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2514|回复: 3

[山东省] 家谱中的削谱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4 23: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谱中的削谱是什么?

有道是“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宗族世系为首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是家训传承的载体。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是后代的根系之地。没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水中捞月。

宗族编修族谱,制定家训,以期更臻完善,通常邀请名贤巨儒,宦游旧交,作序写传,参与考证。关于修家谱的含义,元代大儒柳贯有句话说得好:“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然郡、邑之与国、家一理也。”

家谱起源,最少能够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准则,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古代专家,无不深谙谱牒之学。唐宋期间,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他们是文学,也是谱学大师。韩愈与柳宗元,推崇家学、家谱与家训,“三苏”与欧阳修,创立“苏式”与“欧式”的修谱范式,影响深远。

本来,古代既有修谱,也有削谱之规,但后者通常不为人知。关于削谱,通常有二:

一是招摇撞骗,搞乱宗族血缘纯粹之“冒谱”劣行,有必要严究,一经查明,予以削谱;

二是后代贪污腐化,蒙羞家风的,或者伤天害理,屡教不改的,予以削谱,开除族籍。

翻阅各种家谱材料,关于削谱的记载可谓不少。据史料记载,隋初,诏修定族谱曰:大姓世胄为国之梁柱,即李、刘、牛、郭、陈、皇甫、邵、鲍、任、郑十姓为国之柱;王、何、贾、蒙、张、杜、姬、杨、马、许、葛、庞、赵、桑、毛十五姓为国之梁,凡以上二十五姓合通婚姻。四海九州八十五郡,合二百九十八姓,许通婚姻。别有二千三百杂姓,史籍所不载或匪类,买谱接枝,虽有正谱,亦不许通婚。如有犯者,削谱。

宋代大清官包拯留给后代的家训,尽管只要短短37字,也提到了削谱:

“后世后代官吏,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以后,不得葬于大茔当中。不从吾志,非吾后代。”

包拯劝诫后世后代,当官不得贪污腐化,不然开除族籍,禁绝再回包家;身后,不得入葬包氏祖坟;不遵家训,不从吾志,就算不上包氏后代。这在封建时代,是非常严峻的家法,包拯吩咐家人,把家训刻在石头上,竖立在堂屋东壁,以警后人。

明代,浙江浦江郑氏7世孙郑钦、郑铉,8世孙郑涛重修6世孙郑大和所编纂制定的《郑氏家范》,重修的《郑氏标准》共有168条,可谓详备至极,实乃郑氏家法。其间的精华,首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中提到削谱的为:

讲廉政,从家庭视点制约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后代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

《郑氏标准》明确规定后代为官“有以赃墨闻者”,削谱除族籍,死后“牌位不许入祠堂”。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修谱,对一个宗族来说,树正风,宏祖德,修齐治平,有深远意义。削谱,更体现了宗族惩恶扬善,谨言慎行,遵纪守法,别具含义。希望人人做圣贤,家谱留美名,不被削谱,馨香百世。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14 23: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修谱之风是由谁开创的?一起来看欧阳修的《欧阳氏谱图》

欧阳修所作的《欧阳氏谱图》,标志着民间修谱的开端,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家谱。

时间背景

该谱作于熙宁二年(1069),欧阳修时任青州知州、充京东东路安抚使。作谱的缘由是皇祐五年(1053)七月十五日,作者从颍州(今安徽阜阳)护送母亲灵柩回故里今永丰沙溪与父亲合葬,居家守制期间,感念谱牒衰微情状,叹息不已。

欧阳修于是参考司马迁《史记》表、郑玄《诗谱》,略于其上下旁行,取出自己收藏的谱族,搜集族人珍藏的旧谱,反复比照,创制出《欧阳氏谱图》并作谱序。

谱图以九世为限,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九世之外,另外开辟一个世系,谱图又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每人名下记载子孙姓名、人物事迹,如迁徙、婚嫁、官封、名谥等等,凡见于史传及家谱者,附在图后,其记事繁简,则以远近亲疏为别。

求实求是的修谱态度

家谱中伪造世系之事,在整个封建时代并非偶然现象,而这种弊病又大多发生在宋元明清以来,因为此时所修之私家之谱,大都是以下的状况:

家自为书,人自为说,子孙或过誉其祖父,是非或颇谬于国史,其不肖者流,或谬托贤哲,或私鬻宗谱,以伪乱真,悠谬恍惚,不可胜言。其清门华胄,则门阀相矜,私立名字,若江左王、谢诸家,但有官勋,即标列传。史臣含毫,莫能裁断。以至李必陇西,刘必沛国,但求资望,不问从来,则有谱之弊,不如无谱。

也即是说,假托附会名贤,伪列郡望,编造官阶等已成为许多家谱的通病,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要为自己抬高社会地位服务。而当前有些地方常有人捧出家谱硬说是某某人的后代,似乎已成了时尚和风气。

欧阳修明确反对这种虚伪浮夸的社会风气,他在谱序中,曾表明他在编修欧氏族谱时所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他说:

多载千乘之族,至歙而止,魏晋以后,无复次序,疑其脱乱不真。其尤可疑者,《汉书》曰生子和,而自涿郡太守而下,列其十世,而无生,太守亡其名字。

欧阳修在编修自己的族谱时,就像在编修史书一样,坚持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而没有像沈约、魏收那样,对自己家族世系来一番胡编乱造。

他认为自己的家族,“自亭侯蹄因封命氏”,“其后子孙散亡,不可悉记”。而一个人既未做过官,也没有其他作为,自然也就没有人来记载他,因为无事由好记,于是“其世辄没不见,”这是很正常的。

因此,欧阳修教导自己子孙,“可不勉哉!”正因如此,在他们家族世系承传中,“中间失其世次者再”。始自质至于景达,“七世始见”,自琮至于安福,“又八世而始见”。可见,—个缺少六世,一个缺少七世,都让其缺,以维持原状。尽管旧谱是由许多著名谱学家所重定,他也没有完全相信而全部照录。他的做法是,“可知其缪者,皆不录”。

儒家伦理的修谱目的

欧阳修编修家谱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要使其家族子孙都能做到“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他认为这是祖先的遗德祖训。他们的祖先一直就以此精神在教育子弟。

序中还引“传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来教育族人多做有益于社会的好事,将来自然会得到社会的回报。他并举例说到:

“今八祖之子孙甚众,苟吾先君诸父之行于其躬教于其子孙者,守而不失,其必有当之者矣。”

可见欧阳修修谱的目的就是要以先祖们长期积累的遗德祖训,来教育全体族人,要做一名奉公守法,直道而行,于国于家有益的人。他所规定的忠、孝、廉、学四条,都属于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民间修谱之风是由谁开创的?一起来看欧阳修的《欧阳氏谱图》
缺陷与不足
欧阳修所编的谱图有以上种种优点,但不可避免,也有一些严重的问题。文天祥的老师欧阳守道就认为欧阳修所编族谱尚有粗疏之处:

“游宦四方,归乡之日无几,其修谱又不暇咨于族人。虽数世之近、直下之流,而屡有失亡。”

欧阳守道认为,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给欧阳氏家族修谱是当之无愧的人选。但因为欧阳修事务繁重,没有精力修谱,导致修的《欧阳氏谱图》对族人的记载、收录不详,有着很大的缺憾。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19 18: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族内/修家谱该不该接到炎黄?


续修家谱接到炎黄,肯定是采用大宗之法修的家谱,采用大宗之法,万世一系。
现代的大宗之法与古代又有所不同,古代的大宗之法是,大宗万世一系,旁系小宗只及五世。而如今采用采用大宗之法修谱的家族,都是接到得姓始祖,甚至是炎黄。 采用大宗之法有没有好处,好处肯定是有,如果都采用大宗之法修家谱,基本上所有的姓氏都可以修在一套家谱上。

一、采用大宗之法修家谱靠谱吗?

1、修大成谱的可供参考的史料不多:

①、宋朝之前有资格修家谱的家族少。
宋朝之前,朝廷有专门的谱局来修各个士族家谱。普通百姓是没有资格修家谱。士族作为社会的上层,能修家谱的人毕竟属于少数阶层。
②、战乱谱牒丢失。
从唐末黄巢起义的878年算起,到960年宋朝建立,将近百年的连绵不断的战争,促使家族频繁迁徙,原有士族势力遭受沉重打击,纷纷解体,冲击了原有崇尚门第的婚姻观念,同时造成原来官修和私修谱牒的大量散佚。
③、因科举取士制度的完善。
人们不仅在仕途上做到了“取士不问家世”即在婚姻观上也真正做到“不尚阀阅”,整个社会风气完全变了。这时,官修谱牒己失去仕途与婚配的实用价值,也就官修谱失去了存在的客观需要。采用大宗之法修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2、杜撰世系现象严重

①、壮大家族势力合谱。
在封建社会时期,皇权不下乡,基层社会主要是乡绅和宗族族长来治理,宗族成员小就容易被其他大的家族欺负,比如争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所以小的家族就会抱团取暖,同是一姓不同的支系,就在一起合修族谱合建宗祠,所以通过大美基因的实验室运用Y-STR技术检测,就发现了很多不同房头的人,共祖年代远远比族谱记载的要远。 另外还有攀附的行为,如果某小宗支为了怕受周围的姓氏欺负,就攀附本姓氏其他大的分支,供他们的家谱和祠堂。甚至不光同姓攀附,还有改姓攀附的案例。
②、提高身世傍名人为祖。
如安徽左田“一本堂”夥县正堂禁碑,碑刻记载“讵有宪治下西头黄姓,本非左田支裔,擅用轩名升竖匾额,不惟紊乱宗支,抑且盗口名器,古林距西头百余里,隔邑鸾远,未能觉察。去秋访知,族众骇口。”讲的是西头黄姓为了提高门第就是冒充左田支系的故事 另外几乎所有的开国君主都要伪造自己的世系,把自己的家族与以前的帝王将相联系在一起,一些名人也乐此不疲。如汉高祖刘邦本是山东一布衣,南面登基后因不知先祖所出,便自称是唐尧刘累之后,伪造了商周以来的有关谱系。
③、缺乏考证张冠李戴。
《梁书·侯景传》里就有类似的记载。侯景称帝后,其左仆射王伟请他设立七庙,侯景不懂,景曰“何谓为七庙”伟曰“天子祭七世祖考,故置七庙”。景曰“前世吾不复忆,惟阿爷名标” 侯景的党羽中有人知道侯景的祖父叫侯周,但其他几代就没有人知道了。结果王伟就为侯景杜撰了世系,以汉朝司徒侯霸为始祖,晋代名士侯瑾为七世祖。
④、谱匠推波助澜。
明清时还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利用事先准备、不具姓氏的通用家谱作为“道具”,每当有人延请修谱,填上姓氏即大功告成。 这样修出的家谱至今仍有所见,其中大多托始于南宋,有几乎一样的名人序跋、远祖遗像、朱子题辞等,咋一看来天衣无缝,但张王李赵几乎一个面孔,以致许多家谱中都出现了欧阳修、苏轼、朱熹、文天祥、方孝孺等名人的题跋序言,其实都是这些“谱匠”的杰作。 如朱熹一篇谱序,竟为周、黄、刘、戴、郑、洪、吴等姓的家谱同时采用,其中只姓氏一字之别,其余文字均雷同,显系伪造。

二、采用大宗之法已修家谱或者流传下的家谱如何看待?

1、源流世系和宗支世系辩证看待

源流世系并不完整记录家族成员,而只记录与修谱的这个家族有关的历代先祖,旁系始祖全部省去,看起来像一脉单传。
宗支世系是从第一个迁来者开始,一代代往下续,家族成员比较详实的记录在家谱之中。
采用大宗之法都会有一个源流世系和宗支世系,而采用小宗之法修的家谱,对修谱的家族来说只有宗支世系,所以如果采用大宗之法修的家谱,可以辩证的眼光看待。
源流世系,杜撰的可能性很高,毕竟好多家谱世系接到炎帝黄帝的家谱,要知道炎黄还是传说中的人物,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的家谱世系是真的,是没有说服力的。

2、照顾族人的感情

谱牒毕竟不是正史,也不是方志,只是一个家族资料库和家文化的整理提炼,以及族人心灵的依托,谱牒在,祖宗就在,孝道也就在!
谱牒兼具有史书、宗教读物、文学作品等部分性质。所以不要以史料的严谨性去要求家谱。 不要因为家谱中可能杜撰的源流世系,而鄙视家谱,认为是伪作。
在一个家族中谱牒、祠堂、祖坟维系家族团结的所在。所以凡是家族普遍认可的家谱,不要再徒生枝节,造成家族分裂。

3、乱前不可乱后

凡是采用大宗之法修谱的家谱的家族都可以在同姓氏里修合谱,最终修成通天谱,对修谱的家族来说极具诱惑力,其实大可不必,源流世系是真实的可能性很低。

如果为了修合谱而且修合谱,那么无异于给自己祖宗又认了一个干爹!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