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7757|回复: 9

日本人的“日本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 22: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人的“日本梦”
每次一到海外,真的是经常听到别人对我说“日本人很勤奋呀”。
确实,日本人整体来说算是勤奋的民族,尽管我本人绝对没那么勤奋。看看我的周围,不少人每天晚上都非常拼命地加班工作,即使没有加班费。一旦某项工作布置了下来,无论重要与否,很多人都会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并且,尽可能为提高自己工作的“质”而努力。恐怕日本人的DNA里已被植入“勤奋”基因,日本人身上的这一优点被全世界广为认可,这不算件坏事。
“勉强”这个词象征着日本人的这种勤奋。
长时间跟中文打交道,虽说日本与中国同文同种,虽使用相同的汉字,但经常遇到一些单词含义却完全相反的情况,让我非常吃惊。“勉强”这个词也是,明明是同样的两个汉字,意思在中文和日语中却截然不同。
中文里“勉强”是“能力不足而强为之,心中不愿而强为之”的意思。说“不要勉强”的话,是让对方“不必一定坚持做不想做或做不来的事儿”,表现出一种体贴和关怀。
但在日文中,“勉强”是“学习”之意,所以“不要勉强”就变成“不用学习”了,简直截然不同。曾有个笑话,一个嫁给日本男人的中国女人对孩子说“不要勉强”,这让父亲大发雷霆……
究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这与日本明治维新关系密切。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亚一隅毫不起眼的日本,能够突然变成强国,在战争中打败中国清王朝和俄罗斯,是因为明治维新推动的大改革取得了成功。这一点大概谁都不会怀疑吧。
那么,明治维新和那之前的时代,究竟有何不同?归根缘由是明治维新给了所有日本人一个“日本梦”吧。不问出身贵贱,凭借能力和努力就可以获得与之相应的地位和名誉的“日本梦”。这个梦让很多年轻人奋发图强,成为日本近代化的强大推动力。
原本“勉强”这个词语,在江户时代其词意与中国一样,日本人把它当做“能力不足而强为之,心中不愿而强为之”的意思来用。那个时代的日本人大都学习儒学,能理解汉文。然而,明治维新让日本变成竞争社会以后,学校里的老师经常严厉教导孩子们“无论如何都要勉强”、“实在不行也要勉强”(努力去学习)。
渐渐地“实在不行也要坚持、无论如何都要努力”就演变成了“勉强”(学习)的意思。
在江户时代之前,日本接受相当于现在小学程度教育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不足1%。然而,进入明治时期以后,初等教育迅猛发展,明治维新过后30年,小学的就学率达到8成。随着教育的普及,除江户时代的统治阶级“士族”以外,其他阶层也逐渐有了出人头地的梦想。穷乡僻壤的青年也开始将“成功”视为人生的一大目标。
这让我想起日本中小学校毕业典礼上必唱的那首歌曲《仰望师恩》。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
“立身、扬名、奋发图强吧。”出人头地,是老师对小孩子们的要求。这是1897年文部科学省编写的歌曲。
正如这段歌词所表现的那样,当时日本产生了一种观念,把学习知识的热情与未来的出人头地结合在一起。这种价值观直到二战后也依然在延续。
我上小学时懵懵懂懂不知道具体含义,就被父母带去补习班。学校放学后我就匆匆赶回家,放下学校的课本简单吃点饭后,准备接下来补习班要用的东西。然后坐电车去附近的补习班上课,学到晚上9点后再回家。我回家后已经没有心情看电视,直接就睡觉了。现在我回头想一想,小学生们都是在父母安排下过着怎样的生活啊。
但是,在我接受学校教育的1980年代,日本还没有从经济高度成长的梦中醒来,为了获得哪怕更好一点点的学历,大家都拼了命去学习。这是当时日本社会的常识。并且也与日本人身上“勤奋”的民族性相吻合。
那么,如今的日本人是不是真正意义上“实在不行也要坚持,无论如何都要努力”呢?日本*政*府*在近10年来推行了以“宽松式教育”为名的愚蠢运动,告诉学生们“在儿童时期不必那么拼命努力学习也可以”。因为*政*府*想学习借鉴欧美式的教育方法,不对年幼的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而将重心放在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性和个性独立方面。
可是,“宽松式教育”的结果被认为是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日本的小孩子们一旦没有了作业和补习班,就把时间花在游戏和漫画上,并没有培养出所谓的主体性。日本*政*府*已经从今年开始讨论废除“宽松式教育”的做法。
日本人很勤奋,这一点没错。而且勤奋到将“坚持做不想做或做不来的事儿”的“勉强”一词,转变成了“无论如何都得学习,实在不行也要坚持学习”的意思。而且,日本人确实也挺适合“勉强也要念书”这一点。
(注:本文原标题为《“勤奋”日本人的“勉强”》)
(责任编辑:代金凤)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22: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醉于“点赞”的安倍政治学
回顾2013年的日本,不论是好是坏,安倍晋三推动着一切不停运转。日本可谓经历了“安倍的一年”。
像这样作为首相如此深刻地影响整个日本社会的,安倍或许是小泉纯一郎以来的头一人吧。中国的读者们可能会觉得,作为政治领导人推动国家、影响社会乃是理所当然之事。然而,在重视集体协商、不太喜欢权力过度集中的日本政坛,一个领导人的存在感能如此突出,可以说实属罕见。
这一年,始于“安倍经济学”,在2020年东京申奥成功、消费税率上调、《特定秘密保护法》获得通过等一系列重大新闻的中心都有安倍的身影。而且,最高潮的一幕是年底安倍突然参拜靖国神社。世界各国对此多报以批评或担忧,可他本人却在年末过得悠闲自在。打打高尔夫、看看电影《永远的零》……俨然对外界喧嚣一副不介意的样子。
事已至此,看来我们已经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安倍经济学”,关于“安倍政治学”,现在也必须开始认真思考了。
首先,可以明确的说,安倍对于大型主流媒体的报道或舆论调查结果几乎不太在意了。在媒体工作的我对这一点感受尤为深刻。
例如,关于这次突然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六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经新闻》和《东京新闻》,在社论或报道中对安倍参拜一事表示赞成的仅《产经新闻》一家。就连常在外交问题上明显持保守论调的《读卖新闻》也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提出了疑问。
从订阅比例上来看,读卖、朝日、每日、日经以及东京新闻的读者人数合计超过了3000万,而《产经新闻》的发行量只有200万。尽管如此,为何安倍可以如此无视媒体的声音呢?
安倍内心充满自信,认为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在保护自己。这就是网络舆论。在历届日本首相中,安倍是首位玩转Facebook的领导人。在安倍的Facebook上,每天不仅记录首相的活动,关于重要问题,安倍也经常留言发表看法。发状态的频率相当之高。
安倍参拜完靖国神社后,在Facebook上配发照片并留言评论参拜:“我祈祷亡灵安宁祥和,祈求冥福。”针对这条状态,1小时后点“赞”的次数达到了1万次。最终点赞的次数据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万次,留言评论也超过2千条,基本上都在赞赏安倍的参拜之举。
在此,我想稍微思考一下有关Facebook的特性。我自己也在用,所以能切实感受到一点——Facebook基本上就是个“朋友的集合体”,彼此之间相互点“赞”。
不写批评性的内容,这是规矩。Facebook算是一种社交场合。名人的Facebook就更像粉丝俱乐部。安倍的Facebook也是所谓的安倍粉丝俱乐部。这一点与常因批判性留言引发风波的推特(Twitter)或中国的微博不同。
对于一边确认Facebook上的反应一边决定如何处理事务的这种安倍的政治性格,专栏作家小田岛隆如此评价道:“正如白雪公主故事里的魔镜一样。经常问魔镜‘这个世界上最受爱戴的首相是谁?’总能收获令他满意的回答:‘当然是安倍首相了!’长此以往,每天照这种镜子的人总是会受到影响。”
对此,我深有同感。
安倍不通过媒体,而是希望和舆论之间“直接对话”。这种姿态一直以来就非常鲜明。过去,日本首相与以主流报社为中心组成的“内阁记者会”之间存在协议。其中有个奇怪的规定,即首相在任期间原则上不接受包括电视台、杂志在内的各媒体的独家采访。尽管最近10年这条规定逐渐形同虚设,但像安倍那样自由自在地接受电视台、杂志等媒体专访的首相,迄今为止仅此一人。
看到这些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安倍所追求的政治模式并不注重通过大型主流媒体去表达观点,而是重视与选民之间直接对话的方式,特别是重视网上的“赞”。
实际上,参拜靖国神社后的舆论调查中,超过6成的人表明对安倍参拜持肯定态度。这意味着安倍战略取得了成功,同时也反映出日本媒体与舆论相背离、对舆论的影响力日渐丧失的现状。问题的根源非常复杂。
沉醉于“赞”的“安倍政治学”的最大风险在于,陷入“群愚政治”。这一点毫无疑问。关于参拜靖国神社,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也是,现在首相去参拜坏处大于好处。至少从甲级战犯被合祭的那一刻起,首相或天皇去参拜的话就会产生道义上的问题。很多日本人都承认这一点。所以,除非新建一处追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某种形式的解决对策,否则这个问题永远没完没了。
然而,现在的我们是否有资格去批评安倍呢?
在战后的日本,强有力的执政党自民党与优秀的精英集团官僚集团相结合,所奉行的政治手腕将日本经济引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我们这些媒体对此进行着批判,在报纸上也持续呼吁应该更加重视如何听取大众的意见和批评之声。似乎是为了响应这一呼声,日本政坛也开始充分利用Facebook和Twitter。
这样一个SNS时代里所诞生的政治家就是安倍晋三。如今,通过Facebook等媒介对政治直接产生影响力的“大众之声”庇护着安倍。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能够说服安倍。
这样的现实,突然降临了。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22: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政治考量
北京时间12月26日上午10:3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作为在职首相参拜,安倍是第一次,距今最早的一次则是2006年8月小泉纯一郎的参拜。毫无疑问,在任首相参拜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安倍参拜迅速引发舆论沸腾,日本国内褒贬不一,中国国内呈现一边倒的抗议谴责。就在安倍参拜一个多小时前,中国政治局七常委刚刚瞻仰完毛泽东遗容,在这样的时点上参拜更是引发诸多猜测。
说实话,对于安倍的此次参拜,我也感到有些突然,但并不是因为毫无征兆,而是诸多证实安倍年内应不会参拜的消息均被证伪。实际上,安倍打算年内参拜的消息传出已久,虚虚实实的消息一直未断,直到25日,日本《每日新闻》还明确地报道,“出于对中日、日韩关系的考量,以及同盟国美国立场”,“安倍将放弃明日(笔者注:12月26日)参拜靖国”。
但一切看似冒失的偶然其实都有其必然性,首相参拜绝不会“贸然”,水面下一定都经过对利弊与得失的反复权衡。安倍对靖国神社的信念、感情,不会因为是否任职首相而变,但是否参拜归根结底取决于政治考量。
去年大选接近尾声时,安倍已稳操胜券,当时就有日媒用首相身边人透露称“安倍有意在上任后翌日即参拜靖国神社”。对于这样的消息,我们很难考证,安倍当时是否表达过类似愿望,但也不能否定。从后续来看,安倍上台后一定程度上采取了“克制”(相较于其参拜的迫切心情而言是一种“克制”)。
之所以“克制”,可以考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安倍的确有过欲改善同中韩外交关系的考量,直到26日记者会上,安倍仍强调“我有一个信念,即稳固同中韩的外交关系符合日本国利益”。中国媒体批评这是安倍的“表面一套”,但不可否认的是,缓和紧张的周边外交对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尤其是避免对华关系冷却也的确符合自民党重要支持力量——企业界的期望。
二是,奥巴马*政*府*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一直持明确的反对态度。事实上,安倍为实现年内参拜,11月中旬都曾专门派首相辅佐官卫藤晟一赴美协调,卫藤晟一陆续会见了负责亚太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尔•罗素(Daniel Russel 著名知日派、原美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亚洲高级部长)等要人,美方以“奥巴马总统并未对参拜表示理解”、“参拜将影响日本国际评价,降低在亚洲影响力”、“将恶化日韩关系”、“将给中国以口实,适得其反的结果将对中方有利”等理由明确反对。安倍参拜完数小时后,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就迅速发表声明对安倍之举表示“失望”(disappointed),其背后根源就在于此,而美国如此明确地公开发声明批评实属罕见。
但是,来自核心支持力量的压力、安倍自身的信念与承诺、同中韩改善关系的无望,以及对自身政权的自信,促使安倍最终决定参拜。
正如共同社分析所言,“安倍周围积压了很多不满,尤以期待其参拜的保守派为甚”。这部分势力是自民党的主流群体,也是安倍的核心支持力量,这些势力确实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实际上,安倍上台后,议员参拜呈现出空前的规模,4月春季例行大祭共166名议员参拜,创下1989年以来人数之最,10月秋季例行大祭多达157名议员参拜。
安倍在上台前的2012年10月进行过参拜,按照“每年至少一次”的惯例,今年10月秋季大祭时就应参拜,但当时正处秘密保护法审议期间,舆论反弹严重,加上伊豆大岛正遭遇台风灾害,安倍未能参拜。这引发保守力量强烈不满,自民党总裁辅佐官萩生田光一不得不召开记者会灭火,安抚称“安倍首相已表示组阁1年内会参拜”、“首相反复地说对靖国神社的感情未变,他注意到了任期内某个时点应参拜、至少每年参拜一次的呼声。”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倍在上台满一年之际若还不参拜,就成了“失信”,必然引发核心支持力量的批判。而且,若年末再次放弃,到明年4月春季例行大祭前将没有适当的参拜时机,因此周围对其参拜的期望值陡升。并且,明年4月恰逢消费税增税正式启动,经济景气状况难免受到较大冲击,政权支持率很可能随之出现大幅跌落,从参拜时机选择上而言,拥有稳定高支持率的现在显然要比明年4月更合适。
此外,对于安倍及其周围幕僚而言,同中韩关系的改善显得遥遥无期,而且在短期内显然还需要中国这样的假想敌,以营造日本需要修宪、需要强化安全保障的外部氛围。
明治学院大学政治心理学教授川上和久也分析认为,“安倍上台后,曾对中国、韩国有所考虑,但两国的‘反日姿态’并未改变,这恐怕也让安倍倾向于走向参拜吧”。在自民党内仍然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小泉纯一郎也在11月中旬明确鼓励安倍参拜,认为参拜靖国神社并非中日关系障碍,辩称“在我之后,日本首相没有一人参拜靖国神社,但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因此变好了吗?”,并称赞“安倍首相应对中国的措施很好”。
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下,安倍参拜了靖国神社,实现了个人在首相任期内参拜靖国神社的宿愿,但却让为改善中日关系默默付出努力、期待中日关系回暖的一大批民间及*政*府*人士的宿愿化为泡影。安倍在参拜后发表谈话称“我在战争牺牲者的英灵面前,再此表达了今后将坚持永不再战誓言的决意!”安倍还提到中曾根康弘等首相也曾参拜过,但一样能为中日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安倍恐怕也深知,中曾根康弘参拜了一次即认识到中韩受害国不满后,便及时修正了路线,此后再也没有去,并在小泉纯一郎执意参拜时曾予以劝阻。中曾根康弘曾在北大的演讲中也强调“中日要永不再战”,但同时也指明了其前提,即“要长期保持友好关系,我们就必须抱有相信对方的信念。唯有如此,无论今后遇到什么惊涛骇浪,中日两国关系就像拥有了永不迷航的罗盘针一样不再迷茫”。
但今天的安倍,抱有相信对方的信念吗?所作所为能让中国相信吗?而中国呢?
(原标题:安倍决定参拜靖国神社的背后)
【编者注】:关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真相解读和综合考量,大家专栏作者桥本隆则先生和章文先生都撰文论述,角度迥异。感兴趣的读者请移步阅读:
1、《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真正用意》
2、《亚洲的悲哀》
(责任编辑:代金凤)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22: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对我方有利”的日本言论
数日前,收到国内某大电视台一位资深记者朋友的邮件,称即将再来日本做采访,希望我能再帮忙介绍一些政商学界的采访嘉宾。这位记者朋友在凤凰卫视工作期间就在对日报道方面颇有成绩,后被目前所属的电视台挖走。
与其第一次相识是去年9月中旬,当时是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所谓的“国有化”后,国内各地都陆续爆发了一些反日游行,一部分示威者或鱼龙混杂的不明人士在“爱国无罪”的幌子之下走向了暴徒化,砸日系汽车、烧日本企业。
第一次见面,地点定在了东京一家日本料理店。闲聊几句过后,他便说明了来意:“我这次来日本,任务重大哈。来之前领导就已交代,要多找一些日本民众和政商学界强烈反对将钓鱼岛‘国有化’、反对野田佳彦右翼*政*府*的声音,同时要多关注在日华人、在日中方机构企业是否安危,是否有在日华人打出租车被拒等消息。”
听完,我忍不住调侃地附和道:“老兄,你这个任务确实异常艰巨”,并询问“你从下飞机、去酒店、来吃饭,这一路上有什么特别感触吗?”他说:“我不熟悉路,且回去有报销,所以一路都是打的出租车,遇到的司机都还挺热情的,有一位司机甚至觉得在关系这么紧张的时候我还来日本,甚是难得,连说了好几次谢谢呢。”
我接着说:“老兄,你不妨多留意下,听听来这里吃饭喝酒的日本人是否有谈论关心钓鱼岛话题的。”直到吃完,他都很在心地听,我也竖着耳朵帮忙留意着,但听到最后都没有发现谁在聊钓鱼岛等政治话题,与国内火热的讨论、甚至认为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相比,日本国内普通百姓真可谓“醉生梦死”。确认找不到符合“领导指示精神”的任何证据后,我们便结单走人了。
第二天,他打来电话兴奋地说:“兄弟,看来老天待我不薄,运气还不错。刚刚NHK报道说中国驻福冈总领馆被日本右翼分子扔了一个发烟筒,这个会成为大新闻,我需要飞福冈去了解下情况。”果不其然,这条很符合“领导指示精神”的新闻,很快便被作为大新闻滚动播出在了荧屏上。遭此一劫,中国驻福冈总领馆也发出提示称,“鉴于有关形势,为保证在日中国公民安全,提请临时来日或在日居住的中国公民注意人身安全。”
在此后数日的采访中,我向他推荐了若干位重量级采访嘉宾,并大致介绍了下各位嘉宾的观点,他以此为基础删掉了几位,问其依据,答曰:“只能采访符合我方主张、对我有利的嘉宾,最好是亲华人士。”我愕然地问:“只要言论不极端、不是发自骨子里的反华,那些对中方来说逆耳的话,恐怕更有采访的价值和意义吧。”
这位记者朋友在此次邮件中,也是希望将嘉宾限定在“对我方有利”的范围内。联想到日本原首相鸠山由纪夫这几天再次成为风口浪尖的“焦点人物”,并被中国媒体誉为“日本良心政治家”。不禁顿时对“对我方有利”这一对日报道的“领导指示精神”,加深了几分理解。出于为领导分忧解难的考虑,尝试着将“对我方有利”的日本言论人士做一简单总结,以供负责对日报道的领导们审阅,今后再安排人员赴日采访时直接照单联系即可。
第一类是出于对世界政治潮流变化和日本国家利益的考虑,反对通过强化美日安保条约来牵制中国、主张对美对华平衡外交的声音。其代表人物有日本外务省国际情报局原局长孙崎享、原驻联合国大使谷口诚,以及神奈川县原副知事久保孝雄等。
关于孙崎享,借用网络搜索的介绍语来说,是“日本著名理性外交家”、“在日本全国一片‘保卫钓鱼岛’的亢奋声浪中,他却立足现实,通过媒体发出理智的声音,这与日本右翼的极端言论形成鲜明对照。”而谷口诚甚至认为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日本跟美国那种切也切不断的关系”。
久保孝雄2月份发表《世界的结构性变化与日本的活路——衰退日本与“先进国时代”的终结》一文,强调日本衰退是世界发达国家衰退的一环,美国衰亡的爆裂声清晰可见,日本今后必须加强与崛起的中国合作。
第二类是某种意义上的“反国家主义者”,认为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国家观念,主张友邻外交。其代表人物有爱知县立大学教授铃木隆、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千叶真等。
铃木隆认为,钓鱼岛问题恰恰给了亚洲国家(主要是中日)创建管控权益冲突新机制的好时机,希望中日能通过对话寻找到新出路。千叶真则认为,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只有三条出路:1、维持对立紧张局面;2、回到此前的“搁置争议”状态;3、通过对话共同管理共同开发;千叶真认为只有第三条出路(中日共同管理、共同开发)具备实现的可能性。
第三类则是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的“嫡系”或深受其影响的一批人,恐怕算得上是最符合“对我方有利”要求的一批。其代表人物有横滨国立大学名誉教授村田忠禧、横滨市立大学名誉教授矢吹晋、庆应大学教授大西广、共同社原论说委员冈田充等。
井上清是日本上世纪60年代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研究日本近现代历史的第一人,严格地说算得上是左翼史学家。其学术研究和主张迄今都在日本史学界遭受诟病,但因为其明确地主张“钓鱼岛是中国的”而深受中国国内媒体青睐,事实上,当我们在钓鱼岛问题上振振有辞时,很多资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井上清,中国今天能拿出来证明钓鱼岛归属中国的可靠历史依据,很多来自井上清在“沙”里淘到的“金”。
如今,村田忠禧和大西广都与井上清持相似立场,对日本外务省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主张依据提出质疑,矢吹晋则一直以来都著书立说尖锐地批判日本*政*府*的立场和主张。冈田充去年也出版了一本书《尖阁诸岛问题——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将钓鱼岛纷争归咎为是石原慎太郎的阴谋。
这些“对我方有利”的言论,的确很符合中国媒体的报道口味,但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容许与*政*府*立场截然相反的言论出版、传播会遭遇批评,但却鲜有人认为那是给国家抹黑的卖国行为,恐怕也正反映了一个正常社会的强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中国在允许媒体引用这些言论的同时,是不是也应引入日本社会对这些言论的有力反论呢?毕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都懂。
(责任编辑:杨光)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23: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决靖国神社问题的关键
2013年,日本股市以历史性的走高表现收官。相比2012年终收盘价格,2013年的股价上升率达56.7%,为41年来最高。首相安倍晋三也开创历届首相先河,出席了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年内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纳会”。他在仪式上笑称“新货币政策让日本经济重回增长道路。将努力让经济步入良性循环”,强调将继续着力于推进货币政策。
安倍担任首相以来,推行的经济政策带动企业业绩恢复、日元贬值和股市上扬,受到较高评价。安全保障方面则纠正了民主党执政时的失误,将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推上了解决之路,表现可圈可点。
然而,外交方面则留下了诸多课题。特别是在与中韩两国关系改善尚无进展的情况下,安倍于2013年12月26日突然参拜靖国神社。与中韩两国的对立已成必然,就连一直作为同盟国强化双边关系的美国也表示“失望”,此事也可谓是减分对象。
虽说在此时强行参拜是出于个人信条,但应该也预想到了周边国家的反对。可安倍为何选择在此时进行参拜呢?
与首相关系密切、以保守论调著名的《产经新闻》27日晨刊中报道称,安倍早在10月就已决定参拜。据悉,与安倍聚餐的友人询问其“是否参拜”时,安倍淡然答道“年内必将参拜”。
据《产经新闻》称,安倍已彻底考虑过参拜靖国神社带来的负面影响。若进行参拜,必将招致中韩两国的强烈反对。同时,不希望东亚地区再起波澜的同盟国美国也会有强烈反应。即便如此,*政*府*相关人士称“首相考虑了诸多情况后认为此时最佳”。他还称“普天间机场的搬迁问题已有进展,‘日美关系不会从根本破裂’(语出日本外务省干部),因此首相判断能够承担与相关国家关系紧张带来的风险”。
安倍在就任首相以前就将“参拜靖国神社”写入竞选公约。在众院选即将开幕的2012年11月举行的党代表讨论会上,安倍就上次在任首相期间未能参拜表示“极度遗憾”,称“对英灵表达崇敬之情竟遭外国不满,不能理解。该考虑日本领土内有没有地方是首相不能去的”,一表强硬态度。
曾被中国媒体评价称“比小泉更小泉”的安倍保守倾向强烈,始终主张首相应参拜靖国神社。然而第一次担任首相期间(2006年-2007年)重视改善与中韩关系,未进行参拜。据12月28日的《日本经济新闻》称,安倍在2007年曾考虑在春季例行大祭上秘密参拜。因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当时访日,安倍未能如愿。然而安倍在当年夏季参院选举中铩羽而归,在秋季例行大祭的参拜机会到来之前就匆匆卸任。对于吸取第一次执政失败教训,赢得自民党总裁选举和参众两院选举的安倍来说,参拜已不是“去不去”,而是“何时,在何种时机去”的问题。
针对安倍的此种想法,美国一直暗示其不要参拜。2013年10月3日,访日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和国防部长哈格尔参观了靖国神社附近的千鸟渊战殁者公墓并献花。日本首相和防卫相在访美时,有参观追悼国家军人的阿林顿烈士公墓并献花的惯例。据悉,美方高官指出千鸟渊与阿林顿烈士公墓最为相似,认为参观这里比参拜靖国神社更为妥当。
去年冬天安倍派首相助理卫藤晟一赴美,就参拜一事试探美国的意向。据《产经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出席会谈的美方人士面露难色称“觉得不能得到理解”、“奥巴马*政*府*如此看好安倍*政*府*,有些得不偿失”。可以说本次参拜是一场考虑了对中韩、甚至对美关系的影响之后的赌注。
其实,认识到负面影响却大胆行动的“安倍式作风”在去年12月《特定秘密保护法案》的通过中也有体现。舆论认为法案将剥夺言论和报道自由而大加批判,国会周围也连续几天举行了反对法案的示威游行。然而自民党和公明党却故意无视反对之声,强行使法案通过。法案成立后共同通信主持的舆论调查显示,内阁支持率瞬间跌至47.3%,跌幅为10.3%,显示了国民对法案的强烈不信任感。
安倍本次参拜后,美国不仅使用“失望”这一强烈措辞,还指出“将关注首相再次确认其对过去的反省和对日本和平的决心的表现”。据《产经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内部也有观点认为“这是美国为阻止安倍反复参拜而发出的信号”。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也在12月30日称“对日本领导人采取加剧与近邻各国紧张关系的行动感到失望”。
与此同时,她也称“日本是重要的同盟国和友好国。日美在各种问题上都是关系紧密的伙伴,这点是不变的。我们计划就有分歧的问题继续进行对话”,表明认为此事不会对日美总体关系产生影响。美国众议院前议长哈斯特尔特也称:“对为国捐躯的士兵表示敬意,这是各国共通的。安倍的行动和别国领导人的行动并无不同”,和对外的批判声音相比温和不少。然而,美方的反应必将影响明年以后可否参拜。
我们再来看看日本国内的观点。安倍在“脸书”上的一条评论“决心建立一个不再让人饱受战争之苦的时代,发誓不再发起战争”获得了7.9万人次以上的“赞”。然而更能反映多元意见的舆论调查中,对安倍的参拜则喜忧参半。共同通信在安倍参拜后的28、29日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需要考虑外交关系”的被调查者占69.8%,大大超过认为“不需考虑”的25.3%。关于参拜,认为“好”的被调查者占43.2%,认为“不好”的意见则占47.1%,批判的观点依然占上风。
我们再来看看主要报纸的报道。平时对安倍*政*府*评价相左的朝日、读卖两大报纸的社论在这一问题上竟观点一致。读卖在27日的报纸中指出:“参拜靖国神社之所以称为政治问题,是由于里面合祀着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被处死的前首相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还建议称“现在的靖国神社对天皇还是对外国要人而言都很难参拜。需要以无宗教的国际追悼设施的建立为中心,讨论建设谁都能不存芥蒂进行参拜的设施”。
朝日也在当天“非常明显,对于甲级战犯的政治家的执着是引起了所有问题”,指出“建议新建一个能平等地追悼军人,还有遭到空袭、**爆炸和地面战争而身亡的平民百姓的设施”。
执政党公明党首山口那津男也呼吁建立国立追悼设施。关于该设施,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时代的2002年、时任官房长官福田康夫的私人咨询机关也建议称“有必要建设无宗教的永久国立设施”,但没有进一步讨论。
关于甲级战犯问题,天皇的参拜也为此事烙下阴影。笔者以前在名为《靖国神社之‘结’》的文章中也指出了这一问题。2008年《日本经济新闻》揭开了被认为是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所写的“富田笔记”的存在。内容显示,昭和天皇对1978年甲级战犯的合祀表示强烈不满,事实也证明昭和天皇和今上天皇在甲级战犯合祀后并未参拜。现在的靖国神社并不一定能得到国民理解,原因也在这里。
自民党内部方面,2012年9月,时任干事长石原伸晃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称“让靖国神社变成天皇陛下能参拜的神社,这是很重要的”,表达了同现任干事长石破茂相同的见解。为了解决问题该如何决断?回答已经清晰。吸取过去的历史中得到的教训和反省,创造与国际社会和谐相融的新传统,我相信日本拥有此种智慧。
【编辑按】有关靖国神社及中日关系,《大家》诸多作者都曾撰文,有兴趣的读者可移步相关专题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23: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媒称中国支持非洲有远见 遗憾日本无大国眼光
  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日本驻南非大使馆位于城市边缘,而不是像中国和美国一样位于总统府旁边。这是日本在非洲影响力的缩影。安倍是8年来首次访问非洲的日本首相。在日本的历史上,访问过非洲的首相也只有他与森喜朗、小泉纯一郎3人。
  日本道纪忠华智库首席研究员庚欣对《环球时报》说,日本过去忽视非洲,与其战后定位有关。日本国家功能不完整,是经济大国,外交政治小国。过去,日本也看不起非洲。如今,日本发现非洲在多边场合、能源等方面作用重大,迫切需要与其发展关系。由于历史上不重视,日本现在很羡慕中国的非洲政策。
  日本媒体数次评价中国有远见,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早早打好基础,遗憾日本没有这样的大国眼光。
  美国《华盛顿邮报》9日称,安倍把非洲看做“日本外交新前线”,但日本的外交努力都掩盖在中国对非洲大宗商品进口、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阴影下。美国学者说:“当我们观察亚洲与非洲关系时,几乎每个人都在讨论中国,而不是日本。”
  在非洲的《环球时报》记者也深有体会。记者2011年刚来南非时,还有人问是不是日本人,但现在已经没人问这个问题。日本在非洲的影响主要是汽车,《环球时报》记者走过的非洲10多个国家,见到最多的与日本相关的东西是日本淘汰的二手车,在肯尼亚,日本二手车占到一半以上。记者曾与非洲朋友讨论过日本在非洲的影响,他们认为,日本在一些高精尖技术上对非洲影响较大,尤其是电器和汽车,另外,日本对非洲援助虽然在下降,却仍是主要援助国,而其他方面日本没什么影响。
  《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到,日本基本不在非洲人重点讨论话题之内,因为日本人在非洲很少。打开在非洲具有重要影响的博茨瓦纳全非网,最新几十条非洲与亚太关系新闻中,百分之八九十与中国有关,要不是安倍访非,难得见到一篇有关非洲与日本的报道。
  科特迪瓦“阿比让新闻网”评论称,日本希望在非洲和中国争夺市场及影响力,但中非贸易额占非洲外贸总额比重13.5%,而日本只有2.7%,因此日本在非洲挑战中国经济影响力难度很大。
【环球时报驻日本、南非、德国、加拿大记者 李珍 苑基荣 青木 陶短房 环球时报记者 王跃西】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23: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安倍会不会下台?
统计我在过去一年各个专栏的文章,其中关于安倍首相的文章大约有70篇,占所有文章的总数的约31%左右。这一系列从安倍上台以后的日本的经济政策,外交政策,甚至安倍的家庭内的矛盾,来全面地分析安倍这个人物,应该说对于安倍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当安倍参拜完靖国神社以后,很多人中国国内的评论家说,安倍不光得罪了中韩,而且也得罪了美国。美国大使馆(之后美国国务院)都发出了对于安倍参拜行为的失望的声明,又加上消费税要施行,于是专家们得出结论:安倍将在2014年初要下台的结论。那么这种结论是否正确呢?
我认为安倍这次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不但不会使自己政权倒台,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会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把自民党党内以及日本朝野的右翼势力,民族主义势力团结到自己周围,或许还可能有长期维持安倍政权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看安倍参拜对日美同盟的影响,也就是美国因素会不会促使安倍提前下台。当安倍参拜完靖国神社以后,美国驻东京大使馆马上就发出一则声明,表示对安倍的行为很失望。不久美国国务院也发表了一条内容接近的失望声明,可以说在美国方面的心情与内容指向很清楚。
美国的声明在日本国内引起很大的争论,到底美国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对于.增加与邻国的紧张行为的举动很失望。”同时,美国方面还补充:“在意见不同时,双方的很真诚地交流是强有力伙伴关系的最好证明。”日本国内的自民党议员认为,这里的失望是一种遗憾的表示,而不是美国强烈意志的反映。
根据日本媒体的搜索,在最近20年时间,美国国务院声明中有失望的词语也就是4-5次,都是与美国或者盟国利益有相违背,以及对于地区稳定有影响时,美国方面才提及这个单词。如俄罗斯新的导弹计划,以及对某些国家的人权状况发表担忧时,都是用了这个单词:disappointment。
为什么美国要用这个词?因为现在的时期很敏感。2006年小泉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时,美国都没有任何表示。现在的相同的参拜行为却用词这么重,是安倍的参拜行动打乱了美国的行动计划,也就是美国的重返亚洲的布局。
在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之前,日美两国就美军在冲绳的普天间基地的搬迁事宜达成了协议,这个过去近20年的悬案在安倍任内有了重大突破。应该说针对这个结果,美国是非常的高兴,特别是美国的国防部对安倍内阁评价很高。所以可以比较美国国防部对于日本方面决定冲绳县同意搬迁的欢迎声明(一篇长文),以及美国国务院的简短的失望声明(三行字)。哪一个重要一目了然。
所以,美国的失望是有限度,也是给另一个亚洲盟友韩国作出一个姿态。如果美国不搞平衡的话,韩国的离心倾向将会更加明显。但是与日本的同盟关系才是主旋律,安倍不会因为参拜靖国神社而遭到美国的惩罚,这从美方的行为中可以解读。日美同盟只会加强,而现在力推日美同盟的安倍也是美国,特别军方很欣赏的领导人。
换一句话说,现在日美同盟是实际利益上的战略关系的同盟,而美国简短的失望声明是美国仅存的道德与价值观的反映。也就是美国重返亚洲是美国的核心利益,而这个时候美国更加需要安倍。
其次我们看安倍的参拜行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从日本*政*府*刚发表的几项数据来看,只要安倍能够继续维持日元贬值的态势,安倍在日本国内政治中的地位将无人可以撼动。
今年日本很多企业突然由赤字变为黑字,这并不是企业家会变魔术,而要归功于日元贬值。就拿丰田公司的例子,只要日元每贬值1元钱,丰田公司将有数十亿日元的利润,所以当日元与美元的汇率由81:1变为105:1时,其中的利润增长令人惊讶,所以那些以出口为主导的企业是忠实的安倍粉丝。
日元贬值不仅仅是大企业的狂欢季,也是日本旅游的旺季,根据资料,2013年来到日本旅游的人口超过1000万,其中8月份开始来自中国的游客猛增,而日本前往中国游客减少,这样就形成了外汇的入超,也是安倍获得来自零售商以及中小业主支持的原因之一。
就算四月份的消费税上涨问题,安倍*政*府*正在追加预算,迫使各个企业趁业绩好的时候给员工加工资,这样来抵消税率上调的冲击。
因此现在就说经济问题肯定会使安倍下台,这样的结论比较简单粗暴。
最后能使安倍下台的就是政治因素了。这里所说的政治因素不仅仅指政治问题,而是指政治家的品德,或者有悖政治家应该遵守的法律,道德底线。
单从议会内的议员人数,执政的自民党占有绝对的优势(执政联盟占有四分之三的优势),任何在野党的弹劾议案都不会起作用。但是如果爆出丑闻,这会动摇安倍的执政能力。在安倍第一届*政*府*时,表面上安倍是因为急性肠胃炎辞职,实际上是当时在野的民主党获知一个重要情报——安倍接受外国人的献金。(注:日本法律规定,日本政治家不能接受来外籍人士的政治献金)安倍察觉这个问题以后,以退为进,抢先辞去了首相的职务,使自己政治上不遭受诟病。
那么最近会有与安倍不利的内部消息泄漏出来吗?其实,日本政治中的各种内部受贿情报的外泄都与政治斗争有关。例如:最近东京都知事猪濑辞职有关的德州会献金事件,这个德州会是一个医生组织,在日本全国各地都有下属的分会,一直是支援自民党的外围组织之一。在去年的总选举中这个会也推选出自己的候选人当选为议员,并且给各个地方组织,以及议员好处费,希望他们能在以后的政治中给于德州会的医生照顾。
而东京都知事一直是日本自民党希望得到的位置,所以在知道德州会向地方首长贿赂名单以后,率先对东京都知事发难,目的就是逼迫猪濑知事辞职。而其他在名单上的政治人物并没有太多涉及,其中就有最近突然改变立场,同意美军基地搬迁的冲绳县知事。
在猪濑知事一辞职,所有追究政治献金的活动都突然消失,媒体(报纸,电视)的注意力也发生了改变。本来大家猜测,德州会与安倍首相关系很好,会不会也向安倍首相有贿赂(献金)行为呢?目前看来这个谜团将不会很快解开。除非幕后政治人物,真的想更换日本领导。
按照安倍的预想,2014年会进行宪法第96条的修改,要更换或许等他修完宪法以后,日本政坛可以走马换将。
在日本与中国关系发展到最差之时,不能简单从一个举动,或者一句话就来判断对方国家领导会下台,更忌讳用这个方式来说明己方政策英明,这样的作法简单说就是意淫。当美中两国首脑在40多年前第一次会面时,当时中国最高领袖就把这种简单贬低行为比喻为:放空炮。
安倍首相终有一天会离开,但这将有可能是一个个人决定。换下一个安倍以后日中关系就会突然变好吗?所以那些赌安倍2014年要下台的、或者意淫安倍要下台的某国官方,或者媒体,不要用这个思维去误判日中关系。记住不要低估对手,不要低估日本这个民族。
(责任编辑:王晶)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23: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天皇告御状带来的麻烦
最近在游园会上,参议院议员山本太郎(无党派)向天皇陛下递交了一封书信。引发日本社会的一片批评之声,甚至有人要求山本辞去议员之职。但是,我反倒想问——给天皇递信这事儿,究竟哪里有问题?
在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力主“脱核电”的山本太郎意外高票当选,这也是他首次当选参议员。他曾以特立独行的言论和表演(注:山本过去是一名演员)而闻名。
山本太郎在最近的游园会上,与天皇、皇后寒暄之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书信递交给了天皇。
关于这封信的内容,山本自己解释称:“作为个人,我只想将那些健康受损以及遭受核辐射的劳动者们被抛弃的实情转告给(天皇)陛下。”
山本的这种行为确实不恰当。
首先,根据日本宪法,天皇“不具备参与国政的权力和职能”。向天皇传递任何信息都是完全没有实质意义的。
山本身为国会议员,他的战场在议会。在议会中积极呼吁,是议员的本职工作。但向天皇递信就有违议员的本分了,无疑是违背常识的失当之举。
另外,游园会每年两次,分别在春秋两季举行。是天皇直接慰问社会各界活跃人士的重要活动。首要目的在于交流,当然不是个政治场合。
事情仅此而已。一部分国会议员和保守派的领袖们批评山本的行为“大不敬”。这就让我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了。
本来,日本不存在战前的那种“不敬罪”。天皇已不像战前那样是降临在人间的神,而是一个人。当然,天皇的地位值得尊敬,很多人非常崇拜天皇。可是也有不少人或对天皇毫无兴趣,或不尊敬天皇,甚至认为应该废除天皇制等等。将这样的想法通过媒体、博客或Facebook等媒介表达出来,也是宪法中“言论自由”所保护的范畴。
假如山本在游园会上,强拉硬扯地抓住天皇的胳膊向他抱怨什么的话,可能算某种形式的重大问题,这好理解。然而,仅是毕恭毕敬低下头来向天皇递交书信,可不算对天皇态度失敬。只是,山本个人缺乏一定的常识。仅此而已。
反倒是,那些动辄给山本扣上“不敬罪”的帽子、逼他辞去议员职务的人,以及对此大加赞赏的氛围在日本社会蔓延的状况令我感到恐怖。
另外,有人批评山本的行为是对天皇进行“政治利用”。可是说起“政治利用”,无论自民党还是民主党,过去时任当权者都曾有过试图有组织地利用天皇的先例。
例如,2009年12月,民主党政权的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不顾宫内厅反对,以打破惯例的形式,促成了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天皇举行会晤。
今年4月,安倍政权在冲绳各界的一片反对声浪中,举办了“主权恢复日”庆典,并邀请天皇、皇后两位陛下出席。庆典结束时安倍首相等人还高呼“天皇陛下万岁”。上述这些事例究竟算不算对天皇的政治利用目前存在一些争议,但比起山本的递信行为,上述事例远远包涵了更重大的意义。
战前的日本,天皇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手握统治大权。出于对那段历史的反省,战后天皇成为“统和国民的象征”。而当今日本,如此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政治的世界里正在发生动摇。
天皇夫妇在3.11大地震后积极视察灾区、勉励灾民,这样的姿态让全体国民都深深感动。正因为这种亲民姿态以及稳重和蔼的禀性,人们才会对天皇寄予过大的期待,乃至出现山本议员的那种举动。
据说山本后来收到了很多恐吓信,甚至在信封内装有刀具。在此情况下宫内厅也罕见地表示,“天皇陛下得知山本遭到死亡威胁后,感到十分担忧”。天皇以这种形式发出讯息实属罕见。
这或许应该理解为,天皇本人体察到社会上的不和谐氛围,借体恤山本议员之机,对世间万象发出了自己的忧虑之声吧。
(责任编辑:王晶)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23: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天皇被送上法庭
—— 评电影《终战的天皇》
8月5日,笔者在东京的电影院观看了期待已久的电影《终战的天皇》,这部电影自3月份在美国上映后便热议不断,7月27日在日本上映后的头两天即斩获票房1.8亿日元,可谓叫好又卖座。
整个电影是以冈本嗣郎2002年出版的《拯救天皇陛下》为蓝本改编,故事情节是以二战刚结束后不久的日本为舞台,围绕着驻日盟军司令部(GHQ)如何判定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展开。电影伊始,便是麦克阿瑟领导的GHQ开进无条件投降的日本,以“占领”之名实施国家管理,并希望将日本引向“民主主义”体制。为求新生,麦克阿瑟首先要做的便是清算过去,即逮捕战争责任者,并进行国际裁判。但这却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处理昭和天皇?应不应该逮捕并对其战争责任实施裁判?
在当时,国际社会和美国的司法部门强烈要求逮捕昭和天皇,认定天皇负有不可推卸的战争责任,GHQ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但谨慎的麦克阿瑟深知他的任务是对战后日本实施有效的管理、并将其引向民主体制,如何处理昭和天皇关系到这一任务能否实现。
然而,他又不想承担不逮捕天皇可能造成的历史过失,于是命令“知日派”准将斐勒斯展开秘密调查,由其给出应否逮捕天皇的判断意见。
斐勒斯在调查的过程中,直接面见了多名日本皇宫负责人、*政*府*前阁僚及军方将领,包括东条英机、近卫文麿、木户幸一、关屋宫内次官等关键人物。其中,与侍奉昭和天皇的关屋宫内次官的密谈是在皇宫内取景,这让《终战的天皇》成为全球第一部获准在日本皇宫内取景拍摄的电影,而这恐怕得益于制片人奈良桥阳子,因为她便是关屋宫内次官的亲孙女。
通过与这些人的直接对话,昭和天皇在战争问题上的作用被含蓄地刻画了出来。尤其是当斐勒斯问到“天皇同意了战争的发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吧”时,这些大人物们无疑都表现得讳莫如深,暧昧表示“诸多事并不是非黑即白那样简单明了”,他们都难以对天皇在战争问题上负有责任加以否定,但在保护天皇、力主天皇应避免被裁判的问题上却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天皇在战争的发动上存在迫不得已的无奈,而在“终战”问题上起了关键作用。
影片让人深刻地意识到,欧美与日本在理念上的差异,其实就连以“知日派”著称的斐勒斯准将,也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忠诚、信奉等观念难以深入地理解,但他能明白日本人对天皇所抱有的深厚的信念,虽然这在他看来有点不可思议。最终,斐勒斯向麦克阿瑟提交的报告认定:不应对天皇实施裁判,应保留天皇制,让天皇继续成为日本的象征,如果强力废除天皇将会导致日本全国大乱,占领政策将难以成功。
对此,麦克阿瑟显然还是按照西方思维、下意识地问“这一结论的证据是什么?”,斐勒斯回答“没有证据”,麦克阿瑟愤怒地说“你让我拿着一份没有证据的调查报告,去说服司法部那帮家伙?”,斐勒斯继续回答“我们即使再花费几十年的时间,恐怕也难以找到证据,或许我们永远都找不到这样的证据。”的确,向西方人证明他们眼中的“人”——天皇对日本而言却是不可思议的存在、在军队和民众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恐怕是不可能的。
麦克阿瑟终于明白了斐勒斯的意思后,决定直接面见天皇。据记载,昭和天皇与麦克阿瑟共进行了十一次会见,而电影仅选取了1945年9月27日的第一次会见。在电影中,天皇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麦克阿瑟下榻的美使馆,事前约定的礼节被麦克阿瑟人为地打乱,就座后天皇主动开口说道:“对战争中所有的政治、军事决定和行动,是我、而非我的人民负有全部的责任,我自己也任由阁下代表的盟国裁决。”麦克阿瑟回复道:“战争责任需要追究,但我需要你的帮助,需要与你一起思考、推动今后的日本应如何建设。”电影在此收尾,后来的发展众所周知,战后日本在GHQ的帮助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皇制得以保留,天皇免于惩罚,但也从“神”降为“人”,成为形式上的象征天皇。
但笔者在观看这部影片时就在想,如果当年负责调查的不是斐勒斯,或者他得出的结论不是那样,而导致天皇被逮捕、裁决,历史将会怎样?日本是否真的会发生大乱?从而造成美国担心的苏联趁机而入,让日本像德国那样遭到分裂、并一半性质变成“共产主义”?当然,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能见仁见智。
归根结底,历史不容假设。当生在今天的我们苛责美国当年没有彻底清算天皇时,恐怕忽略了当年若彻底清算的话,世界局势恐怕将与现在大为不同,或许更好,但或许会更糟。但正如制片人奈良桥阳子所言,“美国对日本、韩国、越南、阿富汗、伊拉克都实施过占领,但只有对日本的占领政策大获成功。为什么只有在日本取得了成功呢?”这一问题,无疑将继续引发世人思考,而美国当年对天皇战争责任的处理,也无疑会继续引发争论。
而也正如影片的另一位制片人GaryFoster所言,“描绘战争本身的电影很多,但描写战争结束后重建和平过程的作品却很少”。这部影片不仅参照保存在东京第一生命大楼6楼的麦克阿瑟工作室再现了办公室,而且美使馆、天皇在战争期间作为临时住所的防空洞、曾作为神风特攻队训练场的厚木机场,麦克阿瑟到达厚木机场时搭乘的飞机机内场景等,都得到了精心还原。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抽空一看,当然前提是,大陆允许上映的话。
(责任编辑:王晶)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23: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想靠外交压倒中国
—— 安倍积极外交背后的故事
安倍在2013年差不多访问了29个国家,据说,他一个人出访国家数超过了中国领导人2013出访国家总数。其频频出访的收益是:“就算日本不能获得订单,也不会让中国获得”。
————————————
文/桥本隆则
一直说安倍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的领导人,在重新执掌政权以后,对前政权以及之前日本*政*府*的很多做法进行改变,其中的一件就是加大了对外访问。一般的日本首相每年的外交出访次数是有限定,原因是日本的首相都是从日本议员中选出,所以首相根据规定如果无特殊情况一定要参加议会的各项议案的审议。当安倍刚上台时就抱怨:因为在国内议会中无休无止的议案审议,让日本丧失了很多国际机会。
安倍上台后为日本外交绝地反击,在2013年一年差不多访问了29个国家,有的国家甚至去过两次,在2013年年底,一家日本报纸对安倍的一年的国际外交总结中透露,安倍很自豪地认为,2013年是日本首脑在外交中收复失地的一年,他一个人出访国家数超过了中国领导人2013年的出访国家总数。
我认为安倍外交2013年的主要功绩有两个:一是通过对东盟的密集访问,加强了日本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日本在经历近20年的经济低速成长以后,需要有个外部的市场来支撑日本的经济恢复,这个市场要大,并且与日本的关系良好,于是日本首选东盟。
最初的目标是刚刚经过政治变革的缅甸,安倍内阁的重要阁僚都曾经飞往缅甸,开展安倍的积极外交。一时间,日本外交的重心就是缅甸的舆论也在形成。很多投资顾问公司,企业,以及相配套的服务设施都前往了缅甸,同时日本还把ODA大量的资金送往缅甸,外界把这样的攻势看作官民合作的银弹外交。
开始时,好消息不断传来,在安倍的外交斡旋下,日本各大公司或许会获得来自缅甸的大量定单,甚至有些日本媒体还把缅甸称为亲日国家。根据当时外界所知,日本*政*府*期待拿下两大缅甸国家项目:缅甸仰光国际机场的扩建,以及缅甸国内通信网的构筑。这两个是国家级大工程,日本方面若一举夺下,不但可以获得收益,而且还可以树立信心。当开动了宣传机器,投下了巨额资金后,这两个项目突然从日本民众眼中消失。日本*政*府*、媒体都不再提这件事情,为什么?因为日本方面竞争失败,订单飞走了,安倍的首脑外交也失败了。
当然安倍的外交也有一些成功,这就是“就算日本不能获得订单,也不会让中国获得”,这也是安倍外交的最低底线。今年9月左右,中国军工曾经有一个大单的意向签订,这就是中国的中远程防空导弹红旗9的出口土耳其的合同签订,虽然不是最后的合同,也震惊了世界军工行业。
日本在这方面坐不住了,在草签合同不久,安倍首相飞抵安卡拉,与土耳其首相埃尔杜安会面,希望土耳其停止进口中国的防空导弹。并且同意土耳其可以与日本开展军事合作,虽然日本武器出口三原则存在,安倍还是绕过这个障碍,暗示日本与土耳其的战车引擎研究可以迅速开展。
同时安倍还向土耳其许诺,为土耳其提供低息贷款,帮助土耳其改善其交通状况,现在日本企业已经进入土耳其的交通建设项目。包括地铁的建设,港口的建设,所以土耳其也不想得罪日本这个财神爷。所以中国的防空导弹的出口订单,就被土耳其方晾在一边。
日本国内对于安倍频频出访而不参加国会的审议的行为意见还是很大。但是这种意见都没有成为一种气候,原因就是安倍首相的出色的口才,这次安倍再次回到权力中心,学会了一样很重要的事情,说漂亮话。中国有一句俗语:吹牛不上税。
安倍现在每一项活动都是有一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说明,使你都不能有理由反驳他。安倍的频频出访也是这样。他说这是提高日本形象,为日本经济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工作,并且他还举例子,中国领导人每年频频出访,使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增加,所以日本要超过中国,领导人一定不断出访。
但是现在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阻止了安倍的脚步。根据日本内阁官方的消息,安倍首相因为在2013年频频出访,把首相的外出住宿预算全部用完,这样日本外交也到了首相没有钱出访的境地。据传今年1月的安倍即将出访非洲,中东以及印度的行程,就因为没有钱,要想办法从其他的项目资金中支取,然后等补充预算下来后归还。
现在日本首相的每年的外国访问经费大约每年3450万日元(约合230万人民币),按照一般的情况这笔预算只有多出来,而不会不够用,现在日本预算年度还剩下3个月时间(注:日本预算年度,是从每年的4月初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底为止)预算已经全部划完,太出乎一般人的预料。
关于2014财政年度,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已经指示,要求增加预算,充分支持首相的外交活动。所以4月份开始的新的财政年度,安倍首相的外游预算增加到4070万日元,针对这个预算金额,已经有人担心,会不会到2014年10月份就全部使用完。因为安倍2014年的外交预定已经公布,新年度主攻欧洲,这样花费将更大。
安倍的积极外交的目的就是为了日本国家利益,所以反对安倍外交的声音并没有形成一股力量,对于安倍虽凭巧言鼓动,却几乎没有结果的外交周游,日本国民必须要清楚这一点: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对抗而对抗的外交将是失败的外交。
(责编:贾嘉)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