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6246|回复: 4

[山东省] 有关家谱的一些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6 22: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关家谱的一些知识



第一;家谱文化;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皇家、贵族和平民有着不同的家谱记述,其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第二;家谱的起源;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家谱的起始与士族门阀制度有重要的关系。自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一些士族门官都以此互为夸耀。但隋唐及其以前得到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所存寥寥。中国人的家谱根据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记载,萌芽于先秦时期,在人才的选拔上起到重要的“有司选举,必稽谱牒”的作用。到了唐代时期,修续家谱则为关陇世族垄断,唐太宗为了打击门阀实例,组织编纂《氏族志》,家谱的重要性再次凸显。宋代是家谱的转折时期,其功能由“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政治功能,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伦理道德功能。明、清和民国时代,私修家谱蔚然成风,修谱成全民性的一项文化活动。

  第三;家谱里有什么?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谱名;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韶山毛氏族谱》《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有的还加编修时间、次数,如《同治九年进贤刘氏重修族谱》《中湘陈氏六修族谱》等。

  2、谱序;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迁徙、修谱理论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写,也有名人撰写,如朱熹、文天祥等。

  3、凡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如民国时有些谱凡例规定女子也入谱。

  4、遗像;刊载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遗像及赞语,诸如“秉姓忠直”,“忠悬日月”等。

  5、恩荣录 ;登载皇帝对家族中官员、亲属、烈女等的勅书、赐匾、赐碑等。

  6、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各支派远近关系等。

  7、族规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内容具体,包括忠君、孝亲、祭祖、禁赌、财产继承、约束妇女等。

  8、祠堂;记载祠堂建筑图案,修建经过、规模、地理位置,祠堂内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9、世系、世传 ;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往往占到一部家谱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的主要依据。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通常是五代为一表。

  10、传记;又称行状、行述等,记载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主要事迹。

  11、族产

  家族集体财产,如坟地、祀田、义庄、学田、山林、房屋等数量、位置以及管理办法。

  12、契约;登载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宗族内部关于承嗣、分家等契约,卖买田地、房屋、邻里纠纷等文据。

  13、坟墓;包括墓图、坟向(如乾山坤向),祖坟、各支派坟的地理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扫墓,“不忘祖先”。

  14、艺文;收录族人著述、诗词、奏疏等。

  15、字辈、排行、行第;记载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

  16、领谱字号:家谱严禁公开,内部发行,印数按家族房数决定,多余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领家谱则按谱号领取,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并有记录,到时检查。

  17、家谱的特点;中国人的家谱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书,其记载范围的宗族性,系本族人的事迹,本族人撰写;记载内容的广泛性;记载体例的多样性,史、图、表、志、传,兼容并蓄。

一个家族必须有续谱之为,无论修志还是续谱,都是为了纪录历史,传承文明,启迪后人。族谱记载了一个家族的迁徙、繁衍和兴衰史的全过程。并通过立族训、族规来规范家族成员的言行举止、处世之道。

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家族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族谱所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育人方面,对待国家要“忠”;对待父母讲“孝”;对待朋友讲“义”。做人讲自立、自强、勤学、谦逊、勤劳、节俭等。

家族每个人都要有全球观、中国心,与时代同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志。做时代精英。修德、立志、立业、立家,做忠臣孝子,为国家为民族强盛而奋斗。学好时代科学技能、掌握专业功夫,做行业精英。对父母要尽孝,对子女要担当。对社会要服务,对国家、民族要奉献。

第四、具体要做到;

1、做国家的忠臣;爱国家、爱人民、爱民族、爱中国共产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奋斗。

2、做家族的孝子;孝父母、孝长辈、尊师长、对淳朴的人有善心。

3、做为人处世的君子;有知识、有智慧、有智商、有情商、有财商、有生活能力、有工作能力的人。

4、做教育孩子的实践者;父母要做到从生活上、学习上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用心、用精力、用知识和智慧培养教育好下一代。

1、父母要明确;教育孩子只有读书、只有进入名篇大学学习,才能成为人才。牢记;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改变人生。

2、父母要明确;和孩子一起学习。亲自教孩子识字、写日记、读名言名句、融入时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孩子才能学习好。

3、父母必须明确;和孩子一起学习孩子才能成为优等生,和孩子一起学习是你的使命。而且要用心才能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5、做孩子四立的引领者。

1、立德;让孩子明确厚德载物的道理。德立必修之,这是最重要的。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只有做人成功,做事情才能成功。

2、立志;培养孩子树立志存高远的思想。只有坚定信念,克服千难万险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3、立业;引导孩子知道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明确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4、立家;教育孩子清楚,只有家庭和谐幸福,才能一心一意为国家,为民族贡献青春。

家族家训是引领家族成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纲领。只有按着家训去做,才能使每个人德纯、志高、业精、家兴旺。才能使家族一代更比一代强,一代更比一代辉煌。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22: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家庭文化演化进程,辈分、五服、宗族、家谱。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凝聚力很高的民族,这种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上为国族认同,在下为家族认同。国族认同起源于家族认同,发展于文化认同。

在5000年的中华文明进程中,中国人的家庭观也随之演化,产生了辈分、五服、家族、家谱等特别的家族文化,造就了现在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和家族凝聚力。

首先最先产生的是辈分,他是家庭伦理的基础,父父子子,长幼有序,辈分绝对不能乱。从原始社会末期,中华文明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就有了辈分,不过那时候的辈分很简单,大概也就只有父子,爷孙几个层次。

进入国家时代以后,随着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孔子诞生以后,中国人对家庭的认同文化更加上升,家庭辈分更加细化,产生了以辈分和婚姻为基础的“五服”亲情体系,这个时候的辈分大致为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但是九族辈份只能记录自己往上四代人和往下四代人,五服只能记录父系和母系兄弟、姐妹亲属各四代人,对于我们这个延续时间很长的超大型文明来说,不太够用。比如说汉朝皇室,从刘邦到刘协经历了10代人,那么远支皇族怎么处理呢?比如刘备,他已经是刘邦的第8代后人了,于当时的皇帝刘协而言早已超出五服,根本不算亲戚,刘备是怎么成为了刘皇叔呢?

因为我们在家庭之上又产生宗族概念,皇家叫宗室,老百姓叫宗族。宗族间也存在一定的命运相互关系。

这个时候我们的血缘关系主要是五服之内为亲人,出了五服就不是亲人了,而是同宗。亲人间命运相连,宗族间互相帮助。

宗族聚居不一定都是好事,有时候会产生狭隘的宗派观念。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宗族间,婚丧嫁娶相互帮忙,远在他乡相互帮衬。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同宗也是一种重要的情义,特别是当你远在异国他乡的时候。

皇家有皇家史,同宗关系很清楚,但是普通百姓,甚至高官都没有自己的家族史,所以几代人以后,随着老人的去世,记忆消退,同宗关系会变得比较乱。

魏晋以后士族门阀兴起,门阀垄断了做官的权利,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考虑,开始修撰自己的家谱,但这个时候的家谱有政治目的,所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

魏晋时期只有士族门阀有家谱,大部分底层官员和老百姓还是没有自己的家谱的。

直到宋朝修史狂人欧阳修诞生才解决这个问题。欧阳修参与编辑了《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一人修两史已经是很罕见了,但是欧阳修还觉得不过瘾,又整理和编撰了《欧阳氏家族史》,这种不带政治性质的族谱,*政*府*不再监管。于是苏轼等人纷纷效仿,编写了自己的家族史。自宋以后,几乎所有的家族都有了自己的家谱。

欧阳修以后中国的家谱文化较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的家谱大多只是记录血缘关系的简单表格。宋以后家谱被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家谱成为了记载先人功德,鼓励后人进步的重要载体。

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属于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大幅增加,家族聚居在一起的情况越来越少。对家谱的修订和整理难度加大,家谱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很大冲击。所以建议大家有机会看一看自己的家谱,保护家谱文化。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19 19: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家谱文化,通晓族谱中的29个专业术语



宋代的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明代,家谱进入完善期,家谱功能逐渐转化为教育、伦理功能,宣扬和实践“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明清讲究孝治天下,家谱也是注重尊祖、敬宗等德化功能。

1、堂号: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堂号包括郡王总堂号和自立堂号。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的影响,人们在谈到和自己同姓氏的历史名人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尊崇、自豪之情。

2、郡望: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所谓郡望,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钦定四库全书·重编琼台藁·卷十》收录的明代大学士丘浚公所作的《贵溪丘氏族谱序》说:"自唐人著郡望,而以河南望,丘良以襄公父子之显融故也。"旧唐书说丘和、丘行恭父子二人死后均"谥曰襄",故"襄公父子"就是指丘和、丘行恭父子。

可见,唐朝时河南郡的名门望族有丘和家族。再如彭城刘氏、弘农杨氏、清河张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吴兴姚氏、高阳许氏等也是地望的代表性姓氏。

3、宗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是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历史上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在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

  4、家族:

  以血缘关系为线索连成的家庭组织群。

  5、世系:

  世系,又称脉络图,是家族世代相承的父子关系系统,也叫世系表。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通常是五代为一表。

  世系指在宗谱中表述父子关系的纲与目,是纲与目的统称。

  6、纲:

  有叫脉络图的,在宗谱中表述父子关系的吊线图,即树状线图。

  7、目:

  家谱中对个人信息的基本介绍,包括: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葬于何地及朝向;娶妻;生子;生女等文字记叙部分。

  8、祖籍:

  祖宗的出生地。在宗谱中一般指始迁祖的迁出地。

  9、始迁祖:

  同一姓氏,或一个村庄或多个村庄的聚居地中,第一个从祖籍搬迁来的家族成员。

  10、房支:

  又叫支房、房头,是指按某一代或家族成员各自发展多代或多个家庭单位而形成的小世系单位。

  11、派语、辈份表:

  表明家族世系次序先后关系的文字表。有叫字辈、辈轮、派行、派语等。

  12、世序:

  在家族世系中的代数。

  13、家训:

  是家族的法规。内容基本上为修身、齐家、守法等方面。其中一部分包括:规约、训语、庙规。

  14、规约:

  就是族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家法。

  15、训语:

  就是教人做人行事的道理,也称为家教。

  16、庙规:

  也称家礼,即家族祭祀礼仪,如:祖庙、祠堂组成、祭祀、婚丧礼仪等。

  17、祠堂:

  记录家族祠堂的历史与现状、规则、神位、世次、田庄管理以及祖坟、各房墓地的分布和坐向。

  18、总谱:

  也叫谱首、谱头,是指宗谱中除支谱内容以外的部分,一般另编一本或多本书,称为总谱。

  19、支谱:

  仅指记载本村或本人世系关系的书。

  20、连环谱:

  一成谱、一套谱,同一个姓氏的多个村庄中不同内容的宗谱合成一起叫一成谱。同多本组成、一般会加以字号,或顺序。

  21、谱名:

  某人在宗谱中使用的名字,一般带有字辈字。而非指宗谱的名称。

  22、号: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

  23、讳:

  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

  24、承祧:

  在家谱中将某甲之子给某乙一人当儿子,不再给甲当儿子。这种完全带子的关系叫承祧。

  25、兼祧:

  在家谱中将某甲之子给某乙、某丙等人当儿子、同时也给某甲当儿子,这种带子的关系叫兼祧。

  26、亡丁:

  在宗谱中记叙为死去的男子。

  27、红丁:

  在宗谱中记叙为活着的男子。

  28、旺丁:

  又名望丁,在宗谱中记叙为还没有出生的男子。

  29、入(招)赘:

  在家谱中招女婿当儿子的关系叫入(招)赘。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11: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为什么要续家谱?


到底“我是谁”?

你有没有疑惑过这个千古以来的哲学难题?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这也是清朝顺治皇帝久久解不开的的心中大惑。

谁读懂了生命的来龙去脉,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书。

从我们出生到懂事时,大人就会反复告诉我们——“记住,你姓xxx,你是xxx人......”。

是的,当你姓了某个姓氏时,其实就已经知道了你的家族血缘关系了,通过这个姓氏还可以追溯根源。

那么,想要了解“我是谁”,何不先了解自己的先祖、那些逝去的亲人?

中国人重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

千年来,人们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明家族的存在、延续家族的血脉。

其实,这就是家谱。

家谱,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在中国,家谱约有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古语云:

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

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

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家无家谱,就如国无国史

如今,一本本家谱已成陈迹,很难再与家族的后人重逢。

现在还讲究这些的人不多了,于是起名字不按字辈,各地亲戚回乡过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长幼全都乱了套。

只在一些乡村,还保留了这一文化习俗,修谱人也大多是老人。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

纵观历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

而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唯一存在证明。

因此自唐代以来,历代都对撰修、研究家谱大力提倡和支持。“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

家谱包含有哪些内容

姓氏源流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

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从一姓到一国一家,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

世系表

“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

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

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家训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

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传

家传一般分为:

列传、内传和外传等。

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

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家谱图像

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辅,但一张好的图片也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再局限在文字记录、整体概念,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老照片;

2、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

4、故居/村庄图。

家谱到底有什么用

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

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亲我者,我亲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长久存在和不断复兴,就是要告诉人们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

寻根留本,承前启后

古人曰:

“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说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有了谱书你就能够追根溯源。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几十年总归要悄悄地离开人世。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

古人曰:“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

意思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有他的祖先。

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

敦亲睦族,凝聚血亲

古人认为,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

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

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

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传承亲情教育,激发起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

因为修撰家谱和逢年过节中缅怀先祖的各种仪式,使得子孙后代能更加自觉地做到尊老敬长,怜惜孤寡幼小。

在族中崇尚亲热之气,倡导和睦之风,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幸福,有利于家族以及社会的和睦与和谐。

治家齐国,教化子孙

家谱中包含的许多祖训家规,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敬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尙节俭、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内容。

有的家谱中记载有先辈族人们孝敬老人、忠君爱国、造福乡梓、刻苦学习、奋发拼搏的典型事迹,都是对族人和后代进行人生教育的生动教材。

治国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于社会,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教育出众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

好的祖训家规就能弥补现代教育只重知识才能却忽视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谱正有着这样的功能。

传承历史,问祖凭证

家谱都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家族的历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海外华人热心回国寻根问祖,造福乡梓,他们寻根问祖最信得过的就是查阅家谱。

对于因各种原因迁居他乡的普通人,家谱就是他们与祖籍、族人沟通的桥梁,是他们思乡念祖的精神象征。

因此,家谱不但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和寻根依据。

现今国运昌盛,经济迅猛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正是修撰家谱的恰当时机。

愿中国每个家庭、每个家族,都能拥有一本自己的家谱,使自己的根得以延续,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