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3988|回复: 6

"地震英雄"疑造假 谭千秋救人事迹造假 幕后谁主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2 20: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悉,被称为烈士老师的谭千秋,其在地震中的救人的事迹疑似造假。据知情人士称,“地震烈士”谭千秋所救的学生只有刘虹利一人是真实存在的,而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不存在。当时媒体报道的谭千秋事迹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之所以能成为先进的感人事迹,广为传诵,是因为它的难能可贵。所以,我们对此类新闻事迹,应当略微更改固有的观念,用一种新的理念去理解它,容忍它。
谭千秋简历
男,中共党员,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当时,正在上课的谭千秋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当他得知有几个同学还没有离开,立即返回教室。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用双臂将4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他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荣誉称号。
谭千秋,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人。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该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从教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2008年5月12日为了保护学生,死在了四川汶州的课堂上。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0: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真实存在的,而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不存在。而与刘虹利一同获救的两名学生牟莎莎和丁楠杰,也不如报道所说,是高二(1)班的学生。“学生都知道这是假的,每次开大会时老师在上面讲谭老师的事迹,都有同学在下面笑。”刘虹利说。现任东汽八一中学副校长唐祖贵说,这个事情,不用说,不需要说,“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南方都市报》10月21日)

细想一下,这则消息的披露,最终又能给我们公众带来什么呢?带来一种了解真相后的欣喜和庆幸?

这一切都已经没有意义。在两年前,“谭千秋”一词成为了电视新闻和地震中的最亮的字眼,很少有人不为他的事迹流下了眼泪。即便他的事迹有失真实,然而今天却不会有人去为当时大众洒下的眼泪买单。对每一条新闻和报道,我们普通人不可能有能力去亲自核实它的真实性,所以,人们对它的接纳和吸收,永远是被动的,弱势的。

如果对类似的新闻事迹,人们仅仅以“真实与否”的标准去评判和衡量,这只会慢慢引发大家今后对媒体的提防和猜疑。从而,对新闻事迹的失真,也许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造假”,我们宁愿把它理解为是一种“包装”。

当时媒体报道的谭千秋事迹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之所以能成为先进的感人事迹,广为传诵,是因为它的难能可贵。不管实际情况是否和媒体报道的完全一致,但他的事迹却客观折射出了人们对英雄的呼唤和对美好精神的向往。我们宁愿没有今天媒体的披露,而让他的事迹的真假永远成为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无须去揭开。因为我们社会需要一个道德标杆,即便这个道德标杆是虚拟的,我们同样需要,因为没有标杆的社会,更加可怕。我们对此类感人事迹的态度,可以把它等同于文学作品和小说,小说和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永远是虚构的,但人们还是会陷入其中,因为书中的主人公带给大家的影响依然是无法磨灭的。他给人们建造的是精神上的支柱和对美好的追求。

所以,我们对此类新闻事迹,应当略微更改固有的观念,用一种新的理念去理解它,容忍它。才更加理性。

谭千秋,生前系四川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师,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媒体报道其在危急时刻张开双臂将4名学生掩护在身下,曾经感动无数国人。然而,媒体调查发现,真相并非如此,“学生都知道这是假的,每次开大会时老师在上面讲谭老师的事迹,都有同学在下面笑。”(《南方都市报》10月21日)

每一次重大灾难过后,都会涌现出一批灾难英雄。在毫无预兆、猝不及防的大灾难面前,人们总是那么的茫然失措,总是需要通过景仰灾难英雄这样一种方式,来抚慰忧伤、消除恐惧、振作信心,甚至总是需要通过歌颂灾难英雄这样一种方式,来麻木神经、逃避责任。因此,一些在灾难面前爆发出瞬间英雄气概的人,甚至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英雄壮举,都很容易成为灾难发生时媒体宣传的焦点。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在这样一种持续的情绪化包装中,舆论又总是不由自主地为这些英雄增光添彩,直至将其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楷模。连日常境况下可能被视为常态的行为,也会被拔高、升华,并赋予英雄大义的道德内涵。

死去的谭千秋老师,显然正是这样一种被人为塑造出来的安魂剂。客观地讲,年过半百的谭千秋不失为一个负责的好老师,这一点,认识他的人都毫不怀疑。只是,地震发生时,他并不像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镇定自若地指挥学生逃生,甚至还在被水泥预制板砸中后生存了很长时间,说了许多鼓励学生的话。据生还的刘虹利同学回忆,地震发生时,她只看到谭老师挥了一下手,意思是不要慌,然后她就掉下去了。也就是说,当时在讲课的谭老师根本来不及反应,更不可能有时间冲过去护住学生。

于是,就如东汽中学70岁的老校长张天明所说:“宣传、写书、拍电影……都出来了,谁也控制不了局面了。”谭千秋,这位一生踏实的老师,身后由此遗留下尴尬的局面——私下里谈及谭千秋,老师们都很容易流露出一种不言而喻的暧昧神情。

而一些活着的灾难英雄们也逐渐遭遇同样的尴尬。汶川特大地震后,他们因媒体报道而名声大振,而当社会以“名与利”、“扬与抑”的多重面孔审视他们时,麻烦随之而来。于是,黄口小英雄在电视镜头前表现得越来越老练、越来越圆滑和世故;曾被追捧的“最有情义的丈夫”被媒体记者贴身紧逼成不赡养父亲的 “最薄情寡义的儿子”……

其实,无论是死去的谭千秋们,还是活着的谭千秋们,他们原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或许,他们的只言片语在刹那间打动过善良的百姓,他们的寻常之举在无意中慰藉了悲伤的国民,他们的生存或死亡的状态在冥冥中激发了国人的美好幻想,但他们都不是动天地泣鬼神的圣灵,仍旧是和其他“灾民”一样需要心灵慰藉和救赎的凡夫俗子。就像遭遇冰火两重天的曾经的“背尸男”吴加芳所说:“无论你们媒体把我捧上天还是摔下地,我都只是一个农民!”

因此,灾难过后,当国人的心灵创伤逐渐平复之时,我们的社会有必要以客观、理智、冷静的态度,来对曾经的灾难英雄进行一次庄严的巡礼,让那些在特定情境下被添加在“谭千秋们”身上的五彩斑斓自行脱落,让所有死去的或者活着的“谭千秋们”回归本真。这是对每一个普通而美好的生命的最高敬意,也是对一个民族的精神领地的虔诚拂拭,更是对历史与未来的最大尊重。

曾感动无数人的汶川地震“烈士老师”谭千秋,其救人事迹的新闻报道涉嫌造假。

经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真实存在的,而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不存在。而与刘虹利一同获救的两名学生牟莎莎和丁楠杰,也不如报道所说,是高二(1)班的学生。“学生都知道这是假的,每次开大会时老师在上面讲谭老师的事迹,都有同学在下面笑。”刘虹利说。现任东汽八一中学副校长唐祖贵说,这个事情,不用说,不需要说,“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南方都市报》10月21日报道)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0: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难言的尴尬,当初为之感动落泪的事迹,到头来却发现不过是一场浮云,只不过是一个虚假的报道而已。况且,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了,当初的感动都已淡去,甚至遗忘,如今却又要被重新提起,提醒当时被骗了。

无论地震之初的国人如何需要感动,新闻报道以涉嫌造假的报道来迎合,都是不可取的;无论“烈士老师”事迹已经感动过多少人,只要当初的报道涉嫌造假,如今的新闻披露真实澄清错误,都是值得赞赏的。

地震之际,举国同悲,我们确实需要大爱大感动。但有个最起码的前提,那就是感动来源的事实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如果抛开真实不顾,完全可以把编辑全都换成编剧,来批量生产感动。

这样的做法早已证明不可取。2008年地震之初流传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不也曾感动过无数人,结果证明其实是假新闻。最后不仅引发新闻媒体大反思,也引起了很多受众的警觉。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0: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作为新闻报道的生命线,无论如何是不能失守的。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讨论,一直都未曾停止过,即使在最艰苦的抗战时期,这一点也从未动摇过。新闻为何需要是真实,这似乎不需要多说,因为,真实与新闻的关系,就像鱼儿与水的关系一样,离开了真实的新闻与离开了水的鱼一样,注定是活不了的。

此类报道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喜欢无限拔高,总认为好话多一点更好。所以,我们见惯了脸谱化的高大全英雄人物,却看不到细节的真实与个性的差异。似乎,每个英雄都是一个胚子下造出来,说话方式做事风格都是一个样。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很危险的,只要识破了其中一个,其他人物形象就应声而倒大面积坍塌了。接下来,就是失去受众的信任与报道的权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许多正面报道的典型人物,深究之下,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这与宣传报道的思维密不可分,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媒介不断面向市场之后,传统的党报思维没有来的更新,还是拘泥在以往的报道思维之中,这样的后果只能是逐渐更加没落;另一方面这也与记者采访的惰性思维关系重大,不深入调查采访,听风就是雨不做仔细辨别,带着惯性思维预设立场去做报道,图快图省事,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出现虚假报道的情况。

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今的报道识伪辩假的机制依旧还不健全,即使是虚假报道,但在某些特定的前提之下,仍有可能压住不改。比如之前的报道就说到:“尽管谭千秋的事迹在社会上引发广泛的反响,但在东汽中学的内部,却没有得到特别的推崇。学校一直以来也没有特别推崇谭老师,实际上他们一直是在推崇另外一位牺牲的年轻女老师。她带着20多个学生逃生以后,又返回教室救人,被门梁砸死了。”并不是说学校当地不知道报道有假,而是因为偶像已经铸就了,又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正远比默认来得艰难。

这注定只能是一个悲剧性的新闻,本是“好老师”谭千秋,却又要受人质疑,死者家属,即使知道有假,还要不断的配合宣传,唯一可能获益的就是当初操刀《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这篇新闻报道及其后续的记者们,但这样注定只是暂时的,真相不会总被隐瞒着,真正的职业操守与探寻精神,总在不断的带着人们逼近事实真相,看到“那一刻,他摊开双手无奈地耸着肩”。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0: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10月23日《东南快报》报道:谭千秋,生前系四川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2008年5月12日在地震中遇难,媒体报道其在危急时刻将4名学生掩护在身下,后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近经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 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存活的,而另外3人,付强死亡,而田刚、余建则竟然是不存在的学生。

一个的平凡老师,为何一夜之间被吹捧成汶川地震英雄老师?正如报道中知情者所忧虑的:“我倒不是为谭千秋掉眼泪,谭老师人品绝对没有问题,我们都认识好多年了。但我觉得中国这些老百姓太淳朴了,太善良了。我在想,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事情是假的,他们作何感想呢,会不会有被中国媒体忽悠的感觉呢?”

在我们身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华南虎稀缺,有人便造假华南虎,以至地球人无不不知,结果给打掉了;曹操墓尚不知在哪里,有人便造假曹操墓,结果被人揭穿了;山上的树木被吹光了,有人便给山上的峭壁刷上绿色的染料,亏你想的出,整这点“绿”你就政通人和?

这尚且算低级的造假,如今,连抗震英雄也造假了,一个平凡的老师,就因为媒体等有关部门的忽悠,就让全国多少善良的百姓为之热泪盈眶?或许正是有人看到今日人们道德法治不尽人意的事实,使得“济世良方”的思想政治工作日益苍白无力,“依法治国”出台的法律条文形同虚设,“各种严禁”亦只是限于“言禁”。在这种情况下,打造“英雄”宛如茫茫黑夜的天空划过的一道星光,于是乎,经过一轮轮狂轰滥炸式的宣传发动,子虚乌有的“英雄”如同少女美丽的胴体,温软如水、洁白如玉,很是让媒体一番自我抚摸之后,禁不住发出激动而幸福的抽泣,仿佛人们不视“英雄”为楷模,便上对不天,下对不起地,身边对不起兄弟姐妹。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0-10-22 22: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待复兴的民族,夹杂着愚昧无知落后的思想;一个年代一个英雄,一唱一和是时代的特征;愿郝氏后人具有“火眼金睛”,“不畏浮云遮望眼”。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