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2822|回复: 7

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祖先就要供奉起来,供案成了寄托“工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3 21: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祖先就要供奉起来,供案成了寄托“工具”



家具作为房屋中日常起居必不可少的用品,起源很早,传说神农氏发明了席、床、茵褥,大禹制屏风,周公做帘,从古人由席地变为垂足的起居方式演变来看,与之相适应的传统家具经历了从低型到高型的转变。供案作为一种因祭祀礼仪而生的传统家具,其造型与功能的变迁与社会生活、祭祀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即使如今供案的礼仪功能不断淡化为装饰功能,其与祭祀文化之间的渊源仍值得我们去探究。

供案与祭祀文化相伴而生

中式传统家具中一般几案并称,泛指长条形的桌子,承担的主要是修身养性的文化功能,如摆放陈设的条案、读书写字的书案等,而以腿足在面沿四角为外形特色的桌,其实是由几案的造型及功能升级而来,成为了日常饮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几案中的供案,主要满足礼敬祖先牌位或神灵塑像的供奉仪式需要,可以说是地位最超然的中式家具,因为在传统文化中,神圣、庄重和严肃的祭祀礼仪是必须满怀虔诚、敬重的心态去对待的信仰仪式。

1、“万物有灵”,祖先要供奉起来,供案成了寄托“工具”

《礼记·礼运》有言:“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中国古人崇尚自然,在“万物有灵”的观念基础上衍生了尊祖敬宗的祖先崇拜观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成为重视血缘关系的宗法礼制,强调“家文化”的延续、传承,在民间信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汉字的构造来看,“祭”“祀”等含示部的汉字涵盖了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通过分析示部字形、考究其字源指出,信奉天地鬼神的古人相信祖先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生活,既能泽被、造福后代,又能秉承天意降祸子孙,于是在居所中设立供案供奉祖先的牌位,为祈求祖先保佑,降福免灾,在牌位前的供桌上以香火、鲜花、美酒、水果、菜肴等祭品进行祭祀。

由此可见,支配祭祀文化的理论基石之一就是祖先崇拜。供案又被称为香案、祭案,作为敬供先人的祭祀专用家具融入日常起居生活之中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2、最早的供案是什么样子的?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成语典故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所谓“俎”就是指砧板。其实,“俎”是可以上溯至夏朝之前的几案雏形,为四只矮足向内收进支撑俎面的造型,大多用于切牲畜及陈列肉品,以祭祀神灵和祖先。

一直到周代后期、春秋战国时期才有了案的名称,案面较宽,可以用于日常饮食之中。正如后世几案并称,与俎相配的礼器为“禁”,是在祭祀时放置樽、豆等酒礼器及祭祀用品的长方体柜台。这种禁、俎相配的祭祀陈设格局一直到战国时期都依然盛行,俎可看作最早的供案形式。

3、俎的造型、材质不断推陈出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类型的俎不断出现。

《辞源》记载:“俎,礼器,古祭祀燕享,用以荐牲者,以木为器而漆饰之。”

其实,从有虞氏的“梡俎”、夏朝的“嶡俎”、商朝的“椇俎”到周朝的“房俎”,不仅在造型上有了新增枨距结构、四腿弯曲、外八字结构等改变,材质方面也从木器、青铜器变成了以漆器为主,种类和样式不断增多。总体来看,虽然外形各异,俎的长短尺寸和装饰始终变化不大,看上去普遍简朴而又不失华丽。以漆俎为例,从考古发掘出的文物来看,一般两端赤红,中间为黑漆髹饰,符合古人的审美观。


供案与祭祀文化在变革中共同发展

汉代各种几案类型不断丰富,甚至出现了轻巧灵便的食案,促进了室内家具功能的适应性细致分类。由于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佛教的传入和盛行等多方面的影响,传统习俗受到极大的冲击,祖先崇拜的信仰、席地坐卧的起居都在逐渐改变。而到了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民族大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祀用的礼俎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被现代意义上的供案所取代。

1、本土化的佛教祭祀促成供案应运而生

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75年)遣使自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在洛阳兴建白马寺完成传译佛典《四十二章经》,是公认的印度佛教传入我国之始。由于历代官方的推广、打压及改造,佛教在迅速的传播过程中,其教义与道教、儒家思想交叉融合,共同构成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部分。

在这样的形势下,各地佛教寺院香火兴旺,同时佛教礼仪得以融入民间的祭祀活动,观世音菩萨、如来佛祖等外来神佛不断本土化,也成为了人们祭祀祈福的对象。寺庙举行佛礼多用供案、供桌,而在建筑方面,斗供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室内空间,传统家具的高度逐渐升高,于是供案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了矮小的俎,成为用于礼仪、祭祀场合,如寺庙、宗祠、家祠、房屋正堂等处,专门供奉神佛、祭祀祖先的家具。


2、佛教文化为供案形制“添新妆”

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家具整体形制由低矮型不断增高的转变阶段,供案作为广泛陈列于佛教寺院的祭祀陈设器具,高度尺寸更是随之攀升,四足间有或曲或直的横枨相连,平面板两端出现翘头或卷檐,有了壶门结构,但总体而言仍然保持着简单的造型和较小的体积。

这一时期的供案上的陈设一般有经皮、佛具,其形式结构和装饰也出现了佛教特色,如造型上模仿佛座下部内收的束腰结构,装饰上雕绘蕴含佛教教义的莲花纹、卷草纹、飞天纹、火焰纹、忍冬纹等。供案的这一次变革不仅使其式样、功能定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古代祭祀礼仪绵延至今。

唐代以后供案的流行与完善进程

除了祭祖敬神,每逢佳节时令所对应的民风民俗活动,也是我国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夕、元宵、端午、重阳等节日早在汉代就已经兴起,到唐代就有了阖家团聚共赏圆月的中秋佳节,而至此以后,重大节日几乎不再有变化。

这些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文化包罗万象,如在除夕夜敬祭宗祠,中秋节祭月等不同场合的仪式中,无论是祈求祖宗保佑,还是求神拜佛,供案都是世人与天地、祖先、神佛等“灵体”进行精神对接的重要媒介,家家户户必备,人们通过对供案上供奉的对象上香致礼,表达尊敬与虔诚之意。同时,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供案形制不断完善,并臻于成熟。


1、宋元古人爱用的典型供案形制

在宋代,人们已经习惯了垂足而坐的起居形式,高足家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家具种类和形式的丰富多元,专用家具的细分更加完善,如出现了弹琴用的琴案,对弈用的棋案,摆设花卉盆景的高花几等。自此,桌与案除了形制上的不同,功能性上更趋于分野。

桌与饮食文化联系紧密,以实用功能为主,而案的实用性不断弱化,陈设功能的增强使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较高,供案尤其是案中翘楚。宋代典型的供案形制有两种,一是两侧有翘头的供案即翘头案,原本是为书案所设计的造型结构,可避免卷册打开或放置在边上时滚落于地,此时普遍用于祭祀与供奉祖先;二是在供案表面统一铺设红色或黄色的布料,上面饰以图案,以示庄重的仪式感。而元代的供案出现了罗锅枨和霸王枨两种新型结构,相比单一的直枨,既美观又稳固。

2、明清时期的供案结构成熟,装饰精美

如前文所述,中国古人的坐式到宋代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大变革,与此同时,传统家具由低型向高型发展在宋代也已经大致趋于定型。再经过两宋和元代的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式家具发展的鼎盛阶段,在造型、材质、结构以及适应日常起居所需的专用陈设格局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明清时期的供案体积较大,主要有平头案、翘头案和卷书案等造型和雕饰均更加复杂精美的类型。制案木材则多选用铁力木和花梨木等坚硬稳定、花纹美丽的珍贵木料,无需彩绘装饰也十分美观。同时,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出精巧的榫卯,雕刻出多变的线条和纹路,实现了装饰与结构的完美统一。尤其到了清朝,供案的装饰更是以繁复多彩为美,漆雕之上再饰以描金、陶瓷、珐琅、象牙、螺钿等精美工艺,绚丽至极,美不胜收。


总结
供案是一种极具古典魅力的中式传统家具,从最初在祭祀礼仪中敬呈珍贵肉食的“俎”演变而来,无论形体如何变化,这种承载被供奉对象的家具,地位始终高高在上。以传统的家居布局为例,中堂摆放家具总是以供案为中心,其次才是八仙桌、太师椅等,以便承担一个家庭的祭祀和待客礼仪。

祭祀专用的供案融入现代家居,一般放置于平层套房的厅堂正中依墙处。从功能性来看,家中的供案比较常见的是供奉福禄寿三星,以祈求阖家幸福安康;或陈列盆景、插花、工艺品等清供,体现主人的文玩雅趣。从家具陈设的角度来说,供案流畅、简约的造型线条,有助于让室内空间变得灵动。总而言之,供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炎黄子孙不忘根本、团结和睦、向往美好的积极生活态度。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1: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修祠堂?修祠堂是劳民伤财吗?


【修祠堂的六大原因】

一、祠堂是【孝文化】的千年延续,是儒家文化【祖宗崇拜】的集中体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独尊儒术!

儒家文化,讲究以礼治国,以孝治家。

孝文化,是我们2000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优良品德。孝,就是祖宗崇拜,生前体现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生后,体现为守孝、祭祖、传承祖宗家业和文化品德。实体的体现就是在家里立神位,神堂,在宗族修建祠堂,作为逝去祖宗的寄托之所。

故,对于中国人,修建祠堂不仅仅不是劳民伤财,更是精神文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二、祠堂是追根溯源的中华文化传统


中华儿女,从来讲究有国有家。家是家族,家庭!

追根溯源,就是问问我们,我们来自哪里? 去往何处?

回答来自哪里?文化中我们有两个诉求:修族谱,修祠堂!

族谱上清清楚楚的记载了我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甚至更上几代,或者十几代人!

记录了祖宗功德,记录了他们一辈子的付出和成绩,记录他们希望子孙后辈继承的优良传统和品德。例如诚信,例如孝顺,例如真诚待人,勤劳持家,和谐妯娌。

祠堂里,那一个个摆放的整整齐齐的神位,就是祖宗一代代人的期望。

修建祠堂,是中华儿女,尤其是汉民族儿女的优良传统。


三、祠堂是是一个宗族族人的精神信仰之地

一个家有家训,家谱。一个宗族就有祠堂,有祖宗教诲。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大家都奔走四方,寻求自己的发展。

一个家族,一个同姓宗族,很少有机会在一起,闲话感情,讲述过往友谊。

修建祠堂,可以提醒大家,500年前是一家,甚至不需要500年,我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是同根同种的一家人。

提高家族观念,可以弱化乡村的一些矛盾,可以增加彼此可能生疏的情感。

祠堂是一个宗族族人的精神信仰之地,是团结互助友爱的场所。


四、祠堂是村里红白喜事的举办地,是逝去老人的神位所在地
现在一户一宅,每家每户的面积都不大。

生老病死,是所有人最重要的几件大事。

祠堂是一个村落宗族红白喜事的举办地。一生为善的人,在祠堂和口碑中会得到代代相传。一些作恶多端的人,甚至都不会有机会,或者不允许死后贡献祠堂。

这对于很多人,都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惩罚。


六、祠堂是逢年过节(春节、中元节、清明节等等),祭祀祖宗场所,祠堂在很多地方,以湖南为例,都是每年重要节日的祭祀场所。特别是春节,中元节,清明节。

没有祠堂,难以想象,老百姓在这样的节日里,精神的失落和面对祖的失落情感。


所以,修建祠堂不仅不是劳命伤财,更是文化的传统,孝文化的传承。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1: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祭拜祖先,是迷信,还是一种信仰



祭祀祖宗是好事,是尽孝道;但是祭祖先,不能用荤腥,只能用素菜,为什么?因为杀生祭祀会增长祖先的罪业。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日子,中国过去儒家的教学,什么最重要?祭祖先最重要,《礼记》你打开第一篇,五礼第一篇是“吉礼”,吉祥的吉,吉是祭祖。中国古礼里面,祭祖先是最重要的。祭祀祖宗是好事,是尽孝道;但是祭祖先,不能用荤腥,只能用素菜,为什么?因为杀生祭祀会增长祖先的罪业。

除了清明节,中国人过年也要祭祖先,外国人看到很奇怪,祖先你又没有见过面,你也不认识他,几百年、几千年了,你还纪念他干什么?他不懂孝道,他不但祖先不纪念,他父母也不纪念,儿女长大离开父母了,可能一生都不会跟父母见面,他的理念、他的处事待人接物,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祭祖先?《论语》上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让我们的心养成一个厚道的心、养成一个孝顺的心、养成感恩的心,所以我们中国人祭祀祖宗是教育,不是迷信。

我们中国人连几千年的老祖宗都不忘记,逢年过节还纪念他,这个心行多么深厚!老祖宗都不忘,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现在儿女为什么不孝顺父母?把祖宗丢掉了。儿女没有过失,过失在哪里?过失在做父母的人,父母把祖先丢掉了,你要想儿女孝顺你,没这个道理!


末后引用莲池大师一段开示,话虽然只有两句,很要紧,“故云栖有祭先不宜杀生,以资冥福”,这一句话是莲池大师说的。祭祀先人、祭祀祖先不可以杀生,你祭祀先人、祭祀祖先杀生,杀生的杀业这个帐算在祖先的头上,为什么?为他杀的,不祭祀就不杀了,为他杀的,所以这是加重祖先的罪业,这叫大不孝。可是这个杀业跟前面功德一样,你不要以为我祭祀祖先,这个杀业他背了,我没有事情,你就错了。这个杀业七分,你杀生的人六分,祖先只一分,同样一个道理,你要晓得。你就嫁祸於人,他没有叫你杀,你为他杀,所以这个杀业责任,自己还要承担六分,祖先只承担一分,存亡都不利。莲池大师也是再来人,他知道这些事实真相。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1: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一辈说的出五服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先说答案,出了五服,是说你和某个人完全没有亲属关系了。和年龄无关。五服,即以你为中心,以你爷爷的爷爷(高祖)为起点,以你孙子的孙子为终结组成的一个血亲关系图。往上数4辈,往下也是4辈,加上你,一共就是九族。古代说的诛九族,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五服和年龄没关系,只是说你和人的关系。一般来说,你太爷爷到你这辈的兄弟姐妹和你就出了五服,你跪了,他们可以不用来参加丧礼。他们跪了你也不用开钱包,嗯,就是这个意思。


你和你爸是一服,和你爷爷是二服,所以现在民间有些地方有“孝子不孝孙”的说法,是对古代丧服的简化,只有一服要服丧。祖父去世,二服以外不用宅家,披麻戴孝走全套流程。你和你叔叔,兄弟,爷爷就属于二服,堂兄弟表姐弟什么的属于三服。

看的有点乱,是吧?


沿自三千年前的周朝,由周文王及群臣理顺的人物亲疏关系图,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孟子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天子之庙,七世而祧。大抵也是一个意思,君子也就能数到5辈,天子数到7辈也就够了,再多就没完没了了。随便找个人和你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你就得去认亲,多累是吧。

你是不是感觉这知识你用不上,谁没事去找那么多亲戚,大错特错。

你结婚也是要用的!

1、我国法律禁止近亲结婚,是指禁止直系血亲以及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

2、直系血亲简单地说,就是生养你的,以及你生养的。举个例子,父亲与女儿,母亲与儿子,以及爷爷与孙女,姥姥与外孙等等。

3、禁止结婚的旁系血亲是指双方有共同的祖先,且在三代以内的。 具体的算法:从你开始算起,你自己一代,你父亲就是二代,你祖父就是三代,你曾祖父就是四代(你与母亲那边的血缘关系,跟父亲这边的是一样的。) 如果男女双方的共同祖先是在三代以内的,那就禁止结婚。如果是在三代以外的,法律是允许的。比如曾祖父或外曾祖父是共同的,那法律上是允许结婚的。 如果男女双方的共同祖先不是同代的,比如男方这边的共同祖先,对他而言是第三代;而女方是第四代,那按多的算,就是四代。可以结婚。

所以,找对象之前还是先查查族谱吧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1: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一辈说的出五服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先说答案,出了五服,是说你和某个人完全没有亲属关系了。和年龄无关。五服,即以你为中心,以你爷爷的爷爷(高祖)为起点,以你孙子的孙子为终结组成的一个血亲关系图。往上数4辈,往下也是4辈,加上你,一共就是九族。古代说的诛九族,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五服和年龄没关系,只是说你和人的关系。一般来说,你太爷爷到你这辈的兄弟姐妹和你就出了五服,你跪了,他们可以不用来参加丧礼。他们跪了你也不用开钱包,嗯,就是这个意思。


你和你爸是一服,和你爷爷是二服,所以现在民间有些地方有“孝子不孝孙”的说法,是对古代丧服的简化,只有一服要服丧。祖父去世,二服以外不用宅家,披麻戴孝走全套流程。你和你叔叔,兄弟,爷爷就属于二服,堂兄弟表姐弟什么的属于三服。

看的有点乱,是吧?


沿自三千年前的周朝,由周文王及群臣理顺的人物亲疏关系图,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孟子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天子之庙,七世而祧。大抵也是一个意思,君子也就能数到5辈,天子数到7辈也就够了,再多就没完没了了。随便找个人和你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你就得去认亲,多累是吧。

你是不是感觉这知识你用不上,谁没事去找那么多亲戚,大错特错。

你结婚也是要用的!

1、我国法律禁止近亲结婚,是指禁止直系血亲以及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

2、直系血亲简单地说,就是生养你的,以及你生养的。举个例子,父亲与女儿,母亲与儿子,以及爷爷与孙女,姥姥与外孙等等。

3、禁止结婚的旁系血亲是指双方有共同的祖先,且在三代以内的。 具体的算法:从你开始算起,你自己一代,你父亲就是二代,你祖父就是三代,你曾祖父就是四代(你与母亲那边的血缘关系,跟父亲这边的是一样的。) 如果男女双方的共同祖先是在三代以内的,那就禁止结婚。如果是在三代以外的,法律是允许的。比如曾祖父或外曾祖父是共同的,那法律上是允许结婚的。 如果男女双方的共同祖先不是同代的,比如男方这边的共同祖先,对他而言是第三代;而女方是第四代,那按多的算,就是四代。可以结婚。

所以,找对象之前还是先查查族谱吧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4-28 22: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族谱挽留不住农村人口?如何改变这个残酷现实



回想去年回老家过年,村里发生的最大的事,就是家族的族谱修成了。

从前几年起,故乡家族的长辈们就在筹划重修宗祠,重抄族谱。这在南方家族是挺重要的事。年纪大的都很关切,无奈晚辈们不太热心,从到议到筹款再到工程完成,拖了两年。幸好新修的宗祠也算煌煌气派,对得起祖宗。


典礼落成之日,家族发出通知,本族子孙都要参礼叩拜。尽管已经是靠近过年的时间了,按说外出的人也已经回来得差不多,但真正到场的人却很少,典礼也没有预想中的热闹。从族谱上看,80后以降的晚辈越来越少,他们大部分在县城生活,有小部分生活在镇上。他们偶尔还回父母农村老家,甚至干些农活。

之所以搬往县城和镇上生活,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们太少,小学陆续关闭。孩子都要往县城或镇上读书。农村之于这一代人,仅仅是“爷爷奶奶的家”和“爸妈的老家”这回事。一旦老人故去,纽带就此断掉,年轻人更找不到回乡的理由。

至于像我这样,长期生活在遥远的城市。过年回乡更是单纯,只为看望父母。等父母年纪再大,他们也会到城市养老。其实从这几年起,不单是小孩子,老人们也在外流了。


宗族不只是亲戚共同体,还有很多社会功能。邻里互助,共同保险,重大工程,扶助孤老,这些都是宗族的经济价值。现在这些价值都已经被取代。人越来越少,彼此很少见面,晚辈间也不认识,还谈什么宗族呢?

这也是老人们急于重修宗祠的一个原因。新建祖祠、重修族谱,这些还不够,他们呼吁成立宗族基金,用于修缮祠堂,维持香火,扶贫助弱。长老们还号召,每年都搞祭祖,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热闹热闹,旺旺香火。

这些动议其实很讨人嫌——年轻人都不太把宗族当回事,现在居然要筹款花在这种事情,这不是浪费钱吗?可老人们就是觉得,几百年前祖先迁来这里,如今四散飘零,宗祠冷清积灰,真是让人痛心。他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这些。

族谱落成典礼的大会上,家族有一个简谱的聚餐。在一堆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中间,只是稀少地夹杂着少数年轻的面孔,让我不由感觉到心情复杂。老人、米酒、农村土菜,这些还能存在多久?我向老人们敬了酒,希望他们健康长寿。

高速城市化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人口在迁徙,财富在转移。对大部分农村人来说,生活水平在提高,可相对城市而言,农村还是显得萧瑟,再看未来趋势,很难看到希望。人口流失难以逆转,可是一想到过往遗迹和积累全都消失,确实让人痛心。


城市化伴随农村寂寥失落,能否改变这个残酷进程呢?城市化浪潮已不可逆,重要的是,让农村在这进程中也获益。农村人口在流失,资本却不会减少,在农村生活的人们(也许是农民,也许已经不是)人数虽少,他们拥有和管理大量财富。简单而富有,朴素却丰饶,这应是未来农村的发展方向。经济发展的表现,就是人均拥有资本量增加。

这样的过程可以用市场化实现。人口减少后,农村土地相对剩馀,地价在降低,擅长经营农业的农民可以承包土地,雇佣职业工人,进行规模化生产。在科技推动下,农村生产效率将大幅提升。耕地将提高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也会大面积普及。小农生产继续退出,被大规模现代农业取代。这种路径在其他国家早已上演。

这就对土地制度提出很高要求。土地要流动,用途要放开。要允许外来资本承包土地,要允许土地资本化,可以抵押贷款、出租入股,等等。还要允许社会资本进入,保障他们的权益。只有资本在土地上实现增值,才会有资源倾注进来,对农村深耕开发。

过去的农村集体土地,内容包含有很多,宅基地,有森林、林地和草原,此外耕地也分多种。土地号称财富之母,产出效率却不算高。支离破碎的产权结构和用途限制,使农村的一大财源被堵死。农民想要进城,除“归还”给集体,就只有抛荒一途。这正是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的原因,也是农民贫穷的主要原因。

要使土地创造价值,得让土地流转到擅长的经营者手里,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的制度之下,在农村生活的人,大概可以分几种。首先是土地的拥有者和经营者。他们或祖上继承,或自己买地,在农村经营大片土地。他们财富可观,生活水平较高,是农村中坚力量。另一种是职业农民。只要收益足够,在工厂和农村并无本质区别。

还有一种是休闲度假。农村贴近自然,生活休闲,适合发展旅游和养老产业。或建设新型养老院,或是利用古宅旧户,农村的居住条件并不会比农村差。随着交通发展,互联网兴起,城市人“下乡居住”,城乡人口对流将变得普遍。宗族组织也许会瓦解,新型农村文化却会兴起,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农村。

可惜的是,这一切到现在都还没有发生,所以旧的农村正在老去,而新的农村却还没有起来。希望土地体制早一点改革,别再浪费那么巨大的土地财富。

老人们并不知道农村在人口上衰落的真实原因。他们心里也知道,传统的农村生活将难以挽留。他们仅仅是希望,通过族谱,让族人们分居各处时,仍然有一种宗族的牵连,所以族谱落成,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19 19: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族文化的三个标志,宗亲文化生命力的来源


中国人对姓氏的重视可以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其实这种对姓氏的重视,背后就是对于宗族、对于血缘的一种认同。可以说,我们中国人对宗族或血缘的高度重视,正是中华文化能够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谈到宗族文化一定离不开这三个标志:祠堂、祭祖和族谱。

先来说说祠堂。

祠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庄严殿堂,坐向要旺,环境要适宜,动工日时要吉利,这样才有利于子孙的生发。祠堂的修建是宗族组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修祠堂是有条件的。祠堂是历代祖上所居,不要轻易惊动神灵,钱不是万能的。

修建祠堂的前提是:

1、年久老朽,不得不修。

2、原址失衰,污染破坏严重。

3、人丁越来越衰退败弱。

4、出孤寡,房份中有个别房头将败绝。

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此外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

中国人都有一种生生不息的观念,就是一定要祭祀祖先。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很多地方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正日渐淡薄, 岭南一带重视传统习俗,祭祖习俗至今仍盛行。

中国数千年来承袭了祭祖的传统,其中有着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便是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我国文化的特色。

族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族谱的名称有很多,族谱——又称家谱、宗谱、家乘、祖谱等。族谱是一种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

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宗亲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祠堂、祭祖和族谱这三个因素,并缺一不可,离开宗亲文化去谈宗亲发展是不现实的,没有共同的文化信仰,也很难团结宗亲发展其他。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