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2498|回复: 3

匈奴人和汉人语言相貌都不同,为何《史记》还说他们同根同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7 11: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匈奴人和汉人语言相貌都不同,为何《史记》还说他们同根同源



《史记·匈奴列传》开篇即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接着,《史记·匈奴列传》对匈奴从先祖淳维开始,到冒顿单于,再到汉武帝时期匈奴各单于的谱系过程,以及匈奴与中原国家的关系,以及双方在历史上曾发生的各种战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有过程有结局,要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是编造的,显然谁也不服。

但是,匈奴确实在语言相貌、风俗习惯、着装礼仪各方面都与中原汉族有明显差异,这又怎么理解呢?我们试着解释一下。



第一,匈奴与中原汉族分开时间较早。

按照《史记》的记载,匈奴与中原汉族在夏朝就分开,到汉武帝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两千年了。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匈奴和中原汉族发展成不同的样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匈奴与中原汉族生活地域不同。

匈奴生活在北方的草原、戈壁及寒冷地区。中原汉族则生活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平原与山地。这种地域的不同,让他们的食物来源、生活习惯都截然不同。匈奴人的食物主要以肉、奶为主,中原民族主要以粮食为主;匈奴从事的劳动是狩猎和游牧,中原民族从事的劳动是种植。

劳动和食物的不同,自然让两个地方的人长成不同的样子。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两口子在一起时间呆长了,就会长得一模一样。只有几十年的两夫妻尚且是这个样子,何况是两千年不同的人。

第三,匈奴和中原民族缺乏生活融合。我们从《史记》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匈奴和中原汉族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完全缺乏有效的交流和融合。更过火的事情是,从战国到秦朝,中原汉族在边境地方修长城,造一堵墙,人为地把两个地方的人隔离起来。长期的隔离,两个地方的人演变越来越往两个方向发展。

第四,匈奴和中原汉族缺乏文化交流。

中原汉族在与匈奴打交道的时候,经常慨叹匈奴人不识礼仪,中原的礼仪无法传递到匈奴去。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也特别讲到了匈奴人不知礼仪。比如父兄死了娶父兄的妻妾;比如他们不以逃跑为耻,打败了都逃;比如强壮男子都吃好的食物,老弱病残都吃残汤剩饭等等。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都是由于艰苦的环境造成的。就比如强壮男子吃好食物,老弱病残吃残汤剩饭,都是因为食物短缺。如果好食物给老弱病残吃了,强壮男子就没有力量去获得更多的食物,这样,整个部落就可能灭亡。所以,就算中原文化比较先进,他们也不敢学啊。

最后我们再说说司马迁特别写出匈奴是夏朝后裔的重要意义。司马迁是一个史学家,但他更是一个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写《史记》的时候,经常会在《史记》里面表明他的政治观点。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其实司马迁是并不赞成这样穷兵黩武的。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因为汉武帝好大喜功的连年战争,已经给汉朝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司马迁从谱系上,厘清了匈奴和汉朝同根同源的关系,其实就是想提醒汉武帝,对待匈奴,不能一味用强,同室操戈。应该还有更好的处理地缘关系的办法。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21: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精确记载了三千多年前商王朝世系,仅遗漏一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疑古之风在华夏大地上盛行,以顾代表的疑古派开始否定中国夏商周及以前的部分历史,给中国古史界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然尔甲骨文的发现及释读,不仅有力地回应了这些对历史文献持一味怀疑的态度疑古学者,还再一次印证了2000多年前的史学大学司马迁对商代历史整合的准确性。




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中国的早期历史不仅不被国外史学界认可,甚至中国自己人都在否认,其中以疑古派的顾颉刚、胡适的疑古言论最为著名,他们认为周以前没有信史,一开始连商朝都认为是不存在的。胡适:东周以前无一字可信。顾颉刚:“夏商周是全不可信的,中华五千年是胡说八道”。中国的先秦史,被他们说的一文不值。



史料缺乏导致中国先秦史一直是雾里看花
中国的历史体系与考古体系的合流,目前最早能追溯到商朝晚期,主要归功于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是商朝后期(盘庚迁殷之后)殷商王族祭祀先王留下来的,从1899年第一次被发现,到现在总共出土了154000多片甲骨,中国收藏了127900多片,发现的4000多个字中,已经识别了2000多个字。甲骨文的横空出世,不仅让中国的信史年代向前推移了1000多年、中国史传的商王朝第一次得到了国内外史学界的认可,还让那些质疑中华文明的国内外“学者”闭上了嘴。


甲骨文使中国信史年代向前推移1000多年
对比顾颉刚之流对待中国历史的态度,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就令人尊敬得多,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商王建立前后30多代王的世系,司马迁距第一任商先王“上甲微”有1700年左右,距离商汤也有1500年的历史了,然而司马迁却精确梳理、辨识出了商王的世系(包括商先王),除了漏记了商王“祖己”、弄错了几位商王的即位顺序,其它记载竟然与甲骨文中辨认出来的商王世系一模一样、毫无偏差。


司马迁精准记载了商王世系
这足以证明《史记》对商朝的记载的准确性,商王朝确确实实是存在的,不得不佩服一代史学大家对文学的辨识功底。


太史公司马迁
顾颉刚距离司马迁也不过仅有2000年左右的时间,却开始怀疑、部分否认《史记》等对先秦历史的记载,试想如果司马迁也如顾颉刚之流如此这般疑古,那我们恐怕真就看不到三皇五帝、夏朝、商朝甚至部分周朝历史的记载了,华夏文明5000年真就不存在了。


甲骨文证《史记》对商朝记载准确性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1: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古族和汉族一样起源于有巢氏



蒙古族和汉族一样起源于有巢氏是怎么会事呢?这要从史书记载中去寻找答案。

《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说:“韦姓出自风姓。颛顼之孙大彭为夏诸侯,少康之世,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其地滑州韦城是也。”这段记载说的是一个韦姓的人是出自风姓人的后代,风姓是伏羲的姓也就是他们是伏羲的后代。这些人里有个叫韦大彭的人他是颛顼的孙子,是夏朝的诸侯,他还有个小孙子叫韦元哲,在少康当皇帝的时候也被封了诸侯,他这个孙子的封国叫豕韦国,都城是河南滑州一代的韦城。史书还记载这个豕韦国后来被商武丁所灭,一部分迁徙到了东北成为东胡部的包豕韦部。记载有这部分内容的史书很多《史记》《唐书》《中国姓氏大全》《绎史》《路史》《帝系谱》均有记载。

至此我们就理清了一个脉络伏羲后裔有一脉子孙迁到了东北地区,成为了北方东胡部落里的包豕韦部,其实也就是豕韦部,因为这里这个包指的就是包羲也就是伏羲,也就是这个豕韦部是包羲后裔的意思。豕韦在史书中被记载为很多名字,最常见的是豕韦、室韦、蒙兀室韦等,其实这都是因为早期人们是以氏族为号来区别各个大家庭,因为分的支脉太多就不断的在为自己取号给造成的记载混乱,后来为方便记载统统给称呼为蒙兀室韦。

而室韦国被灭后这些人之所以跑到东北落脚是因为东胡就是室韦国的近支,这在《魏书》中有记载,昌少子封于大鲜卑山,其部号东胡。这个昌就是昌意,昌意是黄帝的小儿子,也就是他的一个小儿子被封到了大鲜卑山,大鲜卑山就是今天的大兴安岭。

蒙兀室韦后来几经周折其部衍生出来了蒙古和契丹两部,还衍生出来过大柔然国。而东胡族还有另一个音译就是通古斯这个大部族里衍生出来过鲜卑族、女真族。可以看出来这个东胡或者说是通古斯部族简直就是个民族生产机器,先后生出过不知道有多少个大大小小的部族,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就一大堆。

在理顺了古东北地区的部族源流之后,我们回头来重点介绍一下这个蒙兀室韦,蒙兀室韦其实就是蒙古的起源部族,这个部族的源头就是颛顼。

室韦部是一个有着共同祖先的大家庭组成的部族,并不是一直都处于统一状态,这一支的后世子孙有的融入了鲜卑,有的加入了契丹,还有的加入过柔然,后来还因为柔然国战败蒙兀室韦中生乞颜部这一支人马还差点被灭族。蒙兀室韦各部分支林立没有统一领袖的局面直到乞颜部这一支生出了一个叫铁木真的盖世英雄,蒙兀室韦各部才被统一成了蒙古族。

因为我们知道了一个很有用的信息,那就是蒙古族的祖源是蒙兀室韦,蒙兀室韦的祖源是颛顼,颛顼是黄帝少子昌意的儿子,黄帝是伏羲和女娲的后裔,伏羲和女娲是华胥和隧人的后裔,而华胥和隧人又是有巢氏族的后裔,有巢氏又是汉族最早的祖源氏族,因此我们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蒙古族和汉族一样都是起源于有巢氏。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