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2458|回复: 0

书房离不开庭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9 19: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偶然读到一句话:“一个人的书房有多乱,他的心就有多乱。”作者言之凿凿,甚至称这是某位得道高僧的名言。

    环顾自己的书房, 不禁哑然失笑。房门一侧躺着一箱《周作人全集》,两张古琴像长者一样肃立其旁,权当我的门神。书架、书桌、窗台,触目即是成堆的书,胡乱地摞在一起,东倒西歪,杂乱群居。有如小型的龙卷风席卷而过,或者是搜寻财宝的毛贼刚刚离去。这小屋子本不应该叫着书房,唤作“书堆”更合适。

    忍无可忍时,也会试着清理整顿,可是不出一天,书们又开始乱跑。刚买的新书,翻了几页就随手一放,再想看时却不见踪影。趴在地上,伸手往书桌下摸索——未果,干脆不找了。不出两天,这书总会惊喜地出现在眼前,像是和我捉迷藏。有时记忆力却好得让人欣慰,很久以前读过的书,一旦需要查找,往往能准确无误地把它从书架上揪出来。

    据说闻一多先生的书房很乱,而且乱得出了名,这给予了我这个不爱收拾的懒人极大的“鼓舞”。梁实秋在《谈闻一多》中形容道:“他的书房中参考图书不能用‘琳琅满目’四字来形容,也不能说是‘獭祭鱼’,因为那凌乱的情形使人有如入废墟之感。” 废墟,颇有几分悲怆与庄严,也只有闻一多先生当得起这一比喻。

    现在的房屋设计,其实是很少考虑到书房的功用,基本上就没有专门设置书房,那些所谓的高尚住宅,也不过是往客厅卧室上下功夫。一只鼠标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今天,书房不过是可有可无的装点。古人的居住比我们诗意得多,归隐的寒士也有"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绿化也不错,“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设置一间宽敞的书房自然不在话下,"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好逍遥。

    去年九月初在徽州旅行,无意间寻觅到黄宾虹大师的故居。潭渡偏僻的乡郊野外,一个怨气冲天的小伙子看守着一座颓败的清代小楼。那天刚下过一场暴雨,屋内更显得潮湿阴暗,散发着老房子年久失修的霉味。踩着吱吱呀呀的木楼板,小伙子一边领着我们参观一边牢骚不断:“缺乏经费难以维持,楼上的展板都拆下来了,只等着虫吃鼠咬。”

    黄宾虹那间小小的画室却让我留恋,不过几平米左右,四壁寒素,只存一张空空的书桌。一进去,却感觉到清气扑面,将人包围其间,不知道是地气,还是庭院里老树,芳草,或是石榴,苔鲜的气息。画室外的庭园不大,庭中以石子砌地,雨久生苔,高高的马头墙边有一从芭蕉和两株紫薇。其时芭蕉青葱鲜绿,紫薇开得正艳,落红遍地,据说这紫薇是宾虹老人亲手所植。静静地望着庭院上空的四角天空,神思邈远,如入清凉界。“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藻雪精神 ”,精神是可以清洗的,信然。

    自此以后,我又多了一个偏执的认识:书房离不开庭院。正如张潮《幽梦影》中所言:“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 容我再添加一句:书房不可无庭院。离开庭院的书房是书堆,看不到草木葱茏的读书人是书蠹。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