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郝治年

中国家谱、族谱的起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9: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祭媒神(祀高媒)祭的是女娲。由于女娲创造了人类,并让人类男女结合生育后代,她就变成了上天应许的媒妁代表,从此以后,女娲也就成了媒神。古人由此演化出“祀高”的仪式。仪式的主持者是天子或诸侯,也就是有人口需求的*政*府*首脑——为了刺激人口增长,他们带头戴绿帽子也在所不惜,古代的公务员就是比现代人有“牺牲”精神;后妃嫔娥带头,全体适宜生育的男女均可报名参加。时间是每年的仲春之月,也就是万物萌生,燕子归来的时候,要不然,哪来燕子蛋吞呢?所谓的祀郊媒,地点当然是郊区,那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蓝天是罗帐,大地是锦床,便于青年男女们嬉戏玩耍。如果你看中了哪个高大威猛的,你就去踩他的脚,或是相约去游泳(洗澡)。前面的许多圣人,就是祀高媒之日的结晶。总之,这天是“全民开放日”,跟现代巴西的狂欢节差不多。

     《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以仲春之月,会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意思是说,在仲春之月的“祀高”集会上,男女搞自由“派对”是合乎“周礼”的。“司”者,命令也,可见未婚女子还被强制要求参加“派对”,跟现在的已婚女子被强制要求节育正好相反。

     从《周礼•地官•媒氏》的记载来看,孔子出生的年代,还保存着那种男女自由“派对”的原始遗风,就是说在一年一度的仲春之月的男女聚会中,男女可以自由地谈情说爱,甚至发生关系也没人制止。孔子之父叔梁纥六十多岁了,也不甘寂寞,去参加“派对”,在空桑看上了“小美媚”颜征在,颜征在一时惑于成熟男人的瑰力,鬼使神差,阴差阳错,两人“野合”便诞生了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恐怕指的就是他们参加“郊媒之祀”。孔子正是叔梁纥在自由聚会后的结晶,这种野合所生之子,在当时尚能得到宗法、社会的承认,没有谁在背后擢脊梁,扔石子。要擢也要擢老孔叔梁纥的脊梁,千百年后,我们还朝孔老二扔石子,实在没意思。
中国是一个史官文化发达的国家,公元前841年是一个槛,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这一年,西周首都镐京发生了“国人暴动”,首都的老百姓把暴虐的周厉王赶跑了,由共伯和同志执政,迎来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国王”执政的时期,史称“共和”,现在把没有“国王”的民主政治体制称为“共和”,大概源于此。打这以后,很多历史事件都有据可查了,少了一些悬案和迷案,如明清时期,皇帝的起居都有专职太监负责记载,皇帝什么时候睡的觉,在哪儿睡的觉,上床之后又干了些什么,都有明细帐,叫“起居注”。要是没有这个明细帐,明代的孝宗、光宗这样的私生子,连身份的确认都很难,更甭说入主江山。当然,在这之前的历史,主要是靠口口相传的,由于在传承过程中的不断走样,就发生了很多“众说纷纭”的事,糊涂帐是一笔接一笔。就拿历史上的众多“圣人”来说,他们的身世就是一笔糊涂帐。

     这里的“圣人”既有我们的人文始祖,也有历朝历代的远古祖先和开创者,还有万世景仰的先贤大师。由于他们的身世没法搞清楚,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的身世明明很“清楚”,我们的先师们为了神化他们,反而弄巧成拙,把他们搞得“不清不白”了,所以《春秋公羊传》说:“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就“姓”字解释说:“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曰天子。”总之,他们的出生都巧得很,将这些“巧”归到一起,那就是圣人皆无父,伟人多私生。可见,远古时期,满天飞舞的都是绿帽子。可这绿帽子满天飞,与“以孝治天下”的伦理纲常又相矛盾,于是,古人又提出了调和的解决办法,即圣人“有父而感生”,也就是说,圣人虽然有爸爸,但是他的“圣”却不是爸爸的遗传基因,而是上天赐予的,因此,圣人必有感生之异。这样一说,总算给圣人们留了一点面子——不是一点面子,而是很大的面子。能够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把耻辱说成荣耀,就是从我们的老祖宗们开始的。

     盘古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神性英雄,然而他与我们民族的诞生繁衍并不直接相关。“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真正与我们先民的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是伏羲,因此,我们的第一个人文始祖是伏羲。伏羲是怎么出生的呢?唐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皞包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包牺”“庖牺”即“伏羲”,古代音相同而通假,“庖”跟“伏”古代都读“袍”音。因为他将野兽驯化成了家畜,所以又叫“伏牺”。翻译成白话就是,华胥部落有个姑娘(我们称之为)华胥氏,有一天到雷泽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受感而孕,生下伏羲。雷泽中的脚印其实是雷神留下的,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因此,伏羲本来就是一个龙身(蛇身)人首的“龙种”。有人说,华胥就是华夏的前身,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看来,说伏羲是我们的第一个人文始祖还真有它的道理。

     有趣的是,伏羲在娘肚子里呆了十二年,“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大象的孕期也只有一年,这个家伙在娘肚子里呆了十二年,既没有因羊水中毒而成为弱智,也没有胎死腹中,还不能不说是一件怪事。看来,古人就是会瞎掰。这伏羲不仅不弱智,还智商高得很,他教老百姓打渔狩猎,又教老百姓驯养家畜。他还发明八卦,创制历法,编写乐曲,搞行政区划……总之,他聪明得很,对我们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华胥生男为伏羲,女子为女娲。”他还是另一人文始祖女娲的哥哥。他们兄妹通婚才繁衍了我们十多亿子民。唐‧李冗《独异志》卷下:“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二人即结为夫妇。”他们本为兄妹,人类遭到洪水,人烟断绝,仅存他们二人,在这个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们毅然突破“人伦纲常”结为夫妇,再次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实在当时,既没有生理学,也没有伦理观,兄妹婚属常态,后世的礼教徒们非要东扯西拉,胡说一通,只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
有的圣人孕诞与神龙有关。

     其一是三皇五帝中的炎帝。有熊国国君少典娶了有乔氏的两个女儿作妃子,长妃叫女登(又叫任姒),次妃叫附宝。炎帝又称神农氏,他的妈妈任姒虽然是少典的妃子,但是少典不是他爸爸,《帝王世纪》中这样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通俗的解释就是,长妃女登有一天到华阳游玩,忽然有一神龙来伴。女登因此怀孕,生了炎帝。传说他生下来三天能言,五天能走,七天就长全了牙齿,五岁便学会了许多种庄稼的知识。但是,因为他相貌长得很丑,“牛首人身”,脾气又暴,少典不大爱,就把他和女登母子俩养在姜水河畔,所以,炎帝长大后就以姜为姓。炎帝的形象就是典型的现代电视剧中看到的牛魔王的形象。神农是我国的农业鼻祖,而耕牛在农业生产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神农部落以牛为图腾崇拜一点也不奇怪,炎帝不可能真的“牛首人身”。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9: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搞禅让而名垂青史的尧,是他母亲庆都感赤龙而生的,并且还超出预产期四个月。帝喾有四个妃子,第一个叫姜源,第二个叫简狄,第三个叫庆都,第四个叫常仪。尧的母亲是老三。可能尧在历史上特受推崇,连他的母亲也被神性化了。传说她是天上“大帝”的女儿。在某一天,天上忽然一个霹雳,将大帝身上打出了血,那血溅到一块石头上。后来这血化成了一个婴儿,就是庆都。——跟孙悟空的出世如此惊人的相似。一个姓陈锋氏的女人路过此地, 听到石头缝里有哭声,就将其取出收养。庆都长到七八岁时养母去世了,一个叫尹长孺的人又收养了她 , 将她抚养**。帝喾的母亲握哀听说庆都神奇的经历,就将她召去,见她文静、大方、漂亮,就纳为帝喾的妃子。奇怪的是,她不管走到哪里,头上总有一朵黄云遮头,长大后又常有神龙伴随。

     庆都有一次陪养父母尹长孺夫妇坐船去旅游。正要启航,忽然一阵大风,只见天际卷起一片红云,那红云之中仿佛有一物蜿蜒翻滚,直向船首而来。须臾之间,愈逼愈近,鳞爪全见,原来是一条赤龙,长约十余丈,张牙舞爪,十分吓人。众人吓得四散逃走,庆都尖叫一声昏死过去。突然,黑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过了一阵子,云消雾散,人们纷纷赶来,将庆都唤醒。庆都疲惫不堪,心中十分不快,哪知自此之后,竟然怀了身孕,十四个月之后,生下了尧。即古书记载的:“出游三阿,奄然阴风,赤龙与庆都合,有娠而生尧。”这要放在现在,一定是一桩待破的强暴案。

     历史脱离模糊期后,还有人依葫芦画瓢。刘邦的出身也与龙有关。《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刘母外出逾时,刘父出门寻找,居然就一捉一个准,原来老伴真的红杏出墙了。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居然是一只蛟龙,不过事实上有可能是土匪,或是地痞之类,总之,刘父不敢惹,只好哑巴吃黄连。司马迁被汉武帝阉了,所以专揭刘家祖宗的短。司马迁这小子也太毒了,表面上是在神化刘邦,说他是龙种,其实是在糟践人家老妈,好在当年还不兴文字狱。

     还有的受孕与各种天文现象有关。

     我们最正宗的始祖黄帝:“按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母曰附宝。之祈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少典的次妃附宝,有一天到郊外祭祀什么的,忽然遇到下暴雨,看到有大电光绕北斗而去。下雨的日子,电闪雷鸣,他妈可能有“通天眼”,居然看到闪电奔北斗而去。结果,附宝感而受孕,怀胎二十四个月,生下黄帝。黄帝长得“河目龙颜”,落地能语,性情和善,很受少典国君的爱,就带着他和附宝一同住在阴水河边。附宝生就的美容丽质,非常动人,被人们呼为美姬。她常到阴水边洗衣淘菜,人们见多了,就把这段河叫成了姬水,黄帝长大以后,便也以姬为姓。
颛顼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传说活到98岁,死后又化为半人半鱼的“鱼妇”。他在位期间创制九州(中国古称九州即源于此,不过大家更倾向于大禹定九州),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等,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共工怒触不周山,据说就是为了与他争夺帝位。他的母亲叫做昌仆,也称之为女枢。颛顼是“瑶光如蜕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而出生的。长虹贯月,女枢受到感应就生下了颛顼,这倒应了“感天而生”的说法。

     舜的父亲姓妫,后人称其为“瞽瞍”,又称“瞽叟”,即瞎老头儿的意思,有人说他是“无目”,有人说他是“无眸子”,即单纯的没有眼珠子,刚好相反的是,他的“儿子”舜却是“重瞳子”,因而取名叫“重华”。舜的母亲叫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目重瞳子,故曰重华。字都君。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舜因生母早死父亲续娶而深受虐待,但他却至孝至顺,以德报怨。舜后来做了尧的女婿(娶了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享“齐人之福”的人),后来又做了尧的接班人。

     治水英雄大禹的出生,则有多重神话色彩。真是历史越来越现实,人却越来越神化。《帝王纪》云:“父鲧,妻修巳。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长。”大禹的母亲先是看见流星飞向昴星,有了感应;后来又吞下了薏苡仁,才怀了大禹。禹的出生,既不是顺产,也不是剖腹产,而是“胸坼而生”,“坼”就是裂的意思,大禹是从胸口蹦出来的,多玄乎啊!大禹的出生,关天上的流星的事,关地上的薏苡的事,就是不关他爹鲧的事;受孕玄,着床玄,生产更玄,医学在这里完全找不着北。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劳而无功,被舜“咔嚓”了,禹在悲愤中接过父亲未竟的事业,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腿毛都磨光了,终于疏通了九州大地上的江江河河。禹的业绩受到万世景仰,正所谓英雄不问出“生”。

     没有文字的历史,总令人琢磨,让人费解。有文字的历史,则头绪好理得多,有时候为尊者讳,虽百般掩盖,却仍留下蛛丝马迹。历史上就有比较典型的属于移花接木的例子。

     春申君黄歇,是司马迁推崇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楚考烈王时担任楚国的令尹,封为春申君。上海过去简称“申”,就是因为它是春申君的封地的缘故。春申君合纵抗秦,多有贡献。当时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颇为“担忧”,决定帮楚考烈王一把,真是忠诚到家了。当然,他是“学雷锋的典范”,做好事不留名的。他偷偷地娶了赵人李园的妹妹,等到李园的妹妹有了身孕后,再献给考烈王。他这一宝押得很有运气很准,李园的妹妹生了个儿子,立即被昏了头的考烈王立为太子(即后来的楚幽王),而李园的妹妹母凭子贵被立为王后。配角李园因此逐渐登堂入室,阴谋剥夺春申君的大权。考烈王病死后,迫不及待的李园命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灭其全家。假太子成了真楚王,“楚王”就这样被调了包。

     跟春申君略无二致的是历史上更有名的“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从这里,我们看不出什么端倪,但看了同是司马迁写的《史记•吕不韦传》,就会发现其中的猫腻:“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吕不韦的手法与春申君如出一辙,但戏演得更逼真。这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开创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第一人,其大统一的开创之功千古不朽。嬴秦的血统也被吕不韦偷偷置换了。好一个移花接木之计,吕不韦才是中国真正的“国父”。
     如果说秦始皇是政治上影响中国最深远的人,那么孔夫子就是思想上影响中国最深远的人。大圣人孔子的出生同样是一桩公案,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尊孔者要么讳言孔子的出生,要么美化、神化孔子的出生;批孔者则往往揪住孔子出生“不正”的小辫子不放。孔子的父亲名纥,字叔梁,古人将字和名合称,所以我们看到有的地方说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是鲁国一个有战功的武士,力大无比。孔子的母亲叫颜征在,我们村里有妇女名字叫征在,我还很奇怪,女人的名字往往叫丽呀娥呀淑呀琴的,她怎么叫征在呢?原来这名字还挺有来头的,是为了向圣人之母看齐,取名字的人还是孔子的信徒。叔梁纥与颜征在结合的时候,前者已六十出头了,而后者才十七岁左右,属于典型的老少配。有人说老夫少妻生的孩子聪明,举例如孔子云;还有人说男女偷情生的孩子聪明,举例又如孔子云。所以孔子是优生优育的典型。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良有以也。我们仍然来看司马迁的《史记》: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这里面一句话很关键:“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需仰视才能看见的大圣人,原来是野合而生,多大的讽刺啊。圣人怎会有瑕疵呢?是不是司马迁搞错了?抑或别有用心?譬如司马迁在《史记》的多处字眼里就流露出对汉高祖刘邦无赖嘴脸的讥讽。有没有这种可能,我们可以稍作分析。

     司马迁为孔子作了传,但并不是放在“列传”里,而是放在“世家”里。我们知道《史记》的体例特征,“世家”是“王侯”的专辑。孔子只不过是一介布衣,司马迁考虑到孔子的巨大影响,出于对孔子的由衷推崇,才抬高了孔子的“级别”。相同的例子还有项羽,项羽并没有称过帝,然司马迁也把他提升了一个级别,放到“本纪”里去了。就好比现在有的正处级干部,由于政绩“卓越”而破格享受副厅级待遇一样。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9: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与孔子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可能像与刘家那样,有个人恩怨。当时的大气候,正是儒学的地位直线上升的时候,司马迁于公于私,都不会刻意去贬损孔子。司马迁作《史记》的严谨、客观态度是受到后人的一致肯定的。从司马迁在《孔子世家》的结尾对孔子的高度赞誉中可以看到司马迁对孔子的崇拜与景仰: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可见,司马迁对孔子出生的记载应该算是实事求是的。我认为倒是司马迁的“信史”观才使他没有去刻意掩饰和美化孔子的出生。否则,历史上又多了一个“高大全”的孔子,少了一个真实的孔子,尽管孔子本人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

     六十多岁的孔纥此前并不是什么未婚“大龄”青年,颜征在也不是明媒正娶的妻子。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九女”,无一子,被休回家。后来又纳妾,“其妾生孟皮”,可惜是一“病足”。颜征在也不是纳的妾,如果是,她为老孔家生了唯一的健康继承人,是不可能被赶出孔家的——有人说孔子母子在父亲死后被赶出了孔家也不可信。“丘生而叔梁纥死”,孔子出生不久,父亲就死了。“孔子疑其父墓处”,孔子长大后,居然不知道父亲的坟墓在什么地方,原因是“母讳之也”。母何以讳呢?如果是被赶出了孔家,毕竟不是孩子他爸赶的,也犯不着生死人的气啊?不告诉儿子他爸的坟墓在哪儿是不符合常理的,有哪个母亲能忍心看着自己的儿子背着不孝的骂名在痛苦中煎熬?只有是野合而生的,即一夜情生的,只不过当时是一时的冲动,而事后羞于启齿,非常懊悔,且特敏感,坚决不许他人擢自己的伤疤,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孔子一直等到母亲死后才从“郰人挽父之母”那儿打听到了父亲的墓地,并且把父母合葬了——我想他的母亲颜征在并不乐意。
    那么孔子父母的野合是不是和现在的男男女女有违社会公德的偷情行为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孔子出生后,并没有受到当时社会的歧视,只是后人在莫名其妙地歧视孔子——真正不知所谓。这就要搞清楚古代的社会习俗。就好比某些人口负增长的发达国家盲目批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一样,后人也是在盲目批评孔子父母的野合行为,尽管孔子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是很不幸的。

     我们现代社会人口膨胀成为社会负担;但在古代,人口却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农业生产,行军打仗,都离不开人口,因此很多朝代都鼓励生育的。对适婚青年男女实行强制婚配,对不婚不嫁者施以惩罚的现象也出现过。所以,愈是在远古,*政*府*愈是把增殖人口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并且,人类的婚姻习俗和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也经历了很多的发展变化,用后世的婚姻伦理观来看古人的一些行为必然会产生一些逻辑错位。

     前面讲到的有些圣人无父,或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那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典型特征,那个时期,固定的伴侣关系,稳定的家庭观念,都还没有形成,部落内实行群婚制和走婚制,固而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一点也不奇怪。再后来,配偶开始逐步固定化,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开始形成,但是,传统的群婚和走婚习俗也没有一下子就消失,人们的贞操观、血缘观也没有后世强,所以出现很多母亲有配偶,但爸爸却不是母亲的配偶的怪现象。对于人类社会早期的这些两性关系,后世的礼教徒们没法理解,或是出于教化的需要,才用神话来穿凿傅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早期,人口资源极端稀缺的时候,天子或诸侯首先考虑的是增加人口,而不是灌输贞操观、节烈观。所以他们也做了很多“*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祭媒神(祀高媒),开party(会男女)。久而久之,这种活动就形成了古代的一种民俗,并且传承很久。

     祭媒神(祀高媒)祭的是女娲。由于女娲创造了人类,并让人类男女结合生育后代,她就变成了上天应许的媒妁代表,从此以后,女娲也就成了媒神。古人由此演化出“祀高”的仪式。仪式的主持者是天子或诸侯,也就是有人口需求的*政*府*首脑——为了刺激人口增长,他们带头戴绿帽子也在所不惜,古代的公务员就是比现代人有“牺牲”精神;后妃嫔娥带头,全体适宜生育的男女均可报名参加。时间是每年的仲春之月,也就是万物萌生,燕子归来的时候,要不然,哪来燕子蛋吞呢?所谓的祀郊媒,地点当然是郊区,那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蓝天是罗帐,大地是锦床,便于青年男女们嬉戏玩耍。如果你看中了哪个高大威猛的,你就去踩他的脚,或是相约去游泳(洗澡)。前面的许多圣人,就是祀高媒之日的结晶。总之,这天是“全民开放日”,跟现代巴西的狂欢节差不多。

     《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以仲春之月,会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意思是说,在仲春之月的“祀高”集会上,男女搞自由“派对”是合乎“周礼”的。“司”者,命令也,可见未婚女子还被强制要求参加“派对”,跟现在的已婚女子被强制要求节育正好相反。

     从《周礼•地官•媒氏》的记载来看,孔子出生的年代,还保存着那种男女自由“派对”的原始遗风,就是说在一年一度的仲春之月的男女聚会中,男女可以自由地谈情说爱,甚至发生关系也没人制止。孔子之父叔梁纥六十多岁了,也不甘寂寞,去参加“派对”,在空桑看上了“小美媚”颜征在,颜征在一时惑于成熟男人的瑰力,鬼使神差,阴差阳错,两人“野合”便诞生了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恐怕指的就是他们参加“郊媒之祀”。孔子正是叔梁纥在自由聚会后的结晶,这种野合所生之子,在当时尚能得到宗法、社会的承认,没有谁在背后擢脊梁,扔石子。要擢也要擢老孔叔梁纥的脊梁,千百年后,我们还朝孔老二扔石子,实在没意思。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