生,还有卜辞记载,壬子这天卜问:两天以后的甲寅日会发生日食吗?据有关殷历的研究,在武乙、文丁时确在甲寅日发生过日食,说明商代对于日食的观察与预测已有相当的科学水平。这件卜骨是研究商代天文历法情况的宝贵资料。

资料选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背面



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正面

这是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长14.5cm,宽8.5cm。其背面有占卜时烧灼过的钻坑和凿坑。

卜辞:

丁巳卜宾贞:妇婡不疾?

贞:妇婡其疾?

(‘贞’)

说明:

第一句卜辞的意思是:在丁巳这一天占卜,由名字叫“宾”的贞人贞问。贞问妇婡(殷王的名婡之妇)是否不会有疾病?

第二句卜辞的意思是:贞问妇婡是否会有疾病?

殷人占卜一般都需从正反两面来贞问。故第一句贞问是否不会生病,第二句则贞问是否会生病。“”字不识,可能是身体某部位的名称。若然,则这段卜辞是贞问妇婡身体的某部位“”是否会有疾病。 (撰稿人:林小安)

资料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



殷王武乙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刻辞卜骨

殷王武乙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刻辞卜骨

这是殷王武乙贞问祭祀先公、先王的卜用牛胛骨,长16.2cm, 宽6.5cm。

刻辞:

甲午贞:乙未高祖亥[羌□牛□]、大乙羌五、牛三,祖乙羌[□]牛[□]……小乙羌三、牛二,父丁羌五、牛三,亡?茲用。

(‘贞’)

说明:

这段卜辞是说:在甲午这一天进行占卜(武乙、文丁卜辞多省略贞人名),贞问在乙未(卜问的第二天)是否举行祭?祭高祖亥、大乙、祖乙、小乙、父丁,用羌牲和牛牲(各用羌五、牛三;羌三、牛二不等),(各先公、先王将)无害(于殷王武乙)?此用。

资料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



殷王武乙(文丁?)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刻辞卜骨

殷王武乙(文丁?)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刻辞卜骨

这是殷王武乙(文丁?)祭祀先公先王的卜用牛肩胛骨,长20.5cm,宽14cm。

卜辞:

……贞:甲子,王大禦于大甲:燎六小卯九牛?

癸丑貞:甲寅 ,大禦自上甲:燎六小卯……

上甲不遘雨?

大乙不遘雨?

大丁遘雨?

茲用。

庚申貞:今來甲子,王大禦于大甲:燎六小卯九牛,不遘雨?

庚申貞: ……禦……

(反)

……丑貞:不……

(‘贞’、‘卯’)

说明:

第一句是贞问是否在甲子这一天举行祭,用燎牲的方法祭祀大甲?

第二句是在癸丑这一天占卜,贞问是否在甲寅这一天举行祭,用燎牲的方法来祭祀自上甲以下的先公、先王?在祭祀上甲时不会遇到雨?在祭祀大乙时不会遇到雨?在祭祀大丁时会遇到雨?此用。

第三句是在庚申这一天占卜,贞问在未来的甲子日举行祭,王用燎牲之法祭祀大甲是否不会遇雨?

第四句是在庚申这一天占卜,贞问举行祭。后面的卜辞残缺,应与前三条卜辞类似,贞问对先公、先王祭祀是否会遇雨?

(撰稿人:林小安)

资料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



殷王武乙(文丁?)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卜骨

殷王武乙(文丁?)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卜骨

这是殷王武乙(文丁?)贞问祭祀先公、先王的占卜用牛肩胛骨,长10.5cm ,宽3cm。

卜辞:

甲寅貞:自祖乙……毓……

丁巳小雨不延。

戊午貞:多宁以鬯自上甲。

甲子贞:有伐于上甲羌一、大乙羌一、大甲羌自。

丙寅贞:王有岁于祖乙牢……牛。

(‘毓’,‘宁’,‘伐’)( 岁字从戉(钺),中有点,当是刿字的原始初文,亦是杀牲之法。)

说明:

第一句是在甲寅这一天占卜,贞问自祖乙(残)……

第二句是记录丁巳这一天小雨,不再绵延。

第三句是在戊午这一天占卜,贞问用香酒祭祀自上甲以来的先公。

第四句是在甲子这一天占卜,贞问用杀牲之伐祭祭祀上甲、大乙、大甲等先公、先王。

第五句是在丙寅这一天占卜,用祭祀祖乙。

(撰稿人:林小安)

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



大型牛骨刻辞

大型牛骨刻辞



传安阳出土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1: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3千年的甲骨文中,记载了一位女将军,一仗让华夏文明免遭破坏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好”这个姓。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姓氏,而且还是《通志》中记载的一个颇为有名的姓氏。好(音念hào)姓,古音子(zǐ),同“子”姓,后来独自成为一个姓氏。据《通志》记载,“好氏,火报切,见《纂要》。” 这个姓氏最早见于史籍的家族成员就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所写的“妇好”。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可追溯(有甲骨文记载)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历史上第一位女战神,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还是一位母仪天下的王后。她的丈夫武丁,是商王盘庚的侄子,商王小乙之子,任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在位时间约为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1192年。

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百姓安康,他重用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共商国是,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当然,“武丁盛世”的繁荣,也离不开武丁妻子妇好的功劳,她曾经率领军队出征,取得伟大胜利,为武丁开拓疆土。她还曾在武丁在位时主持各种大型祭祀活动,将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妇好作为商王武丁诸多(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她的脱颖而出并不是偶然。

在大约三千多年以前,地球的气温正处于不稳定状态,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小冰期(所谓“小冰期”,其实就是规模稍小的“冰期”,冰期即冰川时期,是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冰期的显著特点是温度骤降,气候出现大幅度的冷暖交替。冰期会造成气候大规模的变化,令人类难以适应。),人类生活受到威胁,特别是高纬度地区。气候的突变造**类的迁移,使得生活在亚欧草原上的古印欧人不得不南迁,这就是著名的“印欧大迁移”事件。



这当中,有一个小部落讲的是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印欧语,他们自小亚细亚东部出发,分几批横穿安纳托利亚高原进入欧洲。这时候,海洋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已经涌现出了前期从小亚东部而来与当地土著米诺亚文明混合而成的希腊语迈锡尼文明,但是随后到来的一部分印欧人,给当地本土文明带来极大的冲击,逐渐使希腊步入一个后来西方学者口中的“黑暗时期”。

这个“黑暗时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大约四百多年以后(约公元前8、9世纪),希腊本土文化才开始逐渐恢复,并传承下去。另外一部分印欧人向东迁移,并于中亚附近分道扬镳,一小部分继续向东,直到达中国的新疆。新疆的本土文化与印欧文化相互融合,渐渐形成小河文化。另一小部分,向南进入印度并征服了原住民,制定了种姓制度。其中,入侵的印欧人将自己列为最高贵的种姓,并自称是灿烂的印度文明与印欧文明的真正创造者;将印度的原住民列为低等种姓,处在社会的底层,而且低等种姓不被允许学习,导致了人才的匮乏。



这种不公的制度逐渐腐蚀着文化,古印度文明在如此野蛮的种族隔离之下逐步走向灭亡。这一次规模不小的迁移,不仅仅影响了本土居民的生活,还极大地影响了整个欧亚大陆的文明。虽说这次迁徙对于文明的影响多为负面的,但是进入中国的这一小部分印欧人并未能够对华夏文明起到破坏作用,华夏文明作为屹立不倒的明灯,为整个东亚指引着方向。

这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正发生在武丁时期,古印欧人未能影响华夏文明,妇好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一小部分进入新疆的向东迁移的印欧人,仅仅是抵达了新疆这个地方而已,他们还未来得及入侵文化,就被妇好带领的商朝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妇好带领商朝军队胜利的这一战,不仅粉碎了印欧人入侵的企图,亦为商朝两百多年的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还保护了华夏文明免遭破坏。妇好对于华夏文明的贡献是远远不可估量的。



后来,有学者评价这场空前的战役,认为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序幕,其重要性不亚于传说中史学家歌颂的黄帝的阪泉、涿鹿之战。学者李济说:“在这一时代,中华民族在西北边疆打了一次勇敢的、胜利的自卫战,这一战奠定了殷商时代200年的文化生活,为东亚及太平洋区域建立了一个伟大文明的新基础。”虽然武丁时代征伐的外族“与蹂躏印度文化的雅利安民族以及征服两河流域的迦塞族有极其相近的文化关联,并且有些血缘关系;他们虽没有文字,却拥有很进步的战争武器。”



只可惜,对于华夏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这位女英雄,年仅三十三岁便离开了人世。关于她的死因,后世却难以真正确定。据说,曾经有被发掘的甲骨文上写她是因为难产而去世;另一种说法是,妇好是战死沙场,或者是战伤复发而亡,武丁还为了给她报仇而战。

武丁深爱妇好,虽然为她去世而感到悲痛,但由于国家制度而不得不另立王后。武丁心中只有妇好一人,整日对这位新王后视若无睹,“王后”这一身份形同虚设。不久,第二位王后就在郁郁寡欢之中离开了人世,于是就有了第三位王后。武丁虽有三位王后,却只要妇好一人足矣。

妇好离世之后,武丁授予她“辛”的庙号,即乙辛,于是在铜器铭文中,也称她为“后母辛”,商朝的后人亦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