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3167|回复: 12

‘开天十八圣,盘古之后,六皇八帝三王都有谁,三皇五帝又为何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 22: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天十八圣,盘古之后,六皇八帝三王都有谁,三皇五帝又为何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古之圣人以天文定天道,以天道定天伦,以天伦定人伦,以人伦定人文。从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青阳氏、高阳氏、金天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到夏后氏,夏后氏即大禹,完成了华夏文明的奠基过程,所积累下来的成果称为华夏文化。三皇之道,凡是有盘古氏到大禹的后代子孙,受华夏文化、三皇之道滋养而成长的称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华夏后裔”。

盘古氏,距今四百万年。其功绩是“开天辟地,分阴阳”。盘古氏是告别混沌从洪荒走来的第一人,在此之前还没有人类。但是应该有古猿,以及其他脊椎动物、虫鱼鸟兽,盘古氏是华夏民族的第一个开天圣人。《三五历记》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天皇氏 ,距今二百七十万年, 兄弟十三人 ,出生在天灵山,都城天都,功绩是“有数字”。天皇时期,人类已经知道了“多少”,有了数字的概念,包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因十天干,故称“天皇氏”。

地皇氏,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兄弟十一人,出生在熊耳山,都城龙门。功绩是“定三辰,分昼夜,有岁月”。地皇氏不像现在的人有工作忙,他们可以天天在吃饱肚子后就专心观察日月星和虫鱼草木。所以知道了“一岁为十二个月”,以及“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因十二地支,故称“地皇氏”。

泰皇氏 ,距今七十万年,兄弟九人,出生在荆马山,都城九城。功绩是“出旸谷,分九河,衣兽皮,族内群婚”。人皇氏时期数字有了,日月星会看了,岁月知道了,活动范围就大了。他们可以去到海边看看,跑到山上转转。活动范围大、影响也大,称“泰皇氏”或“大皇氏”。又因为配齐“天、地、人”三才,又叫“人皇氏”。

有巢氏,巢皇是也,距今三十万年,出生在九嶷山,都城苍梧。主要功绩是“构木为巢,族外群婚,编堇而芦,葺灌而扉,涂茨翳以蔽风雨”。三十万年以前,气温比较高,大气含氧量高,雨水充足,植被十分茂盛,野兽也多,人类面临着被猛吃光、被灭绝的危险。这时候,有巢氏教会天下人民筑巢而居,从而幸存了下来。筑巢而居,故称“有巢氏”。

燧人氏,燧皇是也,距今十万年,出生在昆仑山,都城燧明。主要功绩是”钻木取火,燧石取火,观察天象,河出图、洛出书,结绳纪历,分禽兽虫豸,定北极星(那时候的北极星是织女星),分三桓”。与燧人氏同时期还有两个有名的女人“弇织氏”和“华胥氏”,弇织氏就是嫁牛郎的织女,燧人氏和华胥氏生了伏羲氏。

伏羲氏,羲皇是也,距今三万年。出生于石楼山,都城宛丘,以玉华子为师。其主要功绩是“作八卦历以通神明,作结绳而为网罟,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族外群婚”。伏羲不是爬在地上的大蜥蜴,而是由于网的动物吃不完,暂时圈养起来,随时庖厨了吃。因为已懂得庖厨,称“疱羲氏”,又叫“伏羲氏”。和伏羲氏同时期还有一个有名的女人“女娲氏”,伏羲氏和女娲氏生了神农氏。

神农氏,炎帝是也,距今一万五千年,出生在常阳山,都城成纪。以赤松子、九灵子和广寿子为师,以刑天为相。主要功绩是”尝百草,著《神农本草经》,制耒耜 ,创日历,种五谷、稻、黍、稷、麦、菽 ,造雅琴 ,养家畜,创婚姻,制陶,以麻为衣,日中为市”。

轩辕氏,黄帝是也,距今七千五百年,出生于太华山,都城云岩。以广成子、宁封子和容成子为师,以风后为相。命仓颉造字,命伶伦做箫管乐,五音十二律,命大挠创甲子历法,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命风后演兵法,奇门遁甲,造指南车,与岐伯、雷公、素女著《黄帝内经》,造宫室,做衣裳,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定嫁娶。同时期蚩尤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蚩尤造反,作五兵:戈、矛、戟。《帝王世纪》载:“蚩尤氏强,与榆罔争王于涿鹿之阿。黄帝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谷。”

青阳氏,玄嚣帝,又名少昊,距今七千年,以句芒为相。以各种各样的鸟儿作为文武百官,凤凰总管百鸟,然后再有燕子掌管春天,伯劳掌管夏天,鹦雀掌管秋天,锦鸡掌管冬天。五种鸟来管理日常事务。孝顺的鹁鸪掌管教育,凶猛的鸷鸟掌管军事,公平的布谷掌管建筑,威严的雄鹰掌管法律,善辩的斑鸠掌管言论。

高阳氏,颛顼帝,距今六千五百年,帝颛顼生自若水,都穷桑,以赤精子为师,以共工为相。征九黎,定三苗。曲《承云》,制历法,颛顼历一年四季十二节气。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

高辛氏,喾帝,距今五千五百年,以图录子为师,以祝融为相,亳为都城。乐师咸黑作《九韶》。凤凰来仪,嫁女盘瓠。嫦娥是常仪与帝喾的女儿。其将为大羿,射箭厉害,神射手,嫦娥嫁给了这位英雄。喾帝为帝挚、弃、契、帝尧之父。帝喾的元妃姜嫄生了弃即后稷,是周王朝的始祖。《诗经》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帝喾的次妃简狄是有戎氏的女儿,与别人外出洗澡时看到一枚鸟蛋,简狄吞下去后,怀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人的始祖。

金天氏,挚帝,距今六千年,以蓐收为相,都于甘泉。作乐《大渊》。传说他的父亲是太白金星,他的母亲是天山的仙女皇娥。传说金天氏后代去了美洲,玛雅文明有大量金天氏的证据,金天氏被美洲印第安人认做始祖。帝喾生有五子,长曰挚,次曰弃,三曰契,四曰尧,五曰台玺。鸷就是帝挚,后被尧取而代之。

陶唐氏,尧帝,距今五千年,生于伊祁山,以务成子为师,以皋陶为相。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英雄大羿射下九日。除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民害。作乐曰《大章》。尧设置谏鼓,立诽谤木,让百姓尽其言。

有虞氏,舜帝,以尹寿子为师,以后稷为相,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建都于蒲坂。距今四千五百年。舜帝姓姚,传说当中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孔所以给他起名为"重华“。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除鲧、共工、獾兜和三苗四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

大禹,又称禹王,距今四千年,生于嵩高山,都城阳城。以真行子为师,以伯益为相。大禹治水,劳身焦思,三过家门而不入。定九州,修定日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称为“夏历”。禹治水有功,故称“大禹”,“禹王”。因其开创的朝代叫“夏”,又称其为“夏禹”“夏后氏”。

盘古为独一无二,开天辟地,天皇地皇泰皇为上三皇,有巢燧人伏羲为下三皇,炎黄到尧舜为八帝,后世为了凑五行之数从下三皇和八帝中抽出五个,称为五帝,青、赤、白、黑、黄五帝,东方青帝伏羲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皞,北方宣帝颛顼,五帝每位有一个副手助理,东方句芒,南方祝融,西方褥收,北方共工,中央后土。与上三皇并称三皇五帝。

大禹为王,大禹和后世的商汤、周武并称三代三王,尧舜禹并称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后世有三皇庙,五帝庙,三官庙祭祀。皇是开创者,帝是发扬光大的继承者,德和天者称帝,是水平达到最高的境界,是缔造者。王,天下所归往也。王字的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说明王是天地人之间的一个纽带。皇是至高至上至大,伟大光荣正确的意思,后来很少人敢用了,一般诸侯称王,全天下称帝。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22: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皇五帝的由来



人们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一、何为“皇”、“帝”?

“皇”和“帝”是两种不同的谥号。

謚法来源于周朝,在周武王姬发去世后,周公旦和太公望根据武王的功德,要给武王一个总体评价,以世代纪念武王,所以就开创了謚法。“武”,就是姬发的谥号。

根据《逸周书謚法解》:

道德高尚、才能广大的无法让人给他命名的人,就被称为“神”。

能够培养良善选拔贤才的人,就被称为“圣”。

给予人民的德惠如天之普照、地之厚载的人,就被称为“帝”。

能探究、遵行天地之道,以安定人民的人,就被称为“皇”。

能聚集仁、义于一身的人,就被称为“王”。

实行赏罚能主持公道、民众都信服的人,就被称为“君”。

所谓謚法,就是帝王公侯或者伟人、名人等逝世以后,其他人或皇帝、或大臣、或后人等根据他的功绩和道德情况,给与他的一个整体评价: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所以,道德高尚就得到大名号;道德低下就得到小名号;道德败坏就会得到一个恶名号。一个帝王,道德行为出于他自身的表现,但是名号则是由别人来给他评价的。古人常说:“盖棺定论”,就是这个意思。

可见,谥号制度也有他好的一方面,可以督促帝王努力做一个好君主,否则,将给后人留下一个恶謚号,留下千古骂名。正因如此,秦始皇担心自己会留下恶謚号,所以下令取消了謚法。

由“皇”、“帝”谥号可见,他们都是为人民、为社会发展立下不朽功勋的人。

“皇”,能探究、遵行天地之道,以安定人民,更接近于原始社会人类文明大发展时期;

而“帝”,给予人民的德惠如天之普照、地之厚载,则更接近于原始后期人类的道德文明更加完美、辉煌的时期。

二、难道中国历史上只有三位皇,五位帝吗?

根据事理推断,以及根据古籍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国历史上为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配得上“皇”、“帝”谥号的人,绝非三五位,应该有很多。孔子也曾说过,历史上的皇、帝绝不是三五个,而是从众多的人选中挑选了三五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而已。

所以,看到三皇五帝,绝不能只认为中国历史上就只有三个皇和五个帝,而把其他皇和帝一概抹杀,而应把三皇和五帝看做是皇、帝中的杰出代表就对了。

三、在古代“三”、“五”的含义

既然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和帝,那为什么不称五皇和十帝呢?

原来在中国古代,“三”字,是个非常神秘的数字,老子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既然能化生出万物,是为万物之母,故其数字尊贵且不可限量。而“皇”又是能探究、遵行天地之道,以安定人民的人,要探究天地之道,就要研究“三”这个万物之母,所以,从数理的角度讲,“三”与“皇”结合并称,只称“三皇”,才最为恰当和合理。

而“五”字,乃是阴阳天地交五(交午)的结晶,是上古人类树立木干来测量日影,以制定四季时节的天文文明的开端。

三皇五帝的由来天地交则万物通,天地交则阴阳争。

伏羲氏时的《河图》、《洛书》称:“一纵一横为午”,“天地交五”。五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上一横代表天,下一横代表地,“乂”表示互相交错。

可见,三、五是两个大吉大利、有深刻含义的数字。三月三的上巳(sì)节,五月五的端午节,都是好日子。上巳(sì)节还是现今清明节的源头,古时用来纪念黄帝。

五月五端午是一年阴阳转换的重要转折点,据传说人们在这时采药、炼剑、制阳燧(铜镜),炼制出来的东西,质量是最上乘的。

“五”是阴阳转换,又是有所作为之时,而“帝”这个德惠如天之普照、地之厚载的人,也是有所作为之人,所以,帝与“五”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而形成了“五帝”。

四、三皇五帝的几个传本

最初,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来增补伏羲等人作为"三皇"。

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biāo)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后来增补轩辕、神农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后期增补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有不同的说法,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版本: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 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 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 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 出自《三字经》。

三皇五帝的由来伏羲氏作八卦铜塑像
五帝: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出自《大戴礼记》、《孔子家语》;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五、影响较大、普遍认可的三皇五帝:

现今,得到普遍认可和影响较大的说法是,“三皇”: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他们分别代表历史时期的三个阶段。燧人氏代表人类用火阶段;伏羲氏代表人类渔猎放牧阶段;神农氏代表农耕阶段。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除了三皇五帝之外,史书上还有:有巢氏、朱襄(xiāng)氏等,属于“皇”的系列;帝鸿氏、缙云氏、金天氏、烈山氏等,属于五帝系列。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22: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为何以颛顼、帝喾为五帝?深研《史记》后,学者给出了答案


颛顼,帝喾,是上古时代五帝之第二,第三。《史记》记载,颛顼高阳氏是黄帝之孙,帝喾高辛氏是黄帝曾孙,二人是叔侄关系。为什么司马迁写《史记》会把他们作为五帝呢?通读《史记》,本人发现了答案:原来,夏商周三代和东周时期所有诸侯大国都是他们的后裔。而舜帝,则极有可能并不是颛顼高阳氏之后!


颛顼高阳氏和帝喾高辛氏的来历

颛顼高阳氏,据说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儿子,从小由少昊金天氏抚养长大。这个少昊金天氏,有人说就是黄帝之长子玄嚣。由于黄帝在位时间长达百年,等黄帝登仙,玄嚣也老了,于是让自己的侄子颛顼高阳氏继承帝位。

这里就有很大的问题了:

且不说嫡长子继承制最早应该是西周初年才由武王和周公确定下来的,只说颛顼,他是昌意的儿子,为什么却要跟随伯父长大,而不是在自己家成长呢?再者,玄嚣真的就是少昊氏吗?为什么西周文献《逸周书》里却说少昊乃炎帝一脉呢?

“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逸周书 尝麦解》

这是一个很大的谜题,须回头有文章解密,暂时略过。

帝喾高辛氏,据说是黄帝之子玄嚣的孙子,帝颛顼的侄子。他开始被颛顼封为辛候。颛顼在位78年后,帝位传到了帝喾的手上。帝喾在位一共63年而崩。

帝喾死后,最初并不是帝尧陶唐氏继承帝位,而是帝挚。帝挚在位9年,不知道什么原因退位,帝尧接下来成为五帝之四。

这里又有很大的问题:

如果颛顼是黄帝的孙子,黄帝在位百年而登仙,那么颛顼继位的时候,怎么着也年纪不小了。假设黄帝40岁生了昌意,昌意在40岁生了颛顼,黄帝战胜炎帝称帝时为20岁,则黄帝登仙时,昌意已经80岁了,颛顼也40岁了。则颛顼再在位78年(据《竹书纪年》),则颛顼去世时也118岁了。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帝喾和帝尧、帝舜身上。帝喾在位63年,帝尧在位100年。包括帝舜,他是在帝尧七十年才被帝尧从民间选中作为干部培养的,帝尧死后,他还在位50年而死。加上为帝尧守丧的3年,帝舜一共执政时间也长达83年。怎么着帝舜死的时候也过百岁了。

那么,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的问题,为什么司马迁看不到呢?难道他真的相信“天子万年,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吗?仔细阅读《史记》,真知堂发现了事情的原委。


先秦时期关于颛顼、帝喾的记载

讲真,为什么五帝被后人视为传说而非信史呢?主要是因为缺乏原始文献。我国最早的上古文献总集名为《尚书》,一开篇就是《尧典》。

帝尧出场时,就已经年纪很大了。我们看到的是帝尧在位七十年,想要退休。他咨询四岳,问谁可以继承他的位置。

请注意,他并没有说“我的儿子谁最优秀,可以继承我的位子?”,而是说,“你们四位,谁能继承我的位子?”

“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尚书 尧典》

这就是后世认为,“帝尧时代,王位属于禅让制而非继承制”的原因所在。这事和本文关系不大,咱们暂且略过。

帝尧是谁的儿子,《尚书》里没有记载。但大舜和大禹的出身,《尚书》里则有明文。

大舜是瞽叟的儿子,大禹是鲧的儿子。至于瞽叟和鲧是谁?《尚书》里也没有明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最晚到孔子在世的春秋时代,尧舜禹汤就是上古圣王,此说已经深入人心。

周之前是商,商之前是夏,夏之前是虞,虞之前是唐。

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帝禹夏后氏-夏后启-商王汤-周武王发,这就是当时人对上古历史的认知。

最早关于颛顼的记载,主要有:

“帝即位,居濮。”【今本竹书纪年】

“卫,颛顼之虚也,故曰帝丘。”【左传.昭公十七年】

“昌意生高阳,是为帝颛顼。母浊山氏之子,名昌仆。”【世本】

“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山海经.海内经】”

更多的记载就没有了。

关于帝喾的先秦记载则更少:

“昔者帝喾年十五而佐帝颛顼,三十而治天下。”【鬻子.数始】

“帝喾师伯招。”【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

“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国语.鲁语上】

不过,《山海经》里有一个帝俊,一般认为就是帝喾。

“帝俊生中容,帝俊生晏龙,帝俊生帝鸿,帝俊生黑齿。。。”【山海经.大

《山海经》首次出现是在西汉时期,由于过于荒诞不经,司马迁在写作《史记》的时候没有参考这本书。

有人认为《山海经》是大禹治水时期的著作。不过从言辞和行文手法来看,其语义浅显易懂,和《尚书 虞书 》,《尚书 商书》完全不类,反而跟战国时期文章极为接近。

故此书最早应该属于战国时文人的作品,晚则可能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所编。其部分内容和《淮南子》雷同。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问题,其实先秦时期,关于颛顼和帝喾的认知极少。黄帝也只是一个传说。

这件事,在《孔子家语 五帝德》中记载得比较清楚: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吾闻诸荣伊曰‘黄帝三百年川’。请问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孔子家语 五帝德》

宰我就是大白天睡觉的那个宰予。他问孔子:“我听荣伊说黄帝三百年,黄帝到底是不是人?为何能活三百年呢?”

孔子说,这我也搞不清楚,我只知道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的事迹。

宰我说,您就勉为其难为我讲讲吧。孔子如是说:

“黄帝者。。。民赖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黄帝三百年。”

孔子还讲说:“帝尧是高辛氏之子,曰陶唐。帝舜是乔牛之孙,瞽瞍之子也,曰有虞。禹是高阳之孙,鲧之子也,曰夏后。”

后来司马迁写《五帝本纪》,就是依靠这个《五帝德》的版本。而古本《竹书纪年》里,并没有五帝具体在位多少年的记载。只提到黄帝死后七年,他的大臣左彻立颛顼为帝。

“黄帝死七年,其臣左彻乃立颛顼。(《路史·后纪六》引古本《竹书纪年》。)”

还提到黄帝到禹,一共有二十世。

“黄帝至禹,为世二十。(《路史·发挥三》引古本《竹书纪年》。)”

好了,至此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孔子在世的春秋时代,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仅仅知道黄帝,高阳氏,高辛氏这么几个人名。黄帝的事迹稍微清楚一点。

这样,孔子时代的五帝轮廓就大致清楚了:

尧和禹分别是高辛氏和高阳氏的后人。黄帝在位300年,黄帝死后是帝颛顼。黄帝到大禹二十世。

而舜帝是不是高阳氏的后人呢?不好说。东周时期没人讲,孟子也只说舜帝是瞽叟之后。

“舜南面而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孟子万章上》

那么,为什么司马迁要把颛顼和帝喾视为五帝写进《史记》呢?答案即将揭晓。


夏商周和东周列国先祖,都来自颛顼、帝喾


上文我们清楚了孔子时代对五帝的认知,而今人对五帝的认知则来自《史记》。本来模糊不清楚的黄帝到帝喾时代,司马迁写清楚了。当然,这个清楚是要打个引号的。为什么司马迁要把不清不楚的五帝写明白呢?我们看一下《史记》就明白了。

帝尧,帝喾之子。

帝舜,帝尧的女婿(司马迁以之为颛顼之后,实际上很可能并不是。)

夏朝,先祖夏禹乃颛顼高阳氏之后。

商朝,先祖商契乃帝喾之次妃简狄所生,舜帝时为司徒,被封于商。

周朝,先祖周弃乃帝喾之元妃姜原所生,舜帝时为后稷。

秦朝,先祖柏翳(大费)乃颛顼高阳氏之苗裔孙女脩所生。战国七雄之赵国,与秦同宗。

再来看看其他一些重要诸侯国的情况。

春秋五霸之吴国,先祖吴太伯是周太王之子,周文王之伯父,周武王之伯祖父。

越国,先祖是大禹之苗裔,夏帝少康之庶子。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

燕国是召公奭的封国,召公和周武王同姓。

陈国是妫满的封国,陈胡公是虞舜的后裔。

杞国是东楼公的封国,东楼公是夏后禹之苗裔。

卫国是卫康叔的封国,卫康叔是周武王之弟。

宋国是微子启的封国,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

晋国是唐叔虞的封国,唐叔虞是周成王之弟。

楚国是颛顼高阳氏之后。其先祖鬻熊乃季连之苗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吴回乃帝喾时之火正。颛顼之后裔。

郑国是郑恒公之封国,他是周厉王少子。

魏国是毕公高之后,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时封在毕。

韩国与周同姓。

只有齐国,他的开国之君为姜太公,乃四岳之后,也就是炎帝后人。


结语


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司马迁要把颛顼和帝喾排位在帝尧之前,列为五帝呢?就是因为在他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贵族,除了齐国和舜帝以外,都出自颛顼高阳氏和帝喾高辛氏一脉。

虞舜,则是帝尧的女婿,帝喾的孙女婿,也可以和帝喾扯上关系。至于他是不是颛顼的后裔,就不好说了。但按照秦之先-柏翳,是颛顼之苗裔孙女脩后代来看,秦的先人是颛顼的孙女一脉。则虞舜是帝喾的孙女一脉,也算是煌煌贵胄了。

司马迁写作《五帝本纪》,想当然的给舜帝编造了这么一个出自帝颛顼的世系,并无先秦史料的记载,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22: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殷墟中发现商朝亡国历史真相,颠覆了对纣王的认知

纣王,名帝辛,是帝乙少子。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微子启、微仲衍与帝辛三人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微仲衍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妾,而被立为王后之后生帝辛。

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所以立帝辛为嗣子。帝乙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帝辛年轻时天资聪明,文武双全,口才过人,行动敏捷,接受能力也强,而且非常力气大,据说能空手与猛兽打斗。《荀子·非相篇》记载:"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群,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帝辛继位后,定都于沬,后改沬邑为朝歌(今河南淇县)。早在帝乙时,商的国力就处于衰弱阶段。帝辛在位时期,东夷叛乱,商朝派大军征伐。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东夷向外拓展,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可结果却出现许多叛乱国。

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公元前1057年,一说公元前1027年),得知帝辛统治集团分崩离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奔,而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遂起兵反叛。据史料记载该行动响应者多达八百诸侯,周武王亲率这些大军东进伐商。

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总计十七万,开赴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迎战。想不到这些大批夷人、奴隶组成的军队,忽然一夜之间哗变,溃不成军。周人居然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兵临朝歌城下。帝辛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在摘星楼自焚而死。

殷墟中发现商朝亡国历史真相,颠覆了对纣王的认知
史料记载纣王亡国是因为其荒淫无道,残暴不仁,失去了民心。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商朝亡国后的发生的几件事,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人之食;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掠夺商人财富后迅速退回周地,不敢在商地多待太久,周武王甚至把商地整个还给了微子启和武庚等人;商人在周成王时期再次反叛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段记载,《史记.殷本纪》记载:“(纣)好酒淫乐,……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纣王引入西土胡风文化,社会风气大变,殷民嗜酒淫祀成风,纣王征伐无度。后世记载无论是史记的《殷本纪》、《周本纪》还是其他文献,都提到纣王宫中荒唐不羁的行为。其实这是后世的误解,纣王实际上是引入了西土的歌舞,他引入胡风文化的目的,是为政治改革营造社会氛围。

甲骨文合集·630记载:“癸酉卜,贞,多妣献小臣卅、小妾卅于帚。”这些就是俘虏而来的西土战俘,纣王把他们组织起来表演歌舞,代替原先的祭祀仪式。据考古学家研究,这种祭祀盛行于上古中亚地区,中土文献记载为“株离之舞”,郑玄曾说“西方之舞曰株离”。

当时殷商的西部敌人之中有吐火罗人、白狄、义渠、犬戎等等就是来自中亚的。在纣王之前的卜辞中,这些战俘一般用来做殉葬,但纣王改革了这种制度。

不仅如此,纣王实际上也是殷商称帝的第一人。据甲骨学者岛邦男考证,纣王采用了某种祭天帝的仪式,来祭祀自己的祖父和父亲,纣王时期的甲骨文卜辞明显表明了另一套祭祀制度。这实际就是自我神化了,纣王引入西土风俗,将自己神化为与天帝等齐的神祗,这当然是极为大逆不道的事情。纣王的所作所为导致的后果是殷商百姓普遍的堕落,这些堕落行为包括嗜酒成风、淫祀神祗等等。

殷墟中发现商朝亡国历史真相,颠覆了对纣王的认知
平心而论,纣王进行这些改革并不是图谋一人之享乐,他是为了统一天下。但他的做法太过极端,引发了贵族阶层的不安,也引发四方诸侯的恐惧,尤其是他在征伐淮夷之前在山东半岛灭掉了几个小国。

在古人心中,一个国都是有天命的,灭其国,但一定存其祀,使之绵绵不绝,自然消失于历史长河。殷商初期也封了夏人后裔两个国,一个为杞、一个为缯,让他们继续祭祀祖先社稷。但纣王改革了祭祀制度,当然就不可能存其祀了,于是天下诸侯就感到特别恐慌,于是在周武王举兵反叛的时候纷纷起兵响应。

在当时人们信仰神灵的时代,祭祀是特别重要的,这是一个国家宗族延续的象征。纣王实行的统一祭祀,这本身是好的,是为了国家的统一,但是这种超前的行为严重伤害到了其他诸侯的利益,就好比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导致人心惶惶。从考古学家在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来看,纣王亡国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太过超前的改革方法令人产生了不安,这才发生了后来的八百诸侯反叛,这个发现颠覆了人们往常的认知,事实真相令人不敢想象呀。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22: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等这些人都什么关系?


对于这些人物的关系不知道你指的是真实历史体系,还是神话传说体系?历史体系里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史料去推断,没有确切的记载。要么怎么都被称为上古时期的人物呢!

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时代,所有的事情都是靠口口相传的。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些上古人物很有可能是一类人或一群人的总称,而不仅仅是指某一个人。

我们可以推测盘古应该是最初的一批直立行走的人。从类人猿到直立行走的人可不就是开天辟地的壮举嘛。

在上古蛮荒时代,人类除了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要防止野兽的侵袭。所以对于如何生存的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一位智者在观察了树上的鸟窝后,意识到人类如果能像鸟儿一样搭窝住在树上就可以避免风吹雨淋和猛兽的袭击了。于是就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房地产开发商“有巢氏”。

差不多同一时期也有一位智者,他是一位冒险家,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大胆尝试。在咨询不发达的时代,人类对于未知事物是很畏惧的。就像闪电和自燃形成的火,人类总是敬而远之,遇到的话也是绕道而行。

然而就有这么一位冒险家,他很好奇就想去看看,特别是那些被火烧死了的动物尸体,他尝了尝发现很好吃很美味啊!没有了这些自然火之后,他还很想念那些火烤的美味(人类吃烧烤的历史还真是悠久)。于是这位冒险家的智者开始研究怎样保存自然界的火种,可以随时吃烧烤或者铁板烧,而且火还有驱赶野兽的作用。

再后来几次保存火种失败后,他开始想自己能不能生成火,这样就可以随用随取了。于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用钻木取火的方式生成了火,后来像他这样的人就被称为“燧人氏”。

有了火人类终于可以战胜自然,改善恶劣的环境了。在改变自然的过程当中出现了“神农氏”。

神农氏制作农具,培育物种,开展农业生产。人类逐渐开始从游牧生活转为农业种植,当然神农最有名的应该是尝百草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事情越来越多,适宜居住的地方也越找越多,人类开始快速增长,逐渐根据居住环境和族群形成了一个个的部落,部落制社会形成。

而我们所说的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夸父、共工、祝融,应该是天下部落中比较有名的部落名称或者部落首领的名称。历史学家徐旭生曾做过《有巢、燧人、伏羲、女娲、神农各氏的来源》的专题,就明确指出:“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可以推断有巢、燧人、神农等应该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从社会进步的阶段想出来指示时代的名词。”

这些部落在长期的兼并融合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城邦,也就是后来的诸侯国。周武王在分封天下的时候有八百诸侯,在这之前的夏商或者五帝时期应该更多。

所以要说这些上古人物的关系,实际上没什么关系。即便是有关系估计也就是氏族延续之间的关系。
至于神话体系,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罗马神话相比,体系繁多不够完整,并且有很多真实历史人物的形象,比如托塔李天王、保生大帝等。

这些上古人物的神话形象基本出自先秦文献和秦汉以来的一些史料,诸如《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太平御览》等。很多记载都还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像神农氏和炎帝现在通常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可是在先秦时期的著作上明确记载他们是不同的两个人,到了西汉时,不知道人们是不是为了偷懒,就将他们合二为一,变成一个人了。

如果在神话体系要说他们的关系的话,那应该是:盘古开天辟地,世间万物都是他的血肉所化,伏羲、女娲是华胥氏与燧人氏所生,伏羲和女娲的儿子少典有两个妃子,和女登生炎帝神农氏,和附宝生黄帝轩辕氏。精卫是炎帝的女儿,祝融和共工是神农氏后裔。

以上说法其实有些勉强,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神话体系。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22: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之三代世表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著。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於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

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於是以五帝系谍、尚书集世纪黄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

张夫子问褚先生曰:“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得无与诗谬乎?”

褚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於卵,后稷人迹者,欲见其有天命精诚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柰何无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尧知契、稷皆贤人,天之所生,故封之契七十里,后十馀世至汤,王天下。尧知后稷子孙之后王也,故益封之百里,其后世且千岁,至文王而有天下。诗传曰:‘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於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契生而贤,尧立为司徒,姓之曰子氏。子者兹;兹,益大也。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者质,殷号也。文王之先为后稷,后稷亦无父而生。后稷母为姜嫄,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於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抱之山中,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鸟覆席食之。姜嫄怪之,於是知其天子,乃取长之。尧知其贤才,立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姬者,本也。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昔者尧命契为子氏,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为有文王也。大王命季历,明天瑞也。太伯之吴,遂生源也。’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氾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黄帝后世何王天下之久远邪?”

曰:“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夫之黔首请赎民之命者帝,有福万世。黄帝是也。五政明则修礼义,因天时举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蜀王,黄帝后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於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后世邪?行道德岂可以忽乎哉!人君王者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者,亦黄帝后世也。此可为博闻远见者言,固难为浅闻者说也。何以言之?古诸侯以国为姓。霍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於霍,后世晋献公灭霍公,后世为庶民,往来居平阳。平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卫国。以诗言之,亦可为周世。周起后稷,后稷无父而生。以三代世传言之,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黄帝曾孙。黄帝终始传曰:‘汉兴百有馀年,有人不短不长,出白燕之乡,持天下之政,时有婴儿主,却行车。’霍将军者,本居平阳白燕。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为臣言。岂不伟哉!”

译文

太史公说五帝生于三代,商以前很多事迹没有记载,已经很难考证记录了。孔子依据有限的史籍和文献编著《春秋》纪元,《尚书》记录亦不齐全,连年岁也没有所以也无法参考和记录。

太史公从牒谱上看黄帝以来有年代的记叙,和黄帝考察那些年历、谱牒和五德终始循环转换的情况,古代文献记载全都不一样,孔子没有论列那些年月,难道是没有道理的吗!于是,我利用《五帝系谍》、《尚书》编列的世系,记载黄帝以来到共和这一时期,撰成《三代世表》。

《诗经》里说契;后稷没有父亲,现在又传说他们的父亲是黄帝,难道《诗经》是谬记?不得而知。但是诸先生说《诗经》说契是蛋生,这是想表示天命精诚的意思。鬼神不能自己生成,必须靠人产生,怎么会没有父亲就诞生呢!有人说有父亲,有人说没有,两种说法,有人相信,有人怀疑。

尧知晓契和后稷都是当世贤人为天生,所以给契七十里地为封邑,传了十余世后至汤,汤得天下为商。尧知晓后稷的子孙也必得天下,因而给后稷百里地为封邑。千年后,果然后稷的子孙文王有得天下,是为周。《诗传》说汤的先祖没有父亲,契母和他的姐妹到玄丘水洗澡,有燕雀携卵掉下,契母好奇误食而生契。契生来就贤,尧封他为司徒,专司土地疆域管理。尧赐契姓子,子就是慈,是就是慢慢生长强大的意思。诗人称颂曰:“殷社茫茫,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文王先祖后稷也没有父亲,他的母亲叫姜嫄,他出门遇巨人脚印践踩后生下后稷,姜嫄嫌弃此子无父,弃之于路,有牛羊过也避而不践踏他。弃之于荒山,而有山里人或者禽兽喂养他。弃之于江湖中有鹏鸟张翅为铺垫不致他淹死,并喂养他食物。姜嫄非常奇怪,认为他是上天之子,于是把他养大.尧知晓后稷贤就启用他为大司农,主管农业,劝课农桑。尧赐他姓姬,是本德意思。诗人称颂他“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

孔子说:往昔尧赐契姓子,后有商汤。赐后稷为姬后有文王建周。大王受天命传位季历,是为祥瑞,太伯建吴是后稷子孙繁衍的源本也。天命是很难说的,非圣人难以预见。舜;禹;契;后稷都是皇帝的子孙,皇帝顺应天命而治理天下,恩德泽被后世。所以其子孙纷纷复为天子而拥有天下,这是上天的安排回报他的恩德。世人不知道,以为凡夫市井走卒也能受天命,凡夫俗子凭什么能无故拥有天下?受天命呢?

黄帝后裔称王天下为什么那么长久呢?

诸先生说:《诗传》说天下的君主是人民的领袖,延续人民生命的人称帝。福荫万世,皇帝就是这样的人。施五政以定礼仪,顺应天命而起兵讨伐胜利者为王,福荫千世,就是蜀王。蜀王亦是黄帝的后裔,现在还在大汉西南五千里地的地方,称降于大汉,常来朝贺献贡。不是因为其祖先的恩德吗?行道布德是不可敷衍的,为人君主称王天下的人要自查反省。大将军霍光也是皇帝的后裔,这些事情只能和博闻远见的人讨论,很难和见识浅短的人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古时候各诸侯都是以封地为姓,霍就是国名,周武王封他弟弟叔处为霍国国君,后来晋献公灭掉霍国,他的后裔就成为庶民了。居住于平阳,而平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卫国,《诗经》里说也可以为周的后裔。周的帝王是后稷的后裔,后稷是没有父亲的,三代以来的传说后稷的父亲是高辛(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黄帝终始传》说大汉兴起百年后,有不高不矮,出自白燕之乡的人把持天下。而此时天子年幼,此人命帝车倒退。霍光本居于平阳白燕,当时我任郎官,与方士考功相会于旗楼下他们对我说起这事,难道不是壮举!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22: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之六国年表


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僣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於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脩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於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於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於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彊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西北。故禹兴於西羌,汤起於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於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译文

太史公研读《秦记》,看到上面记载犬戎部族击败杀死周幽王,周王室往东迁都到洛邑,秦襄公开始被封为诸侯,就建造西畤来事奉天帝,这表明秦国越位犯上的苗头已经显现出来了。《礼经》上说:“天子才有权祭祀天地,诸侯只能祭祀本国封区内的名山大川。”当时秦国夹杂着西戎北狄的民风习俗,把凶暴乖戾摆在前面,将仁德道义放在后头,地位处在捍卫王室的臣属行列,却在祭祀规格上同天子平起平坐,君子对此感到后怕。到秦文公越过陇山,驱逐戎狄,祭祀陈宝,开发了岐山到雍地这片地区,而秦穆公修明政治,把东部国境扩展到黄河西岸,就与齐桓公、晋文公这些中原霸主势均力敌了。此后,家臣执掌国政,大夫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六卿独揽晋国的大权,无论征伐还是会盟,威势都在诸侯之上。到田常杀掉齐简公而自任齐相,诸侯却无动于衷不予讨伐,这标志着海内已经围绕怎样保持本国的军事实力来争斗了。韩赵魏终于到最后瓜分晋国,田和也吞灭姜齐据为己有,六国并立的局面由此开始了。首要之务在于壮大军事力量,兼并对方,因而权谋诈术得到普遍应用,合纵连横的学说也相继兴起。各种谎言骗局蜂拥而出,誓词盟约毫无诚意,即使互派人质,剖符为凭,还不能相互约束。秦国起初只是一个偏远小国,中原各国都排斥它,把它比作戎狄。但从献公以后,一直在诸侯中称雄。论起秦国的德义,还不如鲁卫两国中那些凶暴乖戾的人;计量秦国的兵力,也不如三晋强大,但最后却吞并天下,这不一定就是因为秦国凭据天险,攻守方便,地理形势非常有利,好像上天对它有所扶助似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东方是万物开始萌生的地方,西方是万物最后成熟的地方。”据此看来,开创事业的人必定出现在东南,获取胜利果实的人常常诞生在西北。所以大禹在西羌勃兴,成汤在亳地崛起,周人建立王朝是因为有丰镐作根据地去讨伐殷商,秦国完成帝业是由于有雍州当大本营才日益强大,汉朝兴盛是从巴蜀汉中开始的。

秦国已经统一天下,就焚烧《诗》、《书》,而各国国史被烧得更厉害,因为书中有讽刺讥笑秦国的地方。《诗》、《书》之所以重新流传于世,是因为收藏的人家很多,而各国国史专门收藏在周王室,因此一下子就全毁灭了。可惜呀!可惜呀!如今只有《秦纪》传下来,又不写明日月,内容简略也不完整。但是战国关于变通和应急的对策也有大量可以采用的,为什么非上古不可呢?秦国夺取天下暴行很多,但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相应调整对策,建树的功业非常巨大。传世的典籍强调说:“效法后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后王距离自己近,当代民俗的变化也和后王那个时期差不多,道理讲起来浅显明白,容易推行。一般的读书人局限于平常听到的那点东西,看见秦朝高居皇帝宝座的时间很短促,不考察它本身发展的全过程,就都耻笑它,这和用耳朵吃东西没有什么两样,真可悲呀!

根据《秦纪》,接在《春秋》后面,上起周元王,列表编排六国发生的大小事件,下至秦二世,总共二百七十年,借此显示出本人所闻知的各种兴盛衰败的头绪来。
后世若有君子,请来阅读它。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中轩辕黄帝你知多少?据说他是伏羲的孙子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其中第一位讲述的就是黄帝,黄帝是谁?我们肯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黄帝的生平,看看你了解多少?

黄帝叫作公孙轩辕,是少典的儿子,他出生就很神奇,出生几个月就能讲话,他的脑瓜子灵活的很,他的性格也很敦厚,他见多识广,天下大事都有了解。在黄帝时代,炎帝神农氏已经不能约束各个诸侯了,导致各个诸侯互相斗殴,这样呢,炎帝的百姓就遭了殃,成了战争下的牺牲品。黄帝一看,这不行啊,神农老兄,你的小弟们都不听你的话了,我就来帮你教训下他们吧。于是黄帝训练军队,用武力征服了那些不听话的部落,使他们归顺自己。但是,在这些不听话的部落中,蚩尤的部落最为凶残,没有谁敢去讨伐他们。这里普及一下,蚩尤的坐骑,名叫食铁兽,很霸气的名字,其实就是今天的国宝大熊猫。

炎帝讨伐诸侯时,诸侯便都归附黄帝。黄帝推行德政,顺应四时播种五谷,安抚百姓,分封土地,训练军队,炎帝一看不行啊,我的小弟怎么都归顺你了,这一下面子过不去呀,便与炎帝在阪泉郊外展开大战,经过多次战斗,炎帝力不从心,轩辕氏最终取得了胜利。炎帝也乖乖地归顺了黄帝,自此炎帝也成了黄帝的小老弟,这里的归顺呢,我们称之为两大部落的合并,炎帝在新部落的贡献,其实还是挺多的,黄帝也没为难他,和他共同治理,他的地位其实也是很高的。

蚩尤看到自己原来的老大,炎帝都战败了,于是便叛乱了,黄帝就调兵遣将,和蚩尤在逐鹿郊外进行对战,最终可想而知,还是黄帝胜利了。此时,四方诸侯被轩辕黄帝的魅力所折服,纷纷推举黄帝为天子,于是黄帝就这么当上了天子,历史上称呼为“黄帝”。所以呢,黄帝只是个称谓,并不是真名,其真实姓名文章开头提到了叫公孙轩辕。

经过几场战斗,黄帝的名声越来越大,大部分的诸侯都来归顺他,但是还有部分不服的,想和黄帝对着干,黄帝一看,"你不归顺我,我就干你。"于是黄帝就率军去征讨了,他到过东边的丸山和泰山、西边的鸡头山、南边的熊山和湘山,还到过北边赶走了草粥人,草粥人可能就是古代匈奴人的祖先。

在黄帝的管理之下,他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监察各地诸侯。因四方诸侯和睦相处,黄帝对鬼神山川的祭祀封禅比以往多。随后他还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和大鸿来治理民众。他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预测阴阳五行的变化,这个就和《易经》里面的一些东西有关联了,有人说少典是伏羲的儿子,那这样一来,黄帝了解一些阴阳五行的知识也就很正常了,毕竟伏羲创作了先天八卦,传给子孙后代也是理所当然;他还制定养生送死的仪制规范,推究国家存亡的道理;还按照时令节气播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昆虫,以及掌握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了解山川河流地势分布以及所蕴金玉等特产矿藏等,事无巨细,尽心尽力地奉献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有节制地使用山川林泽的物产资源,这点说明黄帝时代还是挺注重环境保护的,没有过度开采的现象,我们需要好好学习这点。

再说说黄帝的家庭,先说说他的儿子们,他有二十五个儿子,他给其中的十四个分封了部族,另赐以氏为区别。他的正妃是西陵部落的螺祖,他的二十五个儿子中有两位是螺祖所生,分别是封地在长江流域的玄嚣和封地在若水流域的昌意。这两位的后代都有统治过天下,昌意娶了蜀山部落的昌仆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叫做高阳氏,高阳以其高尚的品行为世人所知,黄帝死后葬于桥山,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他的孙子高阳氏继承天子,这位天子就是我们所知的“颛顼”。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22: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一个朝代不是夏朝,是尧帝唐朝



我们今天都把“夏朝”当做中国第一个朝代,郝君认为这是个错误,第一个朝代是不是“夏朝”,而是“唐朝”,当然这个“唐朝”不是李世民的“李唐王朝”。

我们熟悉的“尧舜禹”的“尧帝”就是唐朝的开国之君,后世称“唐尧”,“尧帝”的“唐朝”位于今天的山西翼城县一带,“尧唐”灭亡很多年以后,当地百姓还自认自己是尧帝后裔。

到了周朝周成王时,有一次周成王跟弟弟叔虞一起游戏,将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形状交给了弟弟,说:“我就用这个来分封你吧。”

几天后,周公请求成王选择吉日封叔虞为诸候,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

周公道:“天子无戏言,天子说出的话,史官要如实记载它,乐工要唱诵它,士大夫要传扬它。”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了叔虞。叔虞日后也就被称为唐叔虞。

唐地方圆百里,当地的百姓多是尧的后裔。叔虞到达唐地后,发展农牧生产,兴修水利,逐步使当地的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中国第一个朝代不是夏朝,是尧帝唐朝
21-56-09-d1e60452a5c9452dbb15e721415d8e79.jpg

隋朝时,李渊镇守山西,被袭封为“唐国公”,隋朝末年,李渊起兵建立“唐朝”,因此“李唐”王朝的国号也是源自于尧帝的“唐”。

我们汉语中有两个词汇“荒唐”、“唐突”,其中的“唐”也都是指尧帝的“唐朝”,因为尧帝出于上古时代,历史太过遥远,当时文字才刚刚发明,能识字记录的人很少,也没有发明竹简木简等书写工具,人们只能在墙壁或地面上写字,仅仅可以记录短期之内的事情,随着时间流逝,记录资料很快就会消失。

当时文化极为落后,有没有明确的文字资料,还夹杂了很多神话传说,有关唐尧时期的事件显得很离奇荒诞,因此才有了“荒唐”一词,意为:比较离谱,不正常,不符合一般规则。

《庄子·天下》有: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唐朝韩愈有诗:神仙有无何眇芒, 桃源之说诚荒唐。

又由于上古唐朝时期荒蛮落后,还没有产生文明礼仪规则,人们互相交往时不懂得鞠躬作揖,说话做事显得愣头愣脑,生硬冒失,互相顶撞,所以留下了“唐突”这个词。

汉朝郑玄有:豕之性能水,又道唐突难禁制。《后汉书·孔融传》: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

据此可以说明尧帝的“唐朝”肯定持续了很长一段历史,否则不会在汉语中留下如此多的痕迹。

中国第一个朝代不是夏朝,是尧帝唐朝
21-56-00-6d0b0ef048ad4ee086172ee33c62c827.jpg

按现在的历史观点,尧舜禹三人紧挨的,尧帝年老之后禅让给舜帝,舜帝老了以后又禅让给夏禹,这只是后人传说而已,“尧舜禹”三位伟大帝王不可能产生在同一个时代。

“尧舜禹”其实是三个王朝的开国君主,唐尧、虞舜和夏禹,尧帝开创了“唐朝”,舜帝开创了“虞朝”,大禹开创了“夏朝”。“尧舜禹”相当于后世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尧帝和舜帝相距几百年,舜帝和大禹又相差几百年,只是由于时代太过遥远,没有文字记录,依靠口口相传而出现的偏差。

又加之舜帝和大禹利用武力夺取了政权,当然要掩饰自己篡位的事实,于是就利用古代文化落后,舜帝就编造了几百年前的尧帝亲自禅让给自己,几百年后,大禹也照方抓药,编造说是虞朝开国君主舜帝禅让给他。

这不是春秋君的胡乱猜测,因为王莽篡位前也曾编造说,是汉高祖让位给王莽,如果不是有明确文字记载,我们也会认为刘邦和王莽是前后禅让关系。

实际是尧帝的后人被迫让位给舜帝,舜帝的后代又在胁迫下,把王位禅让给大禹,这种“禅让”跟后来汉献帝禅让曹丕,曹奂禅让司马炎是相同的道理。

“禅让”只是个形式而已,武力夺权才是真相。


因此尧帝唐朝才是中国第一个朝代,舜帝虞朝是第二个朝代,大禹夏朝是第三个朝代。《论衡.正说》有:唐、虞、夏、殷、周者,功德之名,盛隆之意也。“唐”是尧的国号。也佐证了这个问题。

如果一个朝代做出很杰出的贡献,又持续了很长时间,他的名字就会就会融入到生活语言中,朝代名字融入汉语中的有六个,分别是,尧帝唐朝,舜帝虞朝,大禹夏朝,商朝,周朝和汉朝。

前边说过,“荒唐”、“唐突”两词是出自于尧帝唐朝。

之后的舜帝虞朝,《尚书》有:虞夏商周,也证明了“虞朝”的存在,“虞朝”应该有一段长时间的安定祥和,人们过着幸福无忧的生活,于是“虞”就成了“幸福愉悦”的代名词,在“虞朝”国土以外就是落后痛苦,“不虞”就是不幸福不安乐。

《国语·周语中》有:不虞之患。《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西游记》第二十回:此去倘路间有甚不虞,是必还来茅舍。词牌《虞美人》意思为:快乐的美人。

夏朝时期文化繁盛,对周围民族形成巨大文明优势,于是出现了“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华夏”一词流传至今。

商朝人善于做贸易,与周围部落互通买卖,某些物资在生产地数量很多,人们消耗不完,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闲置腐烂,造成浪费,而把它们运到外地,交换其他产品,可以充分社会产品,等于增加了社会财富,商朝很多人从事买卖,于是周围部落把“买卖”人称为“商人”,买卖行业称为“商业”,流传到今天。
21-55-41-54f607c77c8c44e9a9dfc03ce6e72f49.jpg
周朝时文明到达一个高峰,制定了一套文明礼仪规范,叫《周礼》,这也是中国人人际交往基本的准则,遵守《周礼》就是文明,不懂《周礼》就是野蛮。

招待客人严格按照《周礼》规则,叫做“周到”,还有“周全”“周密”“周详”也都是指《周礼》,不想得罪某人,还要以《周礼》相待叫“周旋”。

周朝时主张扶危济困,因此帮助别人叫“周济”。大家都知道的事叫“众所周知”。周朝以外的地方叫“周围”,围绕周朝转一圈叫“一周”。

汉朝非常强大,周围少数民族纷纷归附,从此后中原人被称为“汉人”,汉人语言文字叫“汉语”“汉字”。汉朝军人特别勇猛,所以勇猛的人被称为“好汉”、“汉子”。

尧唐,虞朝,夏朝,殷商,周朝,汉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代。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23: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商朝王族姓氏“子”姓的渊源,上古姓氏的信息量很大

商朝统治者被大禹赐姓为“子”,其中信息量很大。

一、姓字中女字旁的秘密

关于姓字起源,通说认为是“帝子十二姓”,即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但此说的根据是《国语·晋语》。该书多记载西周诸侯、大臣的言论,在语言学上更有价值。这个版本的问题是:酉、祁、己这类姓字没有【女】字旁,而史记所见的姓字往往有女字旁。

《史记》是更可靠的资料,其中提到的第一位姓字“姬”是大禹给周人的赐姓,其五帝本纪说到黄帝时,其姓字为“公孙”。这里可以认为:姬姓不见得是黄帝的姓字,更可能是周人攀附的,把姬姓列为第一位,有点类似百家姓里的赵家。

离开了史记·五帝本纪,就没有更可靠的资料,因此,姓字问题应该从五帝本纪为起点。根据该书,“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与上揭《国语》一致,但司马迁没提到这十四个儿子得到的姓字具体是什么?再往后,第一个出现的姓字是“嬴”,即大费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举荐,舜帝赐姓“嬴”。然后是“姒”,即“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紧接着,是弃为姬、契为子。在其他诸侯世家中,又可以看到齐太公的“姜”,楚先公的“芈”(芈字为女爾合文)。在史记其他地方,还零星可见“姚”姓。

史记之外的世本等文献,女子旁的姓字还包括:妘、妊、娀等等,而在甲骨文、金文中,女字旁加一个形符的字就非常多,如“女壹”、“女霜”等等,是很容易组合构字的,其背后必定有很重大的政治文化内涵。

商朝的子姓

商朝的子姓,来自于大禹继位后的赐姓。这个“子”字与十二地支的子鼠之子是不一样的,就像丑陋的丑,与十二地支的丑牛也是不同的。

商朝王族姓氏“子”姓的渊源,上古姓氏的信息量很大
商朝这个“子”姓,其字形,应该就是妇好墓出土铜器铭文上的那个徽标,可以看到它也是有一个女字旁的,相当于“子女”合文,与楚人的“芈”字写作“女爾”合文一样。从下图可以看到,作为子女的子,与甲子的子,是不同的字形。

因此,有理由相信,大禹给商人先祖契赐下的姓字,应该是写作“子女”合文的,也就是后世的“好”字,读作子。妇好铜器上的这个符号,可以理解为“族徽”,这点在后世的习俗中可以看到,即女子称姓不称氏,如周人称其先妣为“大姜”、“大妊”等。而妇好墓中的这个族徽姓字是竟然是王室之姓,那就很奇怪了。可以认为这位传奇女子妇好实际上是王室的一位宗妇。这位宗妇与作为武丁妃子的“后辛”是否同一个人,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如果是同一个人,那么就说明:殷商王室可能存在着族内婚姻。这种可能性当然只能讨论。

这种情况在甲骨文中还有不少例子,如“妇(女壹)”,很可能指一位“壹”族的女子嫁入王室后的称谓。

这时再回头看《国语》关于姓氏的解释,即“黄帝以姬水成(德)、炎帝以姜水成(德)”,通篇都说政治联姻。所以,姓字与政治联姻和分封有关,所以往往带有女字旁。而后世那些没有女字旁的,都可能是所命之“氏”,是由姓字延伸出来的。赐姓、命氏,因此为分封要素。

商朝王族姓氏“子”姓的渊源,上古姓氏的信息量很大
(十二地支的子字)

商朝王族姓氏“子”姓的渊源,上古姓氏的信息量很大
(妇好铜器铭文上的“妇好”二字合文,上方为帚)
23-01-00-a476e6561de34a7d895fbc2a2ae53a26.jpg
商朝王族姓氏“子”姓的渊源,上古姓氏的信息量很大
(妇好铜器铭文上的“女好”二字,上方无帚)
23-01-06-cb811159181748fe9006e01a8c7a0ba9.jpg
商朝王族姓氏“子”姓的渊源,上古姓氏的信息量很大
(右起第一句“甲子卜……”)
23-01-10-9c16e826afd44027b35aa2281a88180f.jpg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