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楼主: 郝前延

[山东省] 郝氏后裔N代世孙,前来求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 22: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郝治年 于 2014-8-2 23:02 编辑

作者: 郝大山    时间: 2013-4-2 20:21     标题: (三)莱州柳行族谱(第四届)的几点说明

莱州柳行族谱的第四次修订,是由我父亲郝维明与后辈郝治年完成的,跨度是1284-2001年。
其中内容:除去世系表52支外,文章共有5篇,分别是《千禧年庚辰族谱序》(郝治年)、《赓续郝氏家谱》(郝维明)、《柳行郝氏世系谱牒叙》(郝维明)、《后记》(郝治年)和《莱州市柳行郝氏修谱历次代表宗亲简表》。
再无其它内容。我父亲于2003年去世,这次修谱无论怎么说,都是到此为止了,任何的改动都不可能由原作者点头和授权了。
我想表明的有两点:
一、是我非常支持柳行族谱的继续修订,无论是谁都很愿意支持。比如同村郝肇发独自也修了一次谱,其中有很多值得族人注意的问题,郝肇发解决的很好,我既感动又佩服。但是,请后续修谱有族人再续修时,千万不要牵扯到我的家人,这其中主要包括我的父亲郝维明,我的伯父郝维新,以及我郝大山。如果我们有什么新的进展,会以我们自己的名义发表,第四届修谱已经结束了,请不要打着我们的旗号来发布我们非常反感的内容。只要不牵扯我们,一切都无所谓。
二、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一次。为什么我会这么紧张和不快?
因为,柳行村基本上是相当于小北陵,郝伯全公的身边后代从北陵主要搬到了柳行村。这里是北陵郝氏的祖宗眼儿,所以我们对传下来的资料,非常谨慎,因为其中有很多事,或是缺乏实事依据,或是分到外地的支流弄错了本源,已经不方便去说破这些事。我们能谈的,就是确确实实,准确无误的内容,这主要是指郝氏源流的问题,至于世系表,其中还是有点缺陷和不足。我们不愿意让分到外地的个别支流面上无光(因为他们弄错了祖宗),也不愿意让寻亲的族人找到的是莫须有的祖宗,族谱这个事情,不是文艺创作,我们要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族人。
所以,非常反感那些想拔高祖宗身份年代、想把北陵郝氏重新统一起来的想法。希望觉得我们保守或者怎样怎样的族人、宗亲能理解我们的心意。少扯什么文化不文化的,弄错了祖宗本身就是大逆不首的事情,还有脸给自己带高帽,真是太恶心人了。
至于前几届修谱的内容,并没有放到第四届族谱中,原因很简单,那是前人修订的谱,已经成过谱了,其中关于源流部分的考证,如果是百分之百正确的,那么这一届根本不需要再去费那么大事考证。前人成的谱文为什么要放到自己的谱中,这太不地道了吧?把前几届族谱及相关资料,原本是要形成一本《柳行郝氏族谱考》的形式来保存,可惜,我父亲已经过世,这个考也就不会存在。

前一段时间,有人找过我,要改动第四届修的这个谱,我已经表明了这些观点。请各位宗亲擦亮眼睛,也请有想法的人自重!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4-8-2 22: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郝治年 于 2014-8-2 23:01 编辑

作者: 郝大山    时间: 2012-10-22 11:30     标题:

(二) 关于郝伯全公、北陵郝氏及柳行族谱的几点说明

本帖最后由 郝大山 于 2012-10-25 09:00 编辑

本人郝大山,莱州市柳行村人,郝伯全公第二十代孙,见到一些通过网上以及手抄本、复印件等传播的关于山东莱州北陵郝氏的资料后,认为其中一些内容不妥。北陵郝氏,是郝氏的一个重要分支,尤其与华北、东北地区的郝氏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有必要在此澄清一些事情:
一、山东省莱州北陵郝氏的始祖,是出于枣阳的郝伯全公。伯全公于1284年离开祖居地,迁居于河北枣强,后留长子仁邦守枣强家业,携四个儿子东迁莱州(掖县),东迁过程中三子成通在当时的青州府入赘王氏家,公元1333年携三个儿子定居莱州北陵,伯全公去世后就葬在莱州北陵郝氏老茔地,因历史原因被毁,现在此处田地被西北障村民称为“郝家坟”。
二、郝伯全公的名讳和年代准确无误。柳行村郝氏是留在郝伯全公身边的一支后人,由四世祖迪、真二公开始迁入柳行。柳行离北陵很近,从四世祖开始到老茔地被毁前,每年过春节柳行村郝氏男性都要去老茔坟迎送家堂,现在村中七十岁以上的人都记得很清楚。伯全公墓碑上的名讳及墓志铭,柳行村的十几代郝氏男性不会都没文化,不会都看错。记谱、填影出错是正常的,可是当一个家族最重要的人去世后,他的墓碑是不可能出错的,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这一点。
三、山东莱州北陵(地名),是郝伯全公最早开发的,此前没有人开发和居住过。《掖县志》、《莱州市志》这些官方材料可以证明。现在北陵一路之隔的是西北障村,该村中的历史资料也可以佐证这点。那么,北陵郝氏,就是专指郝伯全公这一支,从未有过其它的北陵郝氏。
四、我父亲郝维明与后辈郝治年合作继修了族谱,除《莱州市柳行郝氏统谱》中的内容外,从未委托、授权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传播、发表其它文章。我所见到署名“郝维明”的文章,有的是前人作的,有的是别人托名,虽然大部分是真的,但是没人能辨别明白。我父亲修谱作考的原则之一,就是只收录有影响力的北陵郝氏名人,至少是县团以上级别的,不会自己去写赞美某人的专题文章。如有疑问请与我联系,我父亲已经去世了,请不要因为所谓的署名,不加查证就来对他指指点点。
五、我本人在公开场合与族谱有关的文章,目前只有这一篇。如果今后为郝氏宗亲们提供服务,我只会实名发言。对于寻根问祖的北陵郝氏后人,本人只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我对族谱的认识,称不上研究,更不是权威。

我对以上言论负责,持有所谓“珍贵资料”的宗亲,希望在对待北陵郝氏的不同意见上,能够亲自到莱州柳行、北陵实地调查、考证后再下结论,这样最合事宜。
祝愿郝氏各位宗亲身体健康、平安如意!欢迎大家到莱州共叙亲情!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4-8-2 22: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者: 郝大伟    时间: 2012-12-3 23:52     标题: 莱州麻渠仓北郝氏之祖

郝晏(霍云君卒于公元前260年)——郝莱——郝广——郝尚——郝伯通——郝瑗——郝夔——郝仲达——郝廉(字:子康)——郝玫——郝彤——郝爽——郝守亮(字:子廉)——郝远——郝长文——郝象麟——郝康——郝隆(坦腹晒书)——郝胜、郝正、郝顺——郝林——郝从纲——郝文孝——郝学宗——郝廻(江苏润州丹阳人)——郝破敌(被封为:新吴伯)——郝相贵——郝处俊(唐朝宰相)——郝朝瑞(号:智叟,字宏宇)、郝北叟、郝南容——郝尚明(字:象圣)——郝应符——郝闰父(娶唐李括之女)——郝暎魁——郝连荣——郝演——郝拯——郝济廉——郝潞芳——郝经邦——郝福昊(字:明照)——郝宏烈——郝伯全(公元1260-1358年,卒莱州北陵疃)——郝表正(公元1309-1399年)——郝仕举(公元1349-1427年)——郝玉(公元1374-1456年)——郝晖(公元1412-1478年)——郝志甫(四川绵州通判,监州,后迁回莱州定居麻渠,公元1442-1539年)——郝朝阳(公元1467-1544年,过继郝志明之子,郝昉之孙)——郝汝时(字:善行,公元1495-1569年)——郝宏宇(字:庭堂,公元1517-?)——郝添福(公元1547-?,现莱州市平里店麻渠郝氏之祖)——郝明照——郝乾(定居麻后),郝坤(迁仓北),郝星(迁仓北)
--------------------------------------------------------------------------------
作者: 郝子良    时间: 2012-12-4 08:06

这个帖子反映的信息很有价值,谢谢分享
--------------------------------------------------------------------------------
作者: 郝庆光    时间: 2012-12-5 19:16

本帖最后由 郝庆光 于 2012-12-5 19:18 编辑

请郝大伟宗亲!注明主贴来源........
--------------------------------------------------------------------------------
作者: 郝大山    时间: 2012-12-5 19:26

本帖最后由 郝大山 于 2012-12-5 19:36 编辑

感谢大伟宗亲提供的资料,经核对与山东莱州家谱资料相吻合,以上资料为寻根的同族宗亲提供了参考依据,您辛 ...
郝圣先 发表于 2012-12-4 19:25



   请问您从哪里得到的山东莱州家谱资料?是家谱还是资料?是哪位给您的家谱或资料?
  请各位不要再糟蹋我们北陵郝伯全公了,我求求各位放手吧,连我们在伯全公身边的这一支都不能明确知道伯全公之前的世系,请大家不要再凭所谓的“资料”来想像给我们找祖宗的祖宗了。
  希望关心北陵郝氏的宗亲和朋友们,伯全公以前世系的问题不是艺术问题,可以夸张和想像,再次求各位高抬贵手,请勿拿北陵郝氏的始祖郝伯全公开涮了!
--------------------------------------------------------------------------------
作者: 郝大山    时间: 2012-12-5 19:42

如果有哪位宗亲或朋友能拿得出1300年前的郝伯全公带来的家谱,并且经得起C14检测年代确实是1300年前的,鄙人一定当面向您跪拜!如果不是伯全带来的那本家谱,请免开尊口吧。
--------------------------------------------------------------------------------
作者: 郝圣先    时间: 2012-12-5 21:12


请问您从哪里得到的山东莱州家谱资料?是家谱还是资料?是哪位给您的家谱或资料?
  请各位不要再 ...
郝大山 发表于 2012-12-5 19:26



    不好意思,我是看了以前郝治年宗亲发给我的一些资料,所谓的《郝氏通书》,再也没有其它的资料或者家谱参考;为此深表歉意,我收回我的话。
--------------------------------------------------------------------------------
作者: 郝大山    时间: 2012-12-7 11:05

本帖最后由 郝大山 于 2012-12-7 11:10 编辑

回复 6# 郝圣先


    我得向您道歉,喜必失言,怒必失体,我失体了,让您见笑了。
   研究族谱是个非功即过的事,一定要谨慎。
   我非常支持族谱的研究工作,并对进行这方面的人充满了敬意。但是,我希望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在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以及展示相关资料时,一定要注上来源、出处、作者等等相关的说明,以供大家来参照和对照。
   如果什么说明也不做,直接抛出来,那么,请想一想,绝大多数的人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他们会认为这就是“真”的,那样就遗害无穷了。所以说,非功即过。
   族谱的研究,不能只盯着自己手头上的那些“资料”,这是个非常系统化的课题。正是因为不清楚才去研究,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不能唯人、唯书,要把眼界放宽广,比如:
   能和历史相对应、相符合吗?这需要很好的去研究一下相关历史,家庭的变迁总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
   能和中国文字的进化相符合吗?这需要好好的去研究一下文字进化情况,弄出来的或者对哪个书上抄来的人名,在他那个年代有这个字吗?
   ……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所以靠一、两个人的能力和常识,能把自己确定的部分搞清楚已经十分不易,如果追求完美,非要追到起点,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很多的专业人才一起努力,即使如此,也不见得有结果。

   对于前人留下的资料,一定要认真分析一下,遇到问题时,千万不能毫不怀疑地当作证据。比如,有“枣阳大槐树铁碓臼”和“枣阳大槐树铁碓臼村”两种记法,一般人都不会注意,认为就是个村庄,实际是这么回事吗?我们曾通过枣阳市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门的了解,其历史上就没有这么个村庄,而我们这传下来的记录得清清楚楚,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了这个“村”上,如果仔细地去查一下那个时代的历史,原来是个相当于现在的“移民局”的临时办公点,不光郝姓,好多的姓都是记录从这个地方来的,猜测了一下,大概是迁移凭证上的写法,原来的村都没有了,记的是迁出点。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旧资料里存在很多。古人限于当时的通讯、印刷(抄写)、交通、学识、思想等等,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如果我们后人不加思索地拿来就用,还去研究它干什么?所以说,我绝对不反对研究族谱,也不反对交流,而是非常支持,只是希望大家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千万别直接抛出来,一定要做好说明,这样的话,对也好错也好,会让大家先有个思想准备,以免出现先入为主,在问题上做些无谓的争执。
      最后,谢谢站长的大度,祝郝氏宗亲网在您的领导下越办越好!

作者: 郝大山    时间: 2012-12-7 11:34

回复 6# 郝圣先


    还是那句话,我支持所有研究族谱族史的宗亲来这里发表资料、观点和见解,其中也包括郝治年提供的资料,对所有的资料我都持欢迎态度。
  但是,请一定注意是什么来的,让大家知道这只是个研究成果。这样的话,对也好错也好,与祖宗无关,只与个人的水平有关了,但无论如何大家都会尊重你。如果是什么说明也不注,像个真事一样往网上一发了事,那就与祖宗有关了,对的我们感谢你,不对的那肯定要来批评你。
不要怪我多事,干了二十多年的工作,很多事情已经都想明白了,不爱管闲事了,但是,如果把我们的祖宗给弄错了,对不起,我不管别的北陵族人的态度,我肯定是要站出来说话的。
--------------------------------------------------------------------------------
作者: 郝圣先    时间: 2012-12-7 21:20


回复  郝圣先


    还是那句话,我支持所有研究族谱族史的宗亲来这里发表资料、观点和见解,其中也包括 ...
郝大山 发表于 2012-12-7 11:34



    赞同您的观点,换了我也会有所冲动的,请原谅的我的粗心之过。同时也呼吁宗亲们在发表信息时加以谨慎,注明出处、务必求实。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4-8-2 22: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郝圣先    时间: 2013-3-8 21:33     标题: 名门望族之上社郝氏

撰稿:爱琴海   编校:郝孔儒  

       在山川秀美,梨果飘香的山西原平(原崞县)梨乡同川上社村,矗立着一座明清风格的石券门楼,门楼上“晋贤故里”四个砖雕大字依稀可辩,是便是中华郝氏主流支派“晒书堂”堂主,东晋名士郝隆的故里。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伏羲氏的弟名骨,一说名省。骨的子孙在殷帝乙时有人名子期,被殷王封于郝乡(今山西太原)。子期和子孙在郝乡定居,其子孙以封地得姓郝。”据《上社郝氏家族史》中叙,其家族源于山西太原郝乡(今郝庄),为太原郝氏的嫡派分支。相传汉代郝夔(其孙为郝廉,字子康,被众多太原郝氏后裔尊奉为始祖)出任中郎将时,携家眷及族人驻守边关,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古崞县(今原平)一带,遂后以驻地为籍,世居郝家寨(今上社村前身)。祖上相传郝隆为郝夔的十五世裔孙。故现山西原平(原崞县)梨乡同川上社村是其故里,也是中华郝氏主流支派“晒书堂”的祖庭所在。

       据传郝隆生于西晋惠帝初(约公元291年),卒于东晋海西公末(约公元368年),终享古稀之寿。

明永乐版《太原府志·人物篇》载:“郝隆,字佐治,处士,崞县人。少博学,无书不读。七月七日,见富家曝晒衣服,乃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曰:晒腹中书耳。与族人世福同爨。诏复其家,名重一时。”

       乾隆二十一年修《崞县志》卷三,乡贤篇中载“晋公隆,辟为南蛮参军,杞乡贤有传,晋处士郝隆墓在县东一百里上社村”。

       光绪壬午年续修《崞县志》陵墓篇曰,晋南蛮校尉参军郝隆墓在县治东南七十五里铜川上社村。

       上社村隆公祠现存的清同治八年碑载:“先生讳隆,字佐治,东晋名士也。尝为征西官属卒,未得志。余考当时王、谢诸公皆温所辟,其后裔皆至卿相,为一代名臣。而公终生不遇未表,见士固有幸有不幸欤!《世说》载公轶事风流,旷达想见,其为人而佳话千秋,儿童尽悉。则亦足以不朽矣,又何必得志一时后为荣哉……”

       郝隆一生嗜书如痴,学富五车,名扬东西两晋,《世说新语》里就记有其三则故事,故里上社村曾建有“晒书堂”。

       郝隆先后生活于晋朝南北两地,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汉政权南迁,建立东晋政权偏安一隅。,郝隆率部分族人南下避乱。.他前半生在北方,后半生在南方,是江南郝氏“晒书堂”的开派之祖。因而,其后裔也分为两大支流,一支在山西晋北同川原籍,一支在江南安陆一带。南方安陆支族中,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唐朝宰相郝处俊。北方同川支族中,也有众多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同川赵村现存的唐长寿三年(公元694年)《为金轮圣神皇帝修故伽蓝之碑》中,就刊刻有11位郝姓功德主的姓名和官职。他们是:上柱国郝永师、郝仁楷、郝仁惠,为正二品勋官;上轻车都尉郝仕哲,为正四品勋官;轻车都尉郝士廓,为从四品勋官;上骑都尉郝仁喜,为正五品勋官;代州北楼屯官骑都尉郝泰静,为从五品勋官;骑都尉振师郝开云,为从五品勋官;果毅郝正路,为正七品武职;清凉府队正郝玄明,为正九品武职;五台县录事郝石生,为文职县吏。另外,崞县旧志将晋将军郝胜、金河东北路转运使郝俣均为郝隆后裔。同时刊载于志书中的还有金进士郝居简(为郝俣子),明嘉靖壬午科(公元1522年)举人、知州郝璋,嘉靖庚午科(公元1570年)举人、通判郝桂芳,清康熙丙子科(1696)举人、大同教谕郝操,乾隆戊午科(公元1738年)武举人、鸡鸣驿把总郝廷选,嘉庆甲子科(公元1804年)举人、曲沃教谕郝鹏翔,同治丁卯科(公元1867年)武举人郝鹰扬。以及明朝以岁贡生出任训导的郝大本、郝应熙,明岁贡生郝应荧、郝瓒、郝玳和清岁贡生郝生锐等。

      据了解,上社村的明朝以前的郝氏谱牒早已失传,清乾隆年间在重新整理族谱时,查上社村郝氏除大部为历代世居外,也有部分是认祖归宗后陆续迁入的郝氏后裔,新旧郝氏皆认同是太原郝乡(郝庄)支族,并一同供奉郝隆为其先始祖。故清乾隆年重修族谱时,便一并汇编入族谱。现如今人们已无法分清新老族人了。同川郝氏的定居历史距今已有2100多年,西汉至西晋末为15世,东晋至元末45世,明朝至今26世。同川郝氏以郝隆为先始祖启,至今已有71世。随着族群的不段扩大,氏族分支势在必行,现在同川地区有共同血脉,供奉共同祖先,同为”晒书堂”后裔的郝氏,主要分布在原平同川上社、南河底、南旺、观里、东山底等五村,人口共计约6500余众。

      上社村除留有“晋贤故里”石券门楼和郝隆衣冠冢外,还于清同治八年在郝家祠堂旁修建了”隆公祠”,祠门两旁曾置有木刻楹联:“为布衣有光东晋,作参军大振南蛮”。之外,上社村还有春秋战国时的古城遗址和古战场跌马沟,以及汉代文化遗址与郝家寨旧迹、金代书斋此君轩、元代壁画墓、明代岱山庙、清代古戏台等文物古迹。遍布上社村大街上的多处古代闳楼,更是这里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尽管如此,人们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曾经悬挂在同川南河底郝氏宗祠里的那副楹联:“赋娵鱼辨小草讽谢调桓名士清谈倾江左,生典午官参军晒书坦腹故乡遗址在沱东”。[楹联中, 典午为隐语。典的意思为掌管,司的意思也是掌管。午,按十二生肖午即马。所以,典午暗指司马。因为晋朝为司马氏王朝,所以,典午也指晋朝。]

       楹联短短的34个字,精辟地概括了郝隆的生平事迹,山西五台举人刘升瑛不愧为一支神来之笔!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4-8-2 22: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郝圣先    时间: 2013-3-3 15:12     标题: 郝隆与《兰亭集序》

作者:《晒书堂》郝隆后裔  郝孔儒

    在山水灵秀,果木飘香的山西原平(原崞县)市梨乡同川上社村,矗立着一座明清风格的石券门楼。门楼上“晋贤故里”四个砖雕大字依稀可辩,这便是中华郝氏主流支派“晒书堂”堂主,东晋名士郝隆的故里。郝隆(字佐治),生性诙谐、博学多才,满腹经伦,无书不读。为东晋时著名的饱学之士,他的许多轶闻逸事,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汉政权南迁,建立东晋政权偏安一隅。为避战乱,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众多侨州侨郡的设立,深刻地影响了东晋的政治面貌。同时,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随之迁往江南。东晋时期,为南下避乱,郝隆与众多名士高人侨居这里,经常聚集一处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浙江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聚集当时的社会名流高士,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主要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儿子献之、凝之、涣之、玄之、徽之等四十一人.郝隆有幸也参加了这次盛会。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 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中国古老 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一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就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被罚酒三杯。觞滞郝隆时因不能作,被罚三杯酒。喝完酒后郝隆随手拿笔写了一句“娵隅跃清池”。桓温问:“娵隅是什么东西?”郝隆说:“蛮人把鱼叫娵隅。”桓温不解问到“作诗为什么要用蛮语?”郝隆说:“我从千里迢迢跑来投奔你,才得了个南蛮参军,怎么能不说蛮语呢?”,众人听后哈哈大笑。郝隆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桓温不重视自己的不满,很是幽默。南朝?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第二十五排调篇就祥尽记载了郝隆的这一轶闻逸事:
{原文}   
 
      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一句云:“女取(jū)隅跃清池。”桓问:“女取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女取隅。”桓公曰:“作诗何以作蛮语?”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

       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风雅集会后,与会者把诗汇集起来,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篇序文,以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脍炙人口的《兰亭集序》。.它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文坛佳话。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后,过几天又把原文重写了好多遍,但终究没有在兰亭集会时所写的好。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汉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如果碰到和我想法一样的,(我)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4-8-2 22: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郝圣先    时间: 2013-3-3 15:55

郝孔儒简介

       郝孔儒,太原上社郝氏家族二十三世,文化程度大专,1942年7月12日生于祖籍上社村,幼年随母赴太原寻父谋生,曾就读于华北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国家大型一类军工企业:山西兴安化学材料厂(国营二四五厂)工作。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业务,热爱兵工事业,多年从事国防军事建设,有着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计划、经济管理经验,先后担任基层干部、处长、分厂厂长、部长等职务,现任山西兴安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组织和参与了多项国防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由于他出色的表现,多次受到国防科工委、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等上级机关的表彰。

     他热爱故乡,对家族有着深厚的感情,受族人重托,在担任“上社郝氏家族史”总编期间,与编委会全体成员一道不辞辛劳,查阅史料,呕心沥血。为家书的问世,各尽职守,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

     由郝孔儒宗亲快递的《上社郝氏家族史》一书我已经收到,待我抽出时间,陆续将上社家族部分资料发表到咱们网站,请宗亲们关注本站。《上社郝氏家族史》一书得以成功批量印刷,是我郝氏宗族的一件大喜事。《上社郝氏家族史》的完成,是你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四处奔波凝聚而成的;是你们智慧的结晶;是你们辛勤付出的成果。她充分证明了上社郝氏族人求真务实、精诚团结、乐于奉献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此向郝孔儒宗亲以及上社郝氏家族史编委会全体成员表示感谢,感谢诸位宗亲为郝氏家族作出的贡献!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4-8-2 22: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郝圣先    时间: 2013-1-13 16:43     标题: 中华郝氏“晒书堂”祖庭溯源

本文作者:郝孔儒  本文供稿:郝孔儒

感谢孔儒 宗亲提供资料!

      木且有本,水且有源。况人乎!人为万物之灵。正本溯源,光耀祖宗是吾辈之天职。荀子曰:“祖先者类之本也,无先祖而吾身恶出,即有先祖而不知某为吾之先祖,而吾身仍为识其何所出。”郝姓于何时而起?史载商代第二十七代君王帝乙封其子子期于郝骨氏故地——山西太原郝乡(今太原郝庄一带),其子孙以封邑为氏,是中华郝氏的主流支派,为当代海内外郝氏所公认的郝氏发祥渊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太原、晋中地区尚有郝庄、郝村、郝家堡、郝家沟、郝家寨等众多郝氏村落及郝氏文化遗迹,山西全省郝姓人口达30余万,可见山西太原是中华郝氏的发祥祖庭。

      从先秦到汉魏,郝氏主要繁衍于今山西太原、晋中及陕西、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并逐渐形成太原、京兆两大郡望。太原郡为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晋阳,其辖郡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管涔山以南、霍太山以北的太原、忻州、晋中地区。京兆郡为汉代首都长安“三辅之一”,其地在今西安至华县一带。

      从秦汉魏晋直到隋唐,郝氏名人多出自太原。如:秦上卿郝晏、其孙郝瑗为太原郡守,郝瑗子郝夔世居太原、西汉名士郝子廉,上谷太守郝贤,因从大将军抗击匈奴封众利侯、郝党封亭乡侯,三国时曹魏大将郝昭(太原阳曲人)封“杂号将军”。唐朝有中书令,一代名相人称“六翮相公”的郝杰(字处俊)。

      隋唐、宋元时期,郝氏族人已广布山东、四川、江苏、浙江等地。明、清时期,湖南、福建、东北等地也有郝氏族人散居。近代以来郝姓裔孙又漂洋出海,徒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及欧美国家。

      中华郝氏家族的堂号主要有:“太原堂” 、“晒书堂”、“丰文堂”、“三余堂”等,其中“晒书堂”典出自东晋名士、南蛮参军郝隆“坦腹晒书”的故事。其后裔均以“晒书堂”或“晒腹堂”为其堂号,尊奉郝隆为中华郝氏主流支派“晒书堂”的堂主。

     “丰文堂”典故出自元代名士郝经。郝经为山西上党陵川人氏,博学多才,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有《续后汉书》等,这支郝氏后人遂以“丰文”二字为其堂号。
山西既是中华郝氏的发祥祖地,也是郝氏名人荟萃,英贤辈出的中心区域,郝氏的郡望堂号“太原堂”、“晒书堂”、“丰文堂”,均源出于山西郝氏,山西确是中华郝氏当之无愧的祖庭圣地,是中华郝氏的根之所在,脉之所维。“晒书堂”堂主郝隆祖籍何处?“晒书堂”后裔的祖庭何在?是我等子孙需理清的大事。

      据考证,明代嘉靖、万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年间编修多种版本的《山西通志》,明永乐年间《太原府志》,乾隆二十一年修《崞县县志》,光绪壬午年续修《崞县县志》和乾隆年间续修的《崞县上社郝氏谱牒》均记载:晋代处士郝隆字佐治,世居崞县(今原平市)上社村,博学多才,无书不读,满腹经伦。七月七日,见富家曝晒衣物,乃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曰:“晒腹中书耳。”累世同居,望重乡里,诏复其家(免除各种赋税、徭役),为当地名门望族,人称“晒书堂”郝氏,也有的称之为“晒腹堂”郝氏。

      今山西省原平市上社村为其故里,大清同治八年,上社村郝氏家族为纪念和祭典先始祖郝隆,在其故居“此君轩”遗址上重修了“郝翁(隆)祠”。

      隆翁祠堂座落于上社郝氏家庙(即容房)左方,它正殿三间,左、右厢房各一间,正殿供有先始祖郝翁(隆)木制牌位一面,呈老兰底色,二兰为边色。祠堂院内植有柏树、丁香各一株,寓意隆翁祠堂“万古长青,百世遗香”。隆翁祠大门前两旁立有对联曰:“为布衣有艺东晋,作参军大振南蛮”。郝翁祠堂前原立有《晋处士郝佐治先生祠堂记》石碑一块,现已移至郝氏家庙。由于历史原因,现郝翁祠堂已被拆毁,遗址为今上社村学校和村委会大楼所占用。

     上社村地处原平市东部的同川地区与五台县毗邻,是原平市东社镇第一大村,村庄地形属丘陵区,丘陵起伏、沟壑纵横。 上社村西、北、东三面环山,北有龙尖山。东有金山,西隔河槽有龙尾巴山,南部地势开阔面对福寿山(主峰仅海拔876.4米,比上社村水平面略低)是其天然屏障,同河由西向东从村南边缓缓流过。上社村占地东西相距约5公里,南北长约6.5公里总面积约32.5公里。是当地著名的“风水宝地”。

      原平是全国著名的酥梨之乡,同川是其主产地,而品质又数上社最佳。每年春末梨果花香扑鼻,红白相间,秋来梨果挂满枝头,酥梨、红富士、黄元帅,黄紫飘香使人垂涎欲滴,据崞县志载: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设置铜川县时,已有上社村,可见该村立村久远。 上社郝氏世居崞县上社村(现原平市),世世稼穑齐家,励精图治,代代读书济世,效忠国家。为当地受人称颂的名门望族。上社村也是著名的古村落,村庄南北长东西短,古街古巷纵横,上千年的古树众多且枝繁叶茂。该村考古曾发现有多处战国遗存,特别是村内明清古建筑颇多,在全县亦属罕见。其主要有: 隆翁祠、郝氏家庙(容房)、关帝庙、岱山庙、二郎神庙、古戏台、大寺、娘娘庙、土地庙、龙王庙等建筑。村庄四周建有古围墙,东,南,西,北四门门楼尤存,遥想当年上社之恢宏气势和壮观规模。

      上社村“晒腹堂”郝隆后裔占全村人口的95%,2004年重修《上社郝氏家族史》和《郝氏宗谱》时。仅载入的郝氏子孙就有4803人(不完全统计),其中上社村现有郝氏子孙2800余人,祖籍上社而在外工作的郝氏族人则不计其数。

      据考,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先始祖为避战乱,率部分族人背井离乡南下避乱,郝隆被征西将军桓温聘为“南蛮参军”,寄居于润州丹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为郝氏“晒书堂”支系的江南始迁之祖。其子孙繁衍播迁,成为江南望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此有明确记述:郝隆七世孙郝廻任南梁江夏太守,遂家于丹阳徒至安州安陆(今湖北德安),为安陆郝氏开派之祖,其子郝胜(字破敌)为北周沔州太守,其孙相贵,拜滁州刺史,封甑山县公。相贵有子二人,长子处俊,次子处杰。处俊于唐贞观中进士及弟,承袭父爵,累迁吏部侍郎、中书令、检校兵部尚书,为唐高宗时一代名相,《新唐书》、《旧唐书》均为之立传。

      郝处俊虽家居安陆已达数世,但依据魏晋、隋唐时世家大族标示郡望的习俗,仍称“太原郝氏”,故历代《山西通志》、《太原府志》、《崞县县志》均将郝处俊收入“乡贤录”,列为太原名贤,郝氏族谱家乘也将之录为太原郝氏传人。郝处俊为官清正,临事敢言,曾劝阻唐高宗勿让位于则天武后,深为武后忌恨,因其一身正气,“操履无玷”,武后难以加害,及至武后临朝称帝。处俊之孙象贤为太子通事舍人,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后遂借故将其诛之。象贤临刑时极口大骂,揭露武后种种丑行。武后怒极,令其“寸磔而死”,并将其祖、父开棺戮尸。

      经此惨变,郝处俊子孙后裔和宗亲族属四处逃匿,有的逃回湖北安陆,有的散居于江苏南京、句容、苏州,也有的逃回原籍山西老家。江南郝氏曾一度沉寂,其传承脉络难以理清。另据江苏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郝嵩云修,光绪二十八年木刻本)记载,明朝初年苏州富户、郝氏“晒书堂”后裔郝贵四被迫从苏州阊门迁往江苏盐城,在盐都县葛武乡郝荣庄落户,是为盐城郝氏始迁之祖。

      郝荣庄地势低洼,常遭水淹,明代万历年间,乡人取土筑圩,庄东、西庄各留下一个人工小湖,后人称之为“日月双照”引为祥瑞。一条东西向的夹沟河穿庄而过,一座小巧玲珑的砖拱桥将南庄与北庄连成一体,宛如玉带围腰,被称为风水宝地。据传,郝贵四的第十五代裔孙郝嘉俊逝世安葬时,葬礼隆重,鼓乐齐鸣,适巧一只雄鹰叨鱼飞过,惊闻鞭炮声,鱼从口中掉下,正好落在鼓上,活鱼跳跃,咚咚作响。人称:“天鱼击鼓,大吉大利,其后人必定同将入相,振兴门楣”。及至郝嘉俊曾孙,今台湾政界要人、曾任蒋介石侍从室主任、台湾“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副主席”的郝柏村先生(郝贵四第十八代传人)显贵时,人称为先人风水显应。

      据族谱记载,郝荣庄郝氏与兴化郑氏世为姻亲,“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因幼年家贫,曾随舅父郝兼三在郝荣庄净土庵读书。1931年腊月初八,净土庵毁于火灾。1935年由董事郝遐倡议重修,并在正殿正脊上方刻有“民国二十四年晒书堂公建”十个大字,此题刻系郝柏村之父郝肇基所书,由此可以认定郝荣庄郝氏确是郝氏“晒书(腹)堂”宗支衍派,由此也确定郝柏村、其子郝龙斌(现任台北市市长),均为现原平市上社村郝氏后裔。现郝荣村尚存有郝氏宗祠及郝柏村故居。1999年郝柏村、郝龙斌父子曾携眷归乡祭祖省亲,受到当地*政*府*与郝氏宗亲热情招待。

      2004年上社郝氏族人历时三年,在清乾隆年间族人所修郝氏家族谱牒的基础上,续修“上社郝氏家谱”时,重新查阅了大量的古籍文献和大小家乘谱牒,对先始祖郝隆进行了认真地考证。

      查明永乐年间编《太原府志》二十卷文,人物篇二百一十页云:郝隆字佐治处士,崞县人,少博学,无书不读,七月七日见富家曝晒衣服,乃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曰晒腹中书耳,与世福,累世同爨,诏复其家,名重一时。
      阅乾隆二十一年修《崞县志》卷三,乡贤篇中载“晋公隆,辟为南蛮参军,杞乡贤有传,晋处士郝隆墓在县东一百里上社村”。

      查乾隆编《崞县志》卷四,古迹篇云:《此君轩》为同川晋处士郝隆所建,并录有明朝王钥题词一首,曰:


桂林名姓一枝新,万竹青青德有邻

渭上风烟分别派,山阳诗酒属闲人

心潮已可冰霜窟,眼界宁知花柳尘

山宣背从今看辉映,嫩香新粉四时香

(注:山宣实为一字,无奈字体不支持)

      据大清同治八年岁次己巳律中太簇毂旦所建“晋处士郝佐治先生祠堂记”,石碑中称:“先生讳隆字佐治东晋名士也”(现碑刻尚存)。

      经查阅光绪壬午年续修《崞县志》,陵墓篇曰:晋南蛮校尉参军郝隆墓在县治东南七十五里铜川上社村。

      本族二十世孙郝进业(满元),宣统三年摘录家谱曰:“始祖郝翁讳隆(字佐治号晒书古人),官至南蛮参军,村中有祠堂,葬于村南,墓前有石碑,墓后有塔。”

      目前,上社村东门石头门裙上砖匾额残存的《晋贤故里》四字仍清晰可辨,与隆翁祠堂石碑记载相吻合。

      另原平市南河底村郝氏为上社郝氏的重要分支之一,该村原有圣旨牌楼一座,上题有五台举人刘升瑛所赠联语一幅曰:“赋陬鱼辨小草凋谢调桓名土清淡倾江左,生典午官参申晒害坦腹故乡遗址在沱东。”
      从残存的族谱中知“晒书堂”郝氏开派之祖郝隆有三子,长子郝胜娶赵氏为妻,其气概胜人,曾任东晋管军户悬带银附金,赏赐紫绶银鱼袋召(光绪壬午年编《续修崞县志》卷五、人物志有传);次子郝正、字端甫娶张氏为妻;三子郝顺,娶原氏为妻。

      郝隆之嫡孙郝思进,娶刘氏为妻,生有二子,长子敬先,娶韩氏为妻,后迁往五台居住;次子敬祖,娶赵氏为妻,生有一子士忠,娶冯氏、韩氏为妻。崞县郝隆后裔连绵不绝,传至明代郝德蕴、郝德美兄弟二人时已达四十五代。因明朝以前谱牒失传,残存的谱系又不连贯,故清乾隆年间族人重修郝氏族谱时,将郝隆供奉为先始祖,将郝德蕴、郝德美二人供奉为一世祖。斗转星移,岁月沧桑,随着氏族的不断繁衍和壮大,种族分支势在必行。上社郝氏二世祖有仲融、仲成、仲雨、仲完、仲实兄弟五人。老大仲融生有三子,其中思整为长,思礼为次,思道为三。在分支时,郝氏族人即按长幼分序,思整之后裔统称东股,思礼之后裔统称南股,思道之后裔统称为西股,东、南两股世居上社村。其中最大支系为东股,又细分为大小东股。西股传至六世祖公赞时,其后裔寄住山西代县峨口。二世祖仲完率其后裔迁居南河底村,2004年上社村重续修家谱时,即以此为据进行续编,至今亦已有二十六世。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4-8-2 22: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社郝氏从东晋郝隆(公元322年)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九十余年历史,其后裔已多达七十一世。今山西省原平市(原崞县)上社村郝氏为“晒书堂”的嫡派宗支,上社村成为中华郝氏主流支派“晒书堂”的祖庭所在和中华郝氏“晒书堂”后裔朝宗谒祖的圣地。

     “晒书堂”堂主郝隆事迹考及有关联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和明代廖用贤《尚友录》中均载录了郝隆的轶闻逸事多处。

      郝隆晒书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译文]

      吴征西参军郝隆(佐治)在七月七日走出屋门,在阳光下仰面躺着。别人问他这么做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在晒书。”

      并是高才

      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译文]

      王衍说:“闾冲(丘冲)比满奋、郝隆优秀。但这三人都是高才之人,而闾丘冲最先显贵。”

      一物二名

      谢公始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秀而有二称?”谢未 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通乃不恶,亦极有会。”

      [译文]

      谢安起初有东山隐居的用心,后来朝廷严厉的命令多次下达,看趋势不会停止,才就任宣武侯桓温的司马。在这时候,有人赠送桓温药草,里面有“远志”。桓温拿出来问谢安:“这药又叫‘小草’,怎么一种东西却有两个名字?”谢安还没有作出回答时。当时郝隆在座,随声回答道:“这很容易解释:居住在山里就称‘远志’,走出了山就是‘小草’。”谢安听后很有羞愧之色。桓温看着谢安笑着说:“郝参军这番话是没有恶意的,也很有兴味。”

      蛮府参军

      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一句云:“女取(jū)隅跃清池。”桓问:“女取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女取隅。”桓公曰:“作诗

       何以作蛮语?”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

       [译文]

     郝隆(佐治)任桓温的南蛮参军。三月三日聚会,比赛作诗。作不出诗来的人,罚饮三升酒。郝隆开始时因为作不出诗挨罚。喝了酒后,提笔就写出一句:“女取隅跃清也。”桓温问:“女取隅是什么东西?”郝隆说:“我千里迢迢投奔您,才得到一个蛮府参军,哪能不用蛮语呢?”

——摘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作    者:山西省太原市郝孔儒(原平市上社村郝氏二十三代孙)
通讯电话:13703583699或0351-3158860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4-8-2 22: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郝懿行世系考》有感

     郝懿行先生是清代著名训诂学家,是我崇敬的郝氏先祖之一,近来读到先生《世系考》,对先生据典考证之严谨风格非常钦佩。先生博学,句理说事皆有出处,实为我辈学习的楷模。
     
     然而晚辈不敬,思维想事多跳跃无限,无意囿于书籍典经,所论多从历史人性自然出发,因此对先生《世系考》一文末尾观点略有不同的看法,希望与所有同亲切磋。

     先生言:“居霸州者多显仕,余尝览其族谱,首列始祖:经,盖不知以太原之郝为大宗,其序乃云:‘吾族本姬姓也,周族封霍氏於霍,而封其支庶於郝。’是说也,异乎所闻。余益疑而未敢信。云:郝氏本非姬姓,与郝氏又不同宗,当由土俗音譌(讹),里巷鲰生,创为异说,遂令郝霍两家无妨谬语同宗,所谓数典忘祖於古未闻,古读郝音如释也。”

    就晚辈所知,郝氏渊源古远,出处并非一处。在有上古文字记录之前就已存在赤邑之地,而且并非仅仅山西一处。按照古代氏族部落起氏习惯,赤邑当为本来的地氏衍渤为后来的姓氏,即郝氏。郝音古读确有如释,然古人语音混乱繁多,各地不同,所谓十里不同音。除释音之外,更多读壑音,也有读黑、读火、读好等语音。读壑音最多,最广泛,至今犹是,在懿行先生当时也应该读壑音,至于好音实在是后来普通话改革以北方方言为标准硬性规范所致。如按先生的观点,那么今人根据《新华字典》被称呼为好音,当作何解?岂非也有“忘祖”之嫌?

    先生考证之郝氏鼻祖,确为郝氏大宗。但不等于郝氏没有其他源流,特别中华姓氏错综复杂,古人书写文字以及发音均不规范。尤其一些外来民族的融合,都增加了一些姓氏的源流。郝氏本来地出西北,且是西北望族,与外族接近,不论是由于战争因素还是由于文化商贸因素,都有被融合的可能。现已所知有古代乌桓国人起名郝氏,又有回族郝氏、满族郝氏,南方也有白马氏的子孙起名郝氏等等。至于北方,虽然山西是大宗是众所周知,但在历史的不断变化过程中,谁能肯定没有其他姓氏的误读记衍变为郝氏?或者有的直接改为郝氏?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北魏的鲜卑族后来完全消失,和汉族融合,改用汉姓,其中难道没有郝氏么?反之亦然,郝氏同样有的因为各种原因改为其他姓氏。所以有人认为郝霍同宗、郝赫同宗、郝何同宗、甚至有郝古(骨)同宗都不奇怪。晚辈认为这不算“忘祖”,这只不过是历史进化的自然结果,可能原本就不是一个“祖”,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作为同一个姓氏存在着,而且有了更多的源流,更能够增加我们的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和传奇性。这些都是我们后人应该感谢先人并且感到自豪的。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4-8-2 22: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大山
(一)关于郝伯全公、北陵郝氏柳行族谱的几点说明
近日,有族人询问我在网上发的帖子是怎么回事。我很是纳闷,因为事务缠身,我已经半年没有上过郝氏宗亲网。现在发现有人以“haodashan”之名发帖,可是由此有人认为是我发的帖,现在说明如下:
一、        本人郝大山,莱州市柳行村人,伯全公第二十代孙,本人在郝氏宗亲网上的发言、发帖一概使用“郝大山”,其余网名的发言发帖与我无关。另外,除《莱州市柳行郝氏统谱》外,我父亲郝维明没有委托过任何人发表文章,那些网上的、手抄本上的、复印件上署名“郝维明”的文章,有的是我父亲撰写的,有的不是我父亲撰写的,也在此说明一下。
二、        我父亲郝维明与后辈郝治年在2000年左右重修了族谱,2003年我父亲病危时,我从外地赶回莱州,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将初稿录入电脑,以了父亲心愿。我父亲去世后的两年间,又根据郝治年先生的修订,进行了四次较大修正,前后较大的共修订共6次,小的修订已经记不住了,印发族谱100本,本村无偿发放约85本,余者都赠予寻根的外地族人。这次印谱是在第四次修订后排版印刷的,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今年我回柳行定居,拜会了郝肇发先生。郝肇发先生独自进行族谱整理,费了很大的心血,发现最终修订的版本仍用疑问,我们正准备近期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论证和修订,故暂停向族人提供族谱(含电子版),待修订工作完成后,有需要的族人可以联系我。另外,也非常感谢郝金石先生为修谱做出的贡献。
三、        我个人对族谱的认识肤浅,我负责父亲修订族谱的过程中的文字工作,父亲临终前也对我有所交待,所以多少知道一些情况,看到网上的一些发言,感到有些问题需要在此简要的谈一下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
1、        郝伯全公,于公元1333年携三个儿子定居莱州北陵,伯全公去世后就葬在莱州北陵。伯全公的字为“伯全”、“伯泉”等等其余的记法是本正确的。还有人说北陵郝氏出于河北枣强,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伯全公于1284年离开祖居地,迁居于河北枣强,后留长子仁邦守枣强家业,携四个儿子东迁莱州,东迁过程中三子成通在当时的青州府入赘王氏家,由此可见伯全公既非生于枣强也未终于枣强,且枣强一支是伯全公的后代,因此不能说北陵郝氏出于枣强。诸如此类的问题,比较多就不细谈了。
2、        莱州(掖县)北陵郝氏以郝伯全公为始祖,北陵为地名(村名),郝氏以耕读传家,承开拓精神,伯全定居莱州后,仍遣子孙出居创业,只有我们这一支一直留在伯全公身边,从四世祖迪、真二公开始陆续迁入柳行。北陵有郝氏墓地,从伯全公开始一共安葬了八代人,于文革时被毁,至今此地仍称为“郝家坟”,时有随葬品在耕作时被发现。目前,北陵已经没有郝氏居住。在修谱的过程发现,山东、河北、京津和东北三省的郝氏,只要家谱传承在十代以上的,几乎可以肯定的说都是伯全公的后裔,也就是说莱州北陵郝氏是中国华北、东北地区郝氏的“祖宗眼儿”,我想这一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无论是那一支,采什么样的郝氏堂号,总归都是由伯全公而出。
3、        发现华北、东北地区以外的郝氏也有供奉伯全公为始祖的,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商榷,北陵郝氏主要在华北、东北地区发展(与进京、闯关东有关),去往其余地区的不是主流,考证上有难度。当然,也不排除伯全公在原居地时可能有几房家眷的可能,这个问题需要更多族人的沟通与努力。
4、        族人回莱州寻根时,很多发现与我们的谱载的出居地对不上号,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出居者有的是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的地方定居下来,有的是到了目的地旋即转居他地,有的是遇到不幸被劫至他地等等,当时的通讯情况大家都知道,所以我们的老谱都是按照出走时的目的地记录的,除非有音信反馈才会修正。
5、        那些原本就很清楚或者核实得很清楚的问题,没有必要再把老谱拿出来,这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混乱。修谱是个十分严肃的事情,也是个系统工程,在对一些史实的核对上,不能只看我们自己的老谱,可从很多历史文献中进行对比。难道我们北陵郝氏族史能够超越中国的历史?
四.对于郝氏修谱的几点看法:
1、修谱要与时俱进,现在修谱主要是记载血脉的传承,让族人知道自己的族史,与以前的修谱意义已经有所改变,所以前辈人修谱时为了光宗耀祖,多有附会和拔高,现在资讯发达了,很多的问题可以查清楚,希望在修谱的过程中去掉这些陋习,这会成为外人的笑谈。
2、修谱当实事求是,不能泥古。一些修谱的族人死守前辈修的谱,先入为主的认为那就是正确的,这样修出来的谱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有漏一辈人的问题,有引用权威经典的问题(《元和姓纂》有好多个版本,有些内容甚至互相矛盾)以及抄错字等等,我们现在修谱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力求正确,一定要尽可能地多方面查证,核实无误才能下结论,如果不能查证,一定要标记出来,切不可武断。
3、修谱可提高郝氏后裔的凝聚力,宗亲族人相互联系,一方面体会亲情的温暖,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经贸、学术等等方面展开交流、合作和相互帮助,但是发现一些个族人只是单纯地想借助这个平台来扬名、获利,这实在令人所不耻,太给郝氏丢人了,懒得评论了,望好自为知吧。
今天就谈这么多吧。祝愿郝氏各位宗亲身体健康、平安如意!欢迎大家到莱州共叙亲情!
      2012年10月22日12:30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