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9235|回复: 0

一片甲骨惊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5 17: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解析



摘要:
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惊世惊天龟甲片,神奇神秘卜辞骨.;十万枚,灿烂放光芒,四海馥。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的发现石破天惊,改写了中国历史,就像是一个近世神话。它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它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一、“甲骨文”名称的由来

甲骨文发现后,在最开始的研究中,有多种不同的叫法,如“龟”、“契文”……;还有以甲骨文的内容命名的,如罗振玉先生的作品《殷商贞卜文字考》,“贞”在商周两代的意思,就是占卜。

20世纪20年代初,陆懋德在《甲骨文之发现及其价值》一文中,首次使用“甲骨文”。这个命名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甲骨文”得以正式命名。

二、龟虽寿三千岁,永不朽在文字

甲骨文是以龟甲和兽骨组成的,字就刻在这些龟甲和动物骨头上。因为碰到了王懿(yì)荣,甲骨从不值钱的“药材”一变而为珍贵的研究资料,避免了人为的继续毁灭。一个多世纪以来,殷墟出土甲骨约达15万片,为世界文明史留下了宝贵的篇章。

水有源,木有本。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源头活水和生长之根,它的发现、推广、考释,成就了“一片甲骨惊世界”的中国传奇。

甲骨文的发现撬动了殷墟上覆盖了3000多年的泥土,引发了自1928年开始的历时80多年的殷墟科学发掘        ,古老的殷商王朝埋藏在历史深处的隐秘世界逐步显现在世人面前。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因病得“福” 发现“龙骨”

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

1899年,清朝的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王懿(yì)荣,患了伤寒,用了许多药都不见。后来,大夫给他开了一剂药方,药方上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以前从未听过,便吩咐家人拿包“龙骨”看看。

谁也没想到,就是缘于这一点“好奇”举动,开启了我国古文字研究的又一崭新领域。

从药店买回没被捣碎的“龙骨”,王懿(yì)荣发现上面有很多刻痕。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他翻开史料典籍,反复揣摩,发现上面的一些奇异的线条与青铜器上面的金文有些相似。王懿(yì)荣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最先辨识出的是“雨、日、月、山、水”等几个字。

由此,王懿(yì)荣决定对“龙骨”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外界高价收购带字的甲骨。他先后共收购了1500余片甲骨,经过考释,他初步断定刻在甲骨上的“线条”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后来人们称这位最先发现甲骨文的人为“甲骨文之父”。

王懿(yì)荣(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生性耿直,号称“东怪”,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1899年因他发现了甲骨文,是鉴定甲骨文的第一人,但他还没来得及对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便以身殉国了。

四、为什么把甲骨叫“龙骨”

在甲骨文还未确认以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就不断在农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据说把甲骨当做药材到中药铺去卖的第一个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脓疮,没钱去求医购药,就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流出的脓水被骨粉给吸干了,而且发现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从此他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

经过专家考证,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

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就是卜辞。

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当做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传于后世。

五、甲骨流散

最先确认甲骨文的王懿(yì)荣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八国联军便逼近北京城,他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无力力挽狂澜,王懿(yì)荣殉国,他收藏的1500余片甲骨随之流散。

王懿(yì)荣为官清廉,家中较为清贫。1902年,他的儿子王翰甫为了还债,把1085片甲骨卖给了《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鄂。刘鹗又进一步收集,所藏甲骨增至5000多片,于1903年拓印《铁云藏龟》一书,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不久,学者孙诒让根据《铁云藏龟》的资料,又写出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刘鹗(è)(1857——1909),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

“铁云”是刘鹗的字,“藏龟”则是他收藏的甲骨。《铁云藏龟》是我国著录甲骨文字的第一部专书,它将甲骨文由只供少数学者观赏的“古董”变为广大学者研究的资料。

20世纪60年代初,王懿(yì)荣的孙女王福重将家传的500片甲骨上缴到天津市文化局。

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引起学术界的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

六、甲骨学兴起

从王懿(yì)荣开始,一大批学者开始了对这些带文字甲骨的收藏和研究。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人凭着自身深厚的学识,不仅辨识出甲骨上的文字,还通过这些文字考证了史书中关于商朝的记载。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术界开创出一门全新的学问——甲骨文研究。

“甲骨学”是研究“甲骨文”的学科。甲骨文,主要出自河南安阳殷墟,是晚商王朝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的文字记录遗物,间有少量与占卜相关或其他类别的记事文字。甲骨文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前后出土累计达15万片,单字量约有5千左右。

七、甲骨四堂

甲骨学兴起后,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唐兰先生这样评价他们:“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1、雪堂罗振玉

王懿(yì)荣发现甲骨文后9年,罗振玉率先正确地判定了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之地、考释出大量的单字,并首创了对卜辞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等,编著《殷商贞卜文字考》、《殷虚书契考释》、《殷虚书契待问编》等书。



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他是中国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古学的奠基人。

一生著作达189种,校刊书籍642种。

罗振玉发现甲骨出土之地是河南安阳小屯村。他先后共搜集到近二万片甲骨,并编写《殷墟书契》,为甲骨文研究奠定基础。国民*政*府*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安阳组织了15次殷墟发掘,共出土甲骨近2.5万片。截至目前,全球已发现甲骨约15万片,含5000多不同的文字图形,现已识别1000多字……

2、观堂王国维

王国维是《人间词话》的作者。他把古文字学与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材料,去对照历史,他创造并完善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对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影响深远。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他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1917年,王国维用甲骨文考证《史记》,发表《殷人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纠正了《史记》中记载的个别错误,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的确是一部信史,被誉为甲骨文发现19年来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并根据甲骨文研究写出了《殷周制度论》,从而轰动了学术界。

3、鼎堂郭沫若

1928年,在日本流亡的郭沫若接触到《殷墟书契考释》后,积极从事甲骨文研究。经过考察、收集,写成《甲骨文字研究》一书。从此,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走上了颠峰时代。几经周折,《卜辞通纂》问世。郭沫若从事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亡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方法新,所取得的成绩也是令人瞩目的。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四川乐山县人。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晚年,郭沫若主编大型甲骨文汇编《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誉为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4、彦堂董作宾

从1928年至1934年,董作宾曾8次主持或参加殷墟的发掘,随后专门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学专家。由他主编的《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二书,共选录抗日战争以前15次殷墟发掘出土的有字甲骨13047片。1931年,他在《大龟四版考释》一文中首先提出由“贞人”可以推断甲骨文的时代。1933年又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全面论证了甲骨断代学说,确定了甲骨文的10项断代标准,并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划分为5个时期,使甲骨文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还根据甲骨资料探讨殷代年历之学,著有《殷历谱》。

董作宾(1895——1963),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祖籍河南温县董杨门,出生于河南南阳。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

董作宾对甲骨学与殷商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含:大龟四版与贞人的发现、十个断代标准的提出、殷历的建构、甲骨文字的考释与解读、殷代地理的推测及制度的研究等。他证明甲骨不是造字的开始,而有更遥远的源头,这开拓了古代文化研究的另一途径。

八、结语

从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发现和认定,由此发展到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这样就把本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疑古”思潮,予以彻底的否定。

甲骨文已是比较完整、成熟的汉字,目前发现的甲骨大概有15万片,近5000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