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93|回复: 11

[山东省] 山东郝氏族谱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郝 氏 族 谱      

太原堂 京兆堂 晒书堂 奉先堂 棣华堂 丰文堂

郝氏族谱·序

郝氏出於赫胥氏,为太昊佐臣,曰郝省,是以火司化也,听豫州之鸣鸟以作乐歌,以龙作官职也,生都於陈,终葬周南山之阴。郝省为太昊后土,能平九州,辨土地为宜,以教后土,兆民祀之,以配社。

本风姓,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初封太原於郝,为邦国,后因以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春秋時,郝为小国,迨隶盩厔之终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终南徙巴蜀汉中。秦平王时,郝晏受封食邑,治理太白山终南大原,乡人感其义,於盩厔城东故居建祠焉。晏公之孙瑗,事汉高祖,为治粟內史,奉命守太原郡,因郡人郭琚献地,遂与太原侯婴筑城,环十里许,辟六门,告成,遂家焉。是太原自郝始矣,孝文间,迴十八世祖廉公,为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汉本始间,太原国相刘公瑾,邑令伏侯昇,特请恩表其节於门,‘门下孝子’。夫廉公之高祖以前,世家周南山盩厔,递至晏祖,手植松柏,遂曰;柏林郝氏也,是故抗节不屈而死秦之难,则君臣之道立,自誓不嫁而投渭以死,则夫妇之义正。因父名子康,而植子康枝,则父子之情尉,观哀忠之台,其为孝孙可知也,观退居之楼,其为高士可知也,拜市议之祠,其好施之报可知也,拜秀峰之祠,其御灾让地之德可知也;他如周南山柏林观,太原之总祠太尉祠,南阳岱王祠,其庙祀者多矣。

望望烟之楼,可以见周急之仁,谒崇节之堂,可以见慕义之正,或举仕至刺史,或仕至太府、郡守也。皆实录以誌吾氏族,欲我子孙知先德之不忘也。虽王、贾等赠诗之类必录者,欲后嗣交遊以善从也,虽哀思自誓之祠必叙者,欲后嗣深思之下,得性情之正也。

晋永嘉间夫隆公字佐治率家室由汲郡南下避乱后被征西将军桓温聘南蛮参军寄居润州丹扬。晋太安间,魏镇守河西将军昭公嗣帝令迁职於润州丹扬郡守。

齐中兴间,至迴身时,帝又令迁职於江夏郡太守,故由丹阳迁至安陆,遂家焉。以吾祖家丹阳,抵迴身二百余年,若夫秦、雍、梁、益、并、冀、豫、荆、司等州,皆其支裔。盖将以联一本之懿,合其离而萃其涣,明统系以继先之志也,不亦难乎,幸文献足徵,故备录先德,贻我后人,以俟仁人孝子贤智之辈,知所考证焉。                  

     南朝梁      郝 迴 谨誌     





             序

拯闻之先君子大理寺判寺事府君曰;吾祖家先世居润州丹阳姑孰城。相传望出太原郡,秋祭率用鱼菜时食。齐中兴间,萧衍为镇夏口、江陵,初克江夏,乃命吾祖领兵四千戌之,是为制置安陆。府君卒葬洑水,子孙因家焉。生二子;仕梁补兵曹从事;又仕隋补左屯卫将军之号,其后多有散居他乡者。

拯谨按;今洑水別有郝氏,旧不通谱,近年及有自言为安陆昆季之后,犹有梁隋谱牒,亦当镇守左屯卫将军也,盖其是非不可考矣。大理寺判寺事於安陆为十世孙。端拱中始官荊巴之,太平兴国而葬,承事府君于其邑遂为荊楚人。於今六十年矣。而拯抱孙焉。则居荊巴八世矣。

明道壬申,拯还故里,将展洑水、甘露之墓,则柴夫人、九公、李夫人之墓皆已失之,因亟询访得洑水、甘露兆域所在,乃率族人言於有司而复得之,其文献藏於家,副在族兄甫,而易三墓者则遂不复可见。

庆历戊子五月,因阅旧谱,感世次之易远,骨肉之疏,而坟墓之不易保也,乃更为叙次,定为【襄阳、舂陵郝氏世谱】而并书其后,如此仍别录一通,以示族人十一世以下来者未艾。襄阳、舂陵二族,自今每岁当以新收名数,更相告语而附益之,庶千里之外而书如一。传之永远,有以不忘宗族之谊。至於闰父府君其墓益远,居故里者尤当以时相率展省,使力求访三墓所在而表识之,以塞子孙之责,而拯之曾大父暎魁府君无他子,其墓在故里,恃有薄田于其下得以奉守不废,当质诸有司,以为祭田,使后之子孙,虽贫无得鬻云。

宋庆历八年戊子五月              十一世孙      拯谨序



                  序

襄阳双沟郝氏,出于安陆。安陆郝氏,隋唐为甲族,春秋江汉列国郝省之后裔也。余家谱载;宋仁宗景祐甲戌,王曾为相,士类翕集,放进士榜,得张唐卿三百余人,而流吭一门五董,世艳其荣。余先族祖以童科赐进士出身,同年安陆郝拯仕为襄州推官,而梅氏与余家及襄城龙奉先,隋城李玉偕皆以同年,敦契谊,推官遂留家襄阳唐白水之河口下大槐树庄铁碓臼,是为郝氏初祖也。生三子;长济廉,师事太傅闫公齐,公伟其才器,以女妻之,闫公世家琚湾,济廉由是居琚湾之蔡阳,擢杨时榜进士与汉州绵竹,政和进士张浚字德远之父张咸,字懿明举进士、贤良两科,邵武进士李纲字伯纪之父李夔以进士起家为名卿于皆同年矣。而李夔与推官公为同年。士论称赏,时相卧龙庞元献公,甚相爱重,擢给事,特敕守秘书,生三男;长潞芳,出居绵州,次潞川,宣和中举进士,季潞陵皆居蔡阳,潞陵有学行,笃於教子,生子经邦,以诗经入太学。建炎初举李易榜,仕至京山军政事,蔚有时望,其殁也,文节杨公状其行,忠简公梁公铭其墓,世称涧范先生,有文稿行於世,始徙襄阳之张湾,生三子;其次福昊,字明照,以父荫,仕至从事郎,娶张氏,胡文忠公之甥女,恩封孺人,赐冠帔,生宏烈。胡文忠公荐知什邡县,始居张湾之双沟,至今为双沟之始祖也,子曰;伯全,传五子;仁邦、表正、成通、宗礼、高仪,出为族人后。

安陆府君曰;郝氏之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於大原之郝,子孙因以邑为氏,历秦平王卿晏公,迄梁武江夏太守迴公为立谱之鼻祖,相传十余世,中间序昭穆,别疏戚,因流溯流源,由本达枝,作谱以传,庶几不忘本也,郝氏子孙继此能自振于時,则斯谱之传愈久愈光。由一世以及千万世,莫可量也。故余郝氏之谱远矣。

宋景祐间,四世祖六府君始续家世,嘉熙间,从伯父拙同我先君更修家牒曰世谱,而吏部尚书王公为之序。入国朝至治初,先兄再修是谱,萃为一图,支分派別,粲然可見,余尝序之。

郝肇发备注:始祖郝伯全公 於南宋末序文此表根据襄阳双沟郝氏序文载所结,谨供北陵郝氏参考:

七世祖:郝拯 进士,襄阳襄州推官,生三子:长济廉,推官留家襄阳唐白水之河口下大槐树庄铁碓臼。

六世祖:郝济廉,特敕守秘书,行一,配阎氏,生三子:潞芳、潞川、潞陵。潞芳出居绵州;潞川、潞陵二人皆居蔡阳。潞川,宣和中举进士。

五世祖:郝潞陵,行三,生子:经邦。

四世祖:郝经邦,号涧范,举仕至京山军政事。生三子:次子:福昊。经邦始徙襄阳张湾。

三世祖:郝福昊,字明照,仕至从仕郎。配张氏,生一子:宏烈。福昊始徙张湾之双沟。

二世祖:郝宏烈,生子:伯全。

一世祖:郝伯全,配徐氏,生五子:仁邦、表正、成通、宗礼、高仪。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南山之阴,古郝邑,郝始邑於盩厔城东,为秦所逼,徙之太原,又南徙之汉中,渭水东流,经故城东鄠县、长安、万年、潼关、谓之渭关,故郝邑,而东西流漫千余里,后遂并于晋,历秦、汉,其苗裔无传。

唐以来,安陆郝氏独显,往与枣强伯全公语,道其家世,谓自湖以北诸郝氏,皆原本安陆,从族望也。予郝氏一族,故枣强郝氏,先伯全公始生,犹及郝氏盛时。予郝氏一族初祖仁邦公,有善行,资产岁入巨万,推与无倦,曰;吾与籯於赀,宁籯于施。后子孙稍贫,或他徙,枣强强郝氏遂微。 仁邦公云孙太翁,以学行有名,慨然念其家以时盛衰,而族谱未辑,因其先人圣伦公遗本编纂之。自二世祖仁邦公以上,推溯之,得十余世,中间或佚其名,其家世之由来无可考见,博求枣強人之同氏者,得其地曰;广川、宅城、门庄者数十,而郝氏之族才数家,因言曰;吾郝氏之盛于昔而微于今也,流传旧矣。其古郝邑之遗乎?予因考酈道元《水经註》郝在盩厔县终南山之阴,后徙太原,而太原县亦有郝乡故地。颜师古《急就篇》註;郝在今京兆盩厔乡名,因地以命氏。盖渭河之间数百里,为郝邑者二,世远年湮,各以所闻指目之,即其地有难详者,又古者以官命族,《周礼•夏官》有郝氏所称赫胥氏始为郝是也。颜註《史记》渭水在郝,今盩厔也,而渭水东入河,故有渭霍山,皆秦晋之地,亦可以地为氏,郝之为族大矣。然为邑氏可徵信。盖秦之风姓之支属也,秦之有郝,其源固远矣哉!太翁之为谱,推原受姓之由,而录其所可纪者,以为始祖先世,善言美行,勤勤著之,无滥无遗,其於谱法为能得其通,而其用心亦勤矣。予因历徵郝之繋邑与其命官以为族者,相为引伸之,其谱义法之精,太翁言之盖详,无俟予张而大之也。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岁小阳春       锦甫         谨誌





                      序

掖邑良过乡北陵郝氏,源于枣强,又源於襄阳,襄阳郝氏肇自原本安州安陆,从族望也。由是唐宋为甲族,或曰三皇伏羲号太昊,有位佐臣者郝省也,由是淮水受姓之始祖也,或曰殷商春秋渭河列国,郝期公之后裔也。

予家谱载:夫族至唐太宗贞观间,魏征为相,予先祖处俊公举进士,仕至唐高宗总章戊辰同东西台三品,咸亨辛未晋封同中书门下三品,上元甲戌加封中书令。武瞾垂拱戊子有诬告太子通事舍人象贤公谋逆反叛耳,褫职诛戮之,或寸磔而亡,其祖与父毁棺戮尸耳,其子曰肸公,字伯泉,发配光州东莱郡掖邑北障或曰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或曰流配悉放还乡东莱郡沙丘北障焉。是为郝氏开山鼻祖尔。

第予家谱载:宋仁宗景佑甲戌,王曾为相,士类翕集,放进士榜,得张唐卿三百余人,而流吭一门五董,世艳其荣。予先祖拯公,以童科赐进士出身,仕至襄州推官,而梅氏与予家及襄城龙奉先,隋城李玉皆同年,敦契谊,推官公遂留家舂陵之唐白水之河口下大槐树村铁碓臼,又谱载:元世祖至元甲申,予先祖禄昊、宏烈诸府君以襄阳郡舂陵至章陵之战祸连绵,兵荒马乱,同年枣阳县文庠生讳伯全公,始徙北直隶真定府枣强县占籍焉,初设塾蒙馆,哉此师资,擢至周文忠公私塾。

盖在讳伯全公以满腹四书六艺经义也,称谓三舍八邑之师焉。周文忠公子与曾孙四人,均以经术文辞登科进士。数载之久,予祖讳表正公预见此地窄人烟稠密,非子孙长久之计也,每经营货值行商摊点济南府齐河至青州府益都、寿光、临淄,又至莱州府掖邑良过乡平里店安宅焉。

讳表正公者,商贾也,曾客居落籍迹山东莱州府掖邑良过乡平里店或平仲故里之晏乐窝耳。平里店居万岁河南岸,此土松而腴,宜树植,相传旧无民居,有杨氏震公,字伯起者素封也,闢地为园林遂成聚落焉。平仲者,齐大夫晏婴也,淳于、婴里、柳行、店街、大沟崖皆称谓晏乐窝耳,或曰晏邑平里,有碑记为证哉。予高祖皆葬所于万里沙祠旁之河之南岸黄家湾涯之北陵上,是为郝氏初祖也。讳伯全公生五男:次讳表正公守护唐中书令之曾孙或顿丘县令、秘书郎南容公之孙肸公之裔墓庐,移居沙丘之北障疃,惟次宗礼客居平仲故里有曰店街守家业哉,余者择木而栖,相地而居矣。

讳表正公生三男:长曰明远、次曰文强、次曰讳仕举。明远公生一男:本,始居登州府栖霞县城郝宅,本生亮,亮生四男,长曰经、次曰纶、次曰绎、次曰纬,绎生如金,如金,字子纯,贡生,官任山西太原府同知,生二男,长曰洁、次曰清,洁字元玉,号他山,中万历举人,丁丑进士,知蒙城县,又知海宁县,生子守樸,守樸,字归真,是吾族兄,徙栖霞县北埠村矣;文强生四男:长曰生、次曰葱、次曰理、次曰达,始居登州府招远县,且生、葱二公徙张星曰大吕家,生生二男,长曰昭、次曰昌,昭生二男,长曰日和、次曰守茂,日和生二男:竹笙、竹箟,竹笙生二男:显之、铣之,显之生二男:文繍、文锦,文繍是吾族兄,世居大吕家;理、达二公徙磨起山东麓曰庙后南院,理生三男,长曰晶、次曰昱、次曰暠,晶生钧,钧生占兴,占兴生二男,长曰康、次曰健,康生二男仕仁、仕俊,仕俊是吾族兄,世居万寿山东麓曰庙后南院。

讳仕举公生三男:讳玉、迪、真,惟长讳玉公至今为北陵之分支始祖也。亦为掖邑七乡良过三都四甲民籍,子曰:讳昉、晖;传四子:志明、讳志文、志宗、志甫,再传朝阳、朝卿、朝恩、讳朝柱、朝弼、朝俸皆出为讳玉公裔族。然则迪、真二公至今为平仲故里之晏乐窝曰柳行,吾族分支始祖,亦良过乡三都三甲、七甲民籍焉。

晖公以父荫,仕至从事郎,娶姜氏,周文忠公裔之甥女,例封孺人,赐冠帔,生二男:长志宗出居坎上;次志甫始居麻渠。周文忠公曾荐晖公知绵竹县、绵州通判监州。因志甫无嗣,过继子朝阳为嗣,子曰:汝时、郝时;汝时传四子:长紘宇、次紘宙、次紘章、次紘光。惟紘宇,字庭堂,传二子:添福、旺福是矣。因周文忠公为枣强县寺宅城人氏哉。

赵、梁世家其大沟崖上,而真公由是居晏乐窝之柳行东崖上,擢刘善之进士,与赵定基之子好励、犹子好霖,梁淳之于皆同年,而淳与真公为同乡党,士论称赏,时相平仲故里刘公善甚相爱重,擢给事特敕守秘书、功曹。生四男:暐、晛、昕、昀。皆居晏乐窝平仲故里柳行疃。盖在郝公暐府君生子志强,传朝宗,有学行笃于教子,生郝兴以《诗经》入太学。成化间,初举杨溥仕至招远县典史,蔚有时望,其没也,文节杨公状其行,忠简公吕公铭其墓,始徙招远县张星集也。郝兴生文高,文高传五子:长曰安、次曰泰、次曰宁、次曰祯、次曰祥是耳。而晛、昕二公始徙莱州府掖县邑城南之神山乡老平顶山西麓村庄聚落。又昀公裔世居平仲故里老母珠河之柳行疃东崖上。昀公生二男:志业、志祖。长志业生三男:朝栋、朝楷、朝辅,传汝圣、汝瑆、汝贤、汝珵,皆为真公裔族人后耳。

迪公始居平仲故里老母珠河之柳行疃西崖上,生二男:映、晓。长映生二男:志远、志运,长志远始徙招远县张星集;次志运始居本邑进士乡西繇万岁河北岸腰旺疃,而志远生朝尧,朝尧生二子:忠、贤。因忠无嗣,故志远以从兄志强之孙、朝宗之子兴承祧耳。次晓生二男:志增、志鸿;长志增生朝达,师事县丞刘公英,公伟其才器,以甥女妻之,刘公英世家晏婴故里。朝达由是居晏婴故里土圩子,生二男:清善、潔善,长清善生二子:蕓蒸、蕓起,长蕓蒸,字敬,生二子:德仕、德运,始居招远县鸿障;次蕓起生二子:才支、才照。才支亦随伯敬迁鸿障也。次志鸿生二男:朝钦、朝桢;长朝钦生二男:溟善、汝善。次汝善生二子:应德、应吉;长应德生四子:伯、伦、经、孝。次经、次孝亦始徙招远县鸿障。未几,经又徙居张邴堡是耳;次朝桢生汉善,汉善生三子:丞德、丞业、丞典;次丞典,字永盛,生宗仁,亦迁居鸿障,故鸿障者有:敬、永盛、才支诸君与经、孝同族叔侄是矣。此朝钦、朝桢、清善皆世居平仲故里之老母珠河之柳行疃西崖上。故迪公裔五子:清善、潔善、溟善、汝善、汉善传敬、雲起、蕓端、蕓彦、蕓师、应德、应吉、丞德、丞业、永盛诸君皆出为迪公裔族人后云尔。

予少时闻先君子与汝聖父兄交遊甚熟,而平仲故里之曰店街、柳行疃、大沟崖、婴里之间,杨、李、田、林、徐、赵、梁世家其地,郝氏仕第相望,累有同年之好。

予尝屡过平仲故里之晏乐窝,而久闻相传晏乐窝旧无民居,有杨氏震,字伯起者,素封也,闢地为园林遂成聚落矣,近复起市廛竟为吾掖境市肆之重镇,以地孔道左右多良田故也,昔汉武帝祷雨於万岁河建万里沙祠云云尔。

晏乐窝因有同族朝楷公之孙、汝聖之子郝玺一门群从周旋,欸曲放歌,或文儒对诗皆纵酒,文节徐公图,字君猷,号汝春曾授知武进县、擢御史巡视两淮,劾奏不法吏状断然以三尺不少贷卒忤权贵意得罪,左迁间局者十餘年,此移居晏乐窝为西塾师,诗文皆优,草书尤名。

每与出其所藏名书奇迹及世续家谱,井然甚明,有掖县教谕王国弼、训导王鼎云:按谱牒採舆论,证以名家往来,投赠诗古文辞,故有若刘公相、许公宠、梁公栋所为序,与其所自著,皆可不朽。

予每为士节兴叹,或书录诵文,何其先世之多,贤而后嗣之尤盛,诗书忠厚之积,豈不长哉!予今年归自梓里,吾族兄玺遣令子持家谱示予,俾为之序。忝予之旧闻,若合符节,因文考实,悉数余篇,而乡衮之文章在是,郝氏之先德在是,其后贤之继承亦在是也。予手肃末学,何能为之轻重欤?然若敬玺之尊崇先祖,率励族人,用心亦广矣夫。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端月十五日         九世孙 从德 谨誌

九世孙:玺、昂、丞业、守栻、守樸    谨修辑。

十世孙:党、有才、东齐、连第、大业、香荣、良任、宁。

十一世孙:世虎、易林    同校订。





附记:乾隆二十六年掖县知县南滇郑玺修《掖县志卷之三•选举•贡生》载:郝大本,贡生,万历元年淄川教谕。(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县)

《掖县志卷之三•选举•贡监》载:郝讷,贡监,嘉靖二十九年任寿阳知县(今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栖霞县南郝宅郝氏族谱 序     

郝之先本子姓,盖商帝乙之世子期之后,历秦汉至晋,自太原以下为三望族,至唐又定为四望族:曰京兆、曰安陆、曰丹扬、曰襄阳,所谓荆楚郝廻者,则出自丹扬,由江夏太守以救荒活民有功也,居荆巴为最久生长子孙,遂成茂族,世传荆巴郝氏多其遗裔,为不诬矣。

有襄州军政事曰拯者,自安陆徙居襄阳,后七世孙讳伯全,流避宋季白水唐河之难或乱世,迁居冀之枣强,不久,又迁莱州府城北平里店,其九世孙讳明远又自莱州郡迁居登州府栖霞县郝宅,今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晋君之初祖也。晋者,纯孝人也,尝上重念本源之既远,下欲绵庆泽于将来,喟然叹曰:自初祖以来,迄今八世矣。

其人存者无虑百十,籍虽异而里则联,爨或分而鳞则次,凡吉凶庆吊与夫春秋禴而无不至者,怡然为一诗礼大家。然不有谱以统之,恐历世滋远,至有遗本忘亲之失,豈不深可悲己乎?于是取家藏世系重加考订而增修之,一依宋欧阳文忠公谱例,列图析以来栖霞之祖为一世,至四世则分为三房,三房之下,各随其子孙而繫之,庶俾后人知水木有本源,笃孝敬而无或忽也。

若晋者,可谓能亢厥宗,无愧为人子孙矣。谱成间,谒予为之序,因得周阅是谱,其间负儒名,敦隐操者代虽有人,而擢可跻仕者,则见以万历癸酉科举人,丁丑进士,知蒙城县又知海宁州。至晋,从师县庠,业春秋王氏学,中天启辛酉科解元,崇祯戊辰以进士起家释谒,今官有声中朝。族子珀又领庚午科乡荐赴礼闱登乙榜,擢绵州府教授。豈非积之久而后发,啬于昔而丰于今欤?物理固如是也。

郝氏之族由唐宋,历元至今数百年,庆泽之流绵绵而不艾,亦惟祖宗储休累洽之厚以致之,为后人者,诚能修德以培善基,积学而崇宦业则祖泽愈远而盛,是谱之传,尚亦有辉哉!

昔徙以世望自高而不克勉,是有玷于祖,又豈得为孝乎?予与晋有邑乡邦契爱之好,因书此为之规云。

崇祯十年丁丑肇秋     掖邑县学万历丙辰进士赵胤昌、毕拱辰    谨誌

八世孙:郝晋、郝连第。

九世孙:郝珀 恭校。





                  序      

康熙十一年,岁在壬子七月初吉,予坐晒书堂适栖霞,之平里店万岁河旁,有莱州府廪生曰郝秉纯者来谒,出其谱嘱予序之,且曰:吾郝氏繫太原郝之后,其族显于安陆而支衍于江南北,飘襄阳、绵竹、枣强者,累世不绝,匪直玺、昂二君己也。今揭阅厥谱,良非虚也。

又曰:吾宗人家于万岁河南者不可指数,其初一本也,源流而未益分。于是乎有期功之属焉,有缌麻之属焉,有袒免无服之属焉,世之薄者,于其疏属视如涂人,由无谱以稽之也,使有谱焉,等而上之则出于一本,旁而推之则分为群支。虽百世之远而祖考不忘,宗族不散,尊祖敬宗之心将油然生矣。此吾谱所以修也,君其为我序之。

予惟族谱之作,所以推其本,联其支,而尊尊亲亲之道存焉,世之谱其族者往往有之,然诞者上推古昔以为博,夸者旁援他族以为荣,不及于诬其乎?

今郝氏之谱,據其所可知而不失之诬,却其不可考而不失之夸,推其祖之所自出,有尊尊之义焉,详其族之所由分;有亲亲之义焉,其得古人作谱之法,而合于东晋王氏之谱矣。

乎廪生如郝君,心津津乎循理而文寝寝乎跻华,则夫亢宗昭祖而兴起后人盖有日矣。昔汉名臣繫谱以贤传,唐宰相繫表以贵传,斯谱也安知不若昔之贵且贤者竝传與?

莱州府掖邑县学康熙庚戌进士    王烈    谨誌

十一世孙:秉纯、浩令、继业。

十二世孙:永官、辅凤、进显、郝瑞、郝明、缵祖、士懋、士逈、芳叡、郝潘、士圣、奉现、守祖。

十三世孙:继先、德菲、大儒、郝宣、景春、尚学 恭校。



        掖县郝氏族谱 序

河淘淘不竭,源泉在也;木森森荣茂,本根存也。人之为人,岂无所由来哉。予常见夫世人朔由来,往往冥然而罔觉,询其祖考甚有胄味而弗知,夫祖考而至于弗知,敦本睦族之意丧尽矣。此古人大功同财有禄仁族其平居饥寒相恤,疾苦相救,仁厚之风所以罕见於今也。究其所致,亲亲之义不明耳。亲亲之义不明,人故不尊祖,故不敬宗。不敬宗,故不收族;不收族,故不致家谱。家谱不致,则万支一本之亲湮矣。

考其世系,相传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裔孙晏,秦上卿;晏孙瑗,太原守,生夔,汉匈奴中郎将。裔孙晋末因官徙润州丹阳,七世孙迴自丹阳徙安陆,破敌后周沔州太守。郝氏宰相一人:处俊。故七世郝迴任梁武帝时江夏郡太守,遂家焉。

由丹阳徙安陆,是安陆开派始祖也,其子破敌沔州太守,其孙相贵滁州刺史,封甑山县公。相贵子二:处俊、处杰。郝处俊于唐太宗贞观举进士及第,承袭父爵,累迁吏部侍郎、中书令、检校兵部尚书,唐高宗时一代名相也。处俊子五:北叟、南容、东叟、朝瑞、朝麟。

我掖县郝氏自大唐周武曌时其莱府,始由安陆迁掖,卜於县东北沙丘城北障村,输鹿砦筑城墩障而世居躬耕於此也,子孙繁衍迄今三十有三世矣。吉午郝公欲修家谱,念族类之盛,迁居纷纷,旧谱虽存,实难辑新,今不得己,请余将近族之可序者,纂辑成谱,并求余序其端。

吉午郝公其有意于敬宗收族者乎。夫敬宗收族仁仁亲亲之道也,孝友睦婣任恤之风所由长也。余故不揣荒陋陋乐为之序也。

咸丰八年岁次戊午之日      掖县知县许乃恩、掖县教諭历城优贡李锟。





                    序

考之礼,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每读书至此,未尝不概慕流连也。第无以誌之,则敬无所施。无以序之,则收或有时忘也。余郝氏一族由明洪武以来,历年久矣。

至世系谱牒前此,或有或无皆不可考,以前而论,不知何时分为三、四、七甲;外迁者,亦不知何时有迁居招远县鸿障者,有迁居蓬莱县湾子口者、有迁居栖霞县城内者,且长幼莫辨,次序难明,余虽有誌谱牒,动辄蒿目长叹也!无奈于甲子孟春,同业儒弟中伦、玉瓒,同侄化南、撝谦、西铭,曾孙毓庆,於前之无可考者,备为载之;於后之有实据者,历为序之,而己世系分三支序。

同治三年端月十五日    吉午 谨誌

始祖茔图

始祖茔地,在小北陵疃西北计地九亩九分四厘七毫六丝为元代郝伯全公裔墓葬四周黄花灌丛,共三段。

东段长七十四弓,阔六弓二尺,西段长三十四弓,阔十九弓二尺;中段长六十三弓一尺,阔十九弓三尺。

又有唐代掖县开鼻祖郝肸公墓庐,郝家林之墓原和茔盘定前后占地总计共四十亩作为北陵郝氏始祖茔地和祭田。





第四届掖县临郭区麻渠社柳行村郝氏通谱:     民国二年岁次癸丑(公元一九一三年)

十七世:郝松龄、郝士忠、郝士德、郝士兴、郝士纯、郝丕俊、郝士礼、郝士勤、郝士发。

十八世:郝学隆、郝学周、郝省山、郝有序、郝有仪、郝元寿、郝元德、郝元昌、郝延寿、郝成信、郝永德、郝元贞。

十九世:郝敬先、郝观政、郝升庭、郝鸿业、郝庆林。

二十世:郝日昇、郝长兴、郝长清。

             行述总叙

窃思木犹有本,本固而叶始蕃,水尚有源,源深而流斯远,是故有子以务本为先,曾子以追远为重,忘所自由则高曾而上等诸路人,昧所分支,则曾玄而视同秦越,此仁孝所以日落,风俗所以日偷也,顾本愈远则愈漓,支愈分则愈涣。欲合其漓,而萃其涣,莫善于谱矣。

盖谱者,由己身上溯之,而父、祖、曾、高又有厥初,生民皆各所自出也,则报本追远忘己生,由己身下衍之,而子、孙、曾、玄又有来、晜、仍、耳至云孙也。皆我身所推衍也,则贻谋燕冀之念以笃,更由己身旁推之,而叔伯、兄弟、初从、再从、三从又有无服之亲,以至于不可纪极者,无非我祖父所遗留也,则休戚相关之情,以縶相承,脉络分明。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如丝受治,其绪不棼,为后裔者年久湮,而文献不足,世系紊而名位不分,揆厥由来曷为以故,无他由族谱不修故也。

吾族原籍襄阳府唐白水河口下大槐树庄铁碓臼,世居大族。赐姓曰郝,郝省裔孙期封郝,以邑为氏,先秦平王时御史大夫上卿晏公至惠文王典属国启之,汉时瑗公又启之,生夔五世昌。三国魏时镇守河西之将郝昭又启之,其后散公仕至晋末润州丹扬守,七世江夏守郝廻又启之,由郝而秦而晋至荆楚又而巴蜀皆其流派矣。厥后分居别处,委贽从郝公,呼代有文遐哉,莫可阐述。

惟始祖讳伯全公,自皇元至元年间,由掖邑籍至今二十世又余矣。而祖功宗德,事业昭然,奈何子孙茫然罔识闻尝访问故老尚谕先公觉。当年学者栖霞县城郝懿行考其世系,贤书验来于明初时,有自枣强徙齐河之三乐口村者,其后自西徂东由济而青而莱而至登,此言由北直隶省枣强县,又徙居济南府齐河县晏城三乐口村,又徙居青州府益都县、寿光县与临淄县,定居莱州府城北良过乡平里店,又见明洪武初,始徙栖霞县。然此非空传而无据也。

是值嘉庆十一年,七甲裔族郝振清与栖霞裔族郝懿行宾主聚处相欢。叙先世远离情由,并不曾见面寒温,择日祭祀,祭拜祖墓,合族皆陪,同到北陵祖茔,周视墓原,细阅墓表,叙支派源流之语。

始祖讳伯全公于宋季时避乱世由襄阳府双沟,迁至枣强县落籍定居;元季徙山东济南府齐河县三乐口村,曾徙青州府临淄县、益都县等后,又徙至莱州府城北良过乡平里店,娶妣徐氏生五男。至正十八年戊戌殁,安葬平里店之北陵疃唐时中书令郝处俊之曾孙郝肸公裔墓坡下郝氏先茔。

三世祖讳仕举公之子有三:其长次子讳玉、迪、真,犹在平里店。长子曰讳玉与父讳仕举府君随先祖移居北陵疃,以守护唐时先祖郝肸公裔坟墓也,故郝氏之籍贯掖邑之版图,自四世祖讳玉、迪、真三公肇基始祖矣,就吾郝氏世居平仲故里一地,子孙蕃衍,近达数百,大开北陵一族。大明永乐之后,讳仕举公裔卜居掖县七乡三十六都,今之良过乡三都三、四、七、八甲家焉,开种婴里、柳行、临郭、诸流、麻渠等地共田数千亩焉。

大明万历年间七甲裔族寓居平仲故里,北陵四甲裔族郝公讳从德府君因兹掖县城东莱吕先生祠书院任职山长,蒞任几年,从德公启阅历几载,而恩泽下逮德政上闻,其教化,总由讳从德公其图谋,亦自七甲裔族郝昂、郝玺二公也,同心同德,唯一总非君臣始有焉。总理平里店之谊属同乡若同气,从德公与郝昂、郝玺之同居此村耳。

论语云:德不孤心有邻此其类是然。故从德公与郝昂、郝玺皆称兄弟辈分支之肇始矣。 明季时,因孔有德、李九成叛乱骚扰登州、莱州两府城,四甲裔族郝公有才、有粟、郝垚、郝森、郝鑫诸公侨居避难于晏婴故里土圩子,迨平息骚乱后有移居柳行疃西崖、有移居麻渠田家沟,稍晚者有四甲裔族郝公思元、进显父子俩,又有郝公永阳、永孝、继先叔伯子姪也。当时值明末清初,扰乱未平,国课繁重,有粮无妻,邻里乡党,远近亲疏。

迨至平靖之后,清顺治初,四甲裔族大宗宗子郝联、郝党之子有六,故浩元公班次居三,而浩文、浩宇、浩光、浩享、浩令诸公次第相继名位分明,亦偕同移居柳行疃东崖。因疃有条老母珠河岸上,柳树成行一片林,故谓曰柳行是也。

迨至平靖之后,著土歌以乡人,一时之迷者均分麦种播,种一方之图者丰,而行人嗟其病涉,爰为之修石桥补道路,贫乏苦于自赡,为之广赈贷,故有赖公者以婚姻配者,不知几何?人赖公以举火不识几何?迄于今数百余载,宗支蔓延,皆讳从德、有才、浩元、浩光、连荣、进显诸祖迁地之良也,然若回忆当时不知几经拮据,创造土田及移居之后,期勤敏节俭及复如故而积置增加,讳从德公与诸同族子弟,每公田贰拾亩,其亲亲为何以也,其余他处不及备载。

由一世以至今,溯其委而穷其源,螽斯振振,瓜瓞绵绵,如木之万叶,千枝归于一本,若水之支分派别于一源,尺幅中合族之宗支庶备。自古无无人之祖,亦无无祖之人,则木本水源,谁不深念!故得诸父老之传阅,征诸祖坟之碑,记于清同治三年曾与同族其声纂修世系而未获精详,竅愿孝子慈孙继誌叙事,或三十年継此而续修之,修饰而润色之,则祖公之幸甚,而后子孙之幸亦甚矣。      

时中华民国元年壬子仲夏月    十七世孙士忠仅依伯辈庚选公修世系之族谱而承撵之。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掖县柳行村郝氏通谱 序      

夫族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此,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裕后之谋,切莫于此。古人之意,莫重于族,亦莫严于谱,谱者推其祖之所自出而合其族之所由分天。

欧阳曰: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又有苏曰:凡嫡子而后得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其高祖之分。

考古代社会,夙重宗族,自大儒欧阳氏、苏氏创谱牒制后,千百年来言家乘者,遵制法古,群相倡导驯至举国上下,无族无谱。

盖自先王制礼,以明宗为大务,是以古者有大宗、小宗之别。使其派有所统而不紊,又重之岁时腊祭之会,冠婚丧祭之礼,乡射燕饷之仪,其目委曲而繁重若此者,所以可其揖让长幼之节,隆其亲亲老老之恩,厚其睦姻慈念之义,使人人知有忠敬孝友,醇固而浇薄之风。

盖在敬发千枝归一本。凡祖之所出,宗之所别,无所不同,其爱且敬焉。与予堂祖郝中伦曰:有美不扬,是没祖也;无美而称,是诬祖也;实事求是,不忘祖也。寿诸梨枣,垂久远也。又云:以存一家之故,备后世子孙省览,藉以推其敬宗之念,而抒其爱国之怀,其有关于世教也大矣。

盩厔,予因考许慎著《说文》曰:郝,右扶风鄠、盩厔乡名。从邑,赤声。郦道元撰《水经》注:郝,在盩厔其地,盖郝徙也。颜师古撰《急就篇》曰:郝利亲。郝,京兆盩厔乡名也,因地以命氏。汉有郝贤,今盩厔县犹出郝姓。利亲,言其父母也。罗泌撰《路史》曰:帝之弟郝骨氏,为帝立制,其裔孙子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又云:郝,今太原有郝乡,太昊弟郝骨氏后。一云:右扶风盩厔乡也。帝乙时,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又云:太昊后风姓国名记:郝、辰、巫、武、沅。刘于义撰《敕修陕西通志》曰:雍州,郝,盩厔;郝,商郝国,太昊弟郝骨氏后,右扶风盩厔乡名也。又云:郝,太昊弟郝骨氏后,帝乙时,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王志沂辑《陕西志辑要》曰:周郝国,秦内史地,汉置盩厔县,后汉废入武功,晋复置县。杨仪撰《盩厔县志》曰:盩厔,古骆国,商郝国。《路史》太昊弟郝骨氏之后,右扶风盩厔也;《说文》郝,右扶风鄠、盩厔乡名;《广韵》商帝乙之弟期封国于郝。按《唐书•宰相世系表》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与《说文》异俟考。《大明统志》曰:在汉盩厔时置县制,是古郝国,属京兆郡。《康熙字典》亦从《说文》之意。《通誌•氏族考》郝初盩厔,曰郝方国,后为郝乡,始于长安城西,为秦所逼,徙之太原,又南徙川湖,故郝乡而南或东流莫千余里,后遂并于东周,历秦汉,其苗裔无传。

两晋末时,中原荡版,五胡乱华。因“永嘉之乱”,皇室南迁,偏安一隅。郝隆率族人南下避乱。故郝隆是江南郝氏“晒书堂”开派始祖矣。其后分两大支:一支晋北同川籍,一支江南安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郝隆七世郝廻任梁武帝时江夏郡太守,遂家由丹杨徙安陆,是安陆开派始祖也,其子破敵沔州太守,其孙相贵滁州刺史,封甑山县公。相贵子二:处俊、处傑。郝处俊于唐太宗贞观中进士及第,承袭父爵,累迁吏部侍郎、中书令、检校兵部尚书,唐高宗时一代名相耳。

夫宗族自唐初以来,安陆郝氏独显,往与枣强县祖伯全公语,道其家世,谓自湖以四周诸郝氏,皆原本安州安陆,从族望也,故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者十人有一,特科进士有七,乡试、漕举、军功、荐辟、录荫诸科凡一百三十有五人,科第亦云盛云,而礼学则如安陆、襄阳、章陵、钟祥、枝江、枣强,与犯颜直谏之处俊公,讲明经学之拯公,其嘉言懿行,燦然史册,而可为渊源家法者,又豈少也哉。

予郝氏大族,豈遂无佳子弟耶?裁成辅相,端在父兄师长之贤,不得本一时式徽,遂挫其勇往进取之态,本忠厚以植其基广教化以造其器,将见蓬勃郁积之气,藴于北陵,钟于我族,则恢先绪,振家声,以门阀光者,有属也,能拭目俟之?宗支分明,派次联属;疏也,不以富贵而收之;亲也,不以贫贱而遗之。盖因溯家法者重本支也,若泛以某处富贵为荣,某处贫贱者为辱,弃亲近疏必遗幽明之愤恨矣。苟仅以攀援附会,固不能严宗派,别亲疏,抑且厚诬先人耳。

夫宗族者,祖宗一人所自出也,一人之身衍为数千人,数千人之身,即一人之身也,人以祖宗之身为身,则当以祖宗之心为心,一族之内,俊秀者尊之,象贤者也,孝子悌弟义士节妇则钦崇之,立身行道,贻先人以令名者也,有位者庆之,大吾门闾者也,富者卫之,能克家者也;贫者、弱者、孤者、独者、鳏者、寡者、疾厄者、患难者,相与救助之,赈恤者,懼辱其先也,老者安之,幼者慈之,宗友赖以递续者也。

惟是天下之平,基于国治,一国之治,基于家齐,而国为家之积,虽世界纵跻于大同,而家未必即废,故敬宗敦族,实乃和平之起点,未可以侈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而漠然忽视宗族也,族毋论远近,确系共祖所自出,或有别立籍于异省他州及同郡各乡,須记其所在,不可遗失,以伤本脉。 在我柳行村诸支族中散布最广,而团结之力亦最强,每于东崖祠堂冬至腊祭之期,观其代表陈议,整顿祠规、族约,表现毅力、热忱、烛照无遗,藉以推知其一般,族中诸父老兄弟,各本敬宗收族之旨,益坚团结,共体时艰,以发扬民族精神,奠国家于磐石之安,诸君子扩大特殊精神,而及于全族、全社会,则有裨益于民族,国家之将建设与隆昌,又何可限量,是以序之。     

中华民国二年癸丑桂月     郝学隆       谨誌。





第五届掖县第六区西障区柳行村郝氏通谱:民国二十九年岁次庚辰(公元一九四〇年)端月

      本届修谱告祖文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岁仲春

(一)        开盘告祖文

猗欤我祖,由枣迁掖。鸿图大启,明德惟馨。自元迄今,历年七百。子继孙绳,丕承前烈。吾族有族,创自明代。卅年一修,已历四届。通谱合编,实自今始。宗族扩大,缉熙敬止。从此公姓,日益蕃昌。精诚团结,祖德弥光。兹值开盘,刊印世系。宗房支派,连成一气。爰陈不腆,昭告惟诚。仰祈默佑,顺利进行。祖灵不远,如在其上。鉴此葵忱,歆兹秬鬯。

(二)        谱成告祖文

皇皇我祖,克明峻德。卵翼子孙,蕃椒衍瓞。卓哉先达,谊笃亲亲。迭修家乘,纪载人文。本届修谱,为便利计。图录合编,稍异旧制。历时八月,始告成功。或原或委,贯彻始终。兹当蒇事,敬告先人。具陈牲醴,略表微忱。伏冀在天,陟降庭止。聿观厥成,佑我后起。

十七世:郝士忠(字荩卿)、郝士和。

十八世:郝学隆、郝有伦、郝延奎。

十九世:郝鸿治、郝寿山、郝桂山、郝运田、郝福堂、郝殿恩、郝宝鼎。

二十世:郝长鸿、郝聚钊、郝同昌、郝兰芳、郝日昇。







  玉、真二公民国庚辰族谱 序

庚辰玉、真二公嗣裔修订族谱,济南府历城县教谕、国学生士忠族叔祖以讲历城县省立国语科留县,学隆族叔曾肄业国子监广文。假归,分董其事。次年春,谱将成,属序于观政,因欣然曰;君等劳矣!虽然,吾知其不自为劳,而有足乐也,盖有志之士,固以作育才,平治天下为事者,今乃出其余力,能敬乃宗,睦乃族,条绪其家乘,扩其孝悌之心,将以世俗,挽浩劫,保小宗大族,是君等与合族贤士之志,不亦诚且乐乎!

溯我郝氏,肇自赫胥,号曰郝省,裔孙期姓封於商代,族衍於九州。远祖晏公,显伟于战国秦平王上卿时,两汉而后,代有聞人,中有瑗、夔、贤、廉、党诸辈,以显赫世族著于太原郡者,迄唐高宗朝宰相处俊公一派,称望於江夏安陆。

至元初,伯全公迁居枣強、齐河、益都,益云繁昌。元末,表正公又迁居掖县,传至仕举公,发为玉、迪、真三房,各房支流,大部聚居於掖县及其邻邑,蔓延及於齐、鲁、豫、冀、辽、吉、黑者,亦不胜其数,所有派衍分布,历届旧谱及学隆族叔序之详矣,观政与玉、真二公裔各族,台同棣仲,仕举公后裔,在掖县十余支族中属为近族,目击盛事,能不赞喜?

按玉、真二公后裔,在我柳行村十余支族中散布最广,而团结之力亦最強,每於掖县城北乡柳行村西崖总祠,冬至腊祭之期,观其代表陈议,整顿祠规、族约,表现毅力、热忱、烛照无遗,藉以推知其一般。

至于隆族谊,笃禋祀,犹属余事,倘玉、真二公裔诸君子扩此特殊精神而及於全族,全社会,则有裨益於民族国家之建设与隆昌,又何可限量。

今时局变,国人对于家族观念逐渐冲淡,且国际往来愈频繁,视野愈扩大,天下一家,期诸实现,向之所以爱一家一族者,今兼以爱异族异人,民胞物与,四海之內皆兄弟,其理想因时代而进步,固未可以厚非。

惟是天下之平,基于国治,一国之治,基于家齐,而国为家之积,虽世界纵跻于大同,而家未必即废,故敬宗敦族,实乃世界和平之起点,未可以侈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而漠视忽视宗族也,然则玉、真二公裔诸君子之共襄盛举,士忠与学隆族叔祖之朝夕不遑,熙攘其间。乐此而不疲者,豈仅溯淵源;析派衍,辨血统,敦族邑,订家规,明禋祀,尚孝悌,述先世之嘉言懿行,以示范后世子孙而而已耶?是为序。

郝观政 谨誌       中华民国三十年辛巳杏月。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敬宗收族导语

清皇朝同治初年,作谱者郝吉午先生为《郝氏世系谱牒•序》云:考之礼,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以敬宗收族为要点,是谨修谱牒的总旨和主导。

水有源,树有根,宗族的本源在祖先。因此敬奉祖先,义不容辞。郝氏家训曰:“奉祖先: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如木有根,无根则朽。如水有源,无源不久。尊祖之道,旧章恪守。”

如何尊祖?就是修谱!所以在历届次谨修家乘谱牒的目的,是敬宗收族。敬宗即尊祖,尊祖是在族谱上一般要追溯宗族的源流,绍述祖先的嘉言懿行,绘载祖茔地址及界围,还载有宗约、祠规等,郝吉午之儒弟郝中伦为谱说云:“以存一家之故,备后世子孙省览,藉以推其敬宗之念,而抒其爱国之怀,其有关于世教也大矣。”所以族谱赞美祖先,既要虔诚热情,又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又云:“有美不扬,是没祖也;无美而称,是诬祖也;实事求是,不忘祖也,寿诸梨枣,垂久远也。”反对攀援附会,因为攀援附会的结果,收不到严宗派,别亲疏的结果,是对祖先的一种厚诬。

收族:既是敬宗的表现,又是敬宗的目的。如:民国初年作谱者郝学隆先生在《郝氏通谱•序》云:“夫宗族者,祖宗一人所自出也,一人之身衍为数千人,数千人之身即一人之身也。人以祖宗之身为身,则当以祖宗之心为心。一族之内,俊秀者尊之,象贤者也,孝子悌弟义士节妇则钦崇之,立身行道,贻先人以令名者也,有位者庆之,大吾门闾者也,富者卫之,能克家者也,贫者、弱者、孤者、独者、鳏者、寡者、疾厄者、患难者、相与救助之,赈恤之,吾祖若宗所不忍忽视者也,不肖者戒之,惧辱其先也,老者安之,幼者慈之,宗友赖以递续者也。”因此,郝氏修谱是基于敬宗收族的观念与目的。

以加强家族团结,巩固家族制度,故尊祖就要睦族,对远徙他乡的同族子孙要尽量地联系。族毋论远近,确系共祖所自出,或有别立籍异省他州及同郡各乡,须记其所在,不可遗失,以伤本脉。郝学隆先生在族谱序文又云:“古人之意,莫重於族,亦莫严于谱。谱者,推其祖之所自出,而合其族之所由分天。”郝士忠先生在《行述总叙》中也写道:“顾本愈远则愈漓,支愈分则愈涣,欲合其漓而萃其涣,莫善于谱矣。”族谱家乘在团结族人,保家卫国的重要的任务。郝学隆先生又云:“溯家法者,重本支也,若泛以某处富贵者为荣,某处贫贱者为辱,弃亲近疏,必遗幽冥之愤恨矣。苟仅以攀援附会,固不能严宗派,别亲疏,抑且厚诬先人耳。”这是修谱时反对抬高本族的声望和地位,往往攀援贵胄、附会名贤,生拉硬扯地某某历史名人当本族之祖,更反对出于势利观点,富而远者亲之,贫者近者疏之,所以在历届次修谱应严谨宗支分明,派次联属,疏也,不以富贵而收之,亲也,不以贫贱而遗之,是用修谱加强族人团结,坚持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此外,以孝为德行之本,由爱敬父母,上溯到爱敬父母的父母,直到远代的祖宗,既爱敬父母,对于同根所生的兄弟自应友爱,由此类推。同一祖宗生下的昆仲理应和睦处之。其作用在于强化本姓子孙的血缘观念,强化属于同一种族的认同意识,生发出同于一根的自豪感,使家族成员和睦友善,精诚团结,为本家族的兴旺发达。

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的仁人志士和有作为者,都把敬宗收族的观念推衍成为忠君爱国的思想。在国家民族事业受到空前危难的时刻,把家族观念扩展为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移孝作忠,毁家抒难,舍小我为大我,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一切。掖县北陵郝氏第十九代郝鸣吉,在抗战中为平里店民众抗日自卫团军事参议,于兹倭奴入寇,兵气嚣然,犹谋篡明世次,敬宗收族,以循祖宗遗训,昭示族人,收抗日自卫之功,以慰国人。

民国初年柳行村《郝氏通谱》纂成,总纂郝学隆先生在《奉先堂谱牒•序言》中:希望族中诸父老昆弟,各本敬宗收族之旨,益坚团结,共体时艰,以发扬民族精神,奠国家于磐石之安,对于敬宗收族与世界大同的关系,是因当时的时局剧变,国人对于家族观念逐渐冲淡,视野愈扩大,天下一家,期诸实现,向之所以爱一家一族者,兼以爱异族异人,民胞物与,四海之内皆兄弟,其理想因时代而进步,固未可以厚非。正如郝学隆先生云:惟是天下之平,基于国治,一国之治,基于家齐,而国为家之积,虽世界纵跻于大同,而家未必即废,故敬宗收族,实乃和平之起点,未可以侈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而漠然忽视宗族也。郝学隆先生鉴于山东各地郝氏有毅力、有热忱、团结之力最强,再次希望伯全公后裔诸君子扩此特殊精神而及于全族、全社会,则有裨益于民族国家之建设与隆昌,又何可限量。

公元一九七零年庚戌       郝延奎 谨誌。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郝氏统谱 序

我族郝氏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目前在全国万余姓氏中名列七十一位。谱载:经考证,商朝第二十九代皇帝帝乙的儿子期的封地为郝乡,郝乡当时实为一小邦国,是现在陕西省盩厔县的终南镇。期的后裔以封地名为姓曰郝。春秋时期为秦所逼,其中一支南迁到湖北安陆,至唐以郝处俊支兴盛起来,到宋时景祐年间,郝拯以同科赐进士,仕为章陵推官,遂从安陆把家眷带到章陵河口大槐树庄铁碓臼,在现在的湖北省枣阳市。他的后裔郝伯全出生在南宋景定年间,因当时的襄阳府枣阳县一带战祸连绵,兵荒马乱,於一二八四年携家室离开祖居地,迁居河北省枣强县,定居落籍,以私塾先生谋生。他的次子郝表正,行商于莱州平里店王河一带,感觉枣强地少人多,不如此地有利于子孙长久发展,遂在西北障村北陵疃上盖了五间草房,回家迎接父母双亲。郝伯全决定留长子仁邦留守枣强基业,携四子东迁莱州。除三子成通在路经青州府时入赘益都王氏家,在一三三三年,郝伯全与其余三子到达莱州,故郝伯全为北陵郝氏始祖。

柳行郝氏是由东南八里之遥的西北障村的北陵疃郝氏迁徙来的。四世祖郝迪、郝真兄弟二人于明朝永乐十七年迁入柳行。九世祖郝从德於明万历廿三年迁入柳行村,十世祖郝有才、郝有粟兄弟二人偕婶母帅氏携幼子郝有胜(据文献载郝有胜系徐天爵之裔孙)於明朝崇祯四年迁入柳行,十一世祖郝浩文、郝浩宇、郝浩元兄弟三人与同族堂兄弟郝浩光、郝浩享、郝浩令三人于清朝顺治初年迁入柳行,十二世祖郝进显偕同族子弟全部离开北陵于清朝顺治十一年迁入柳行。后十一世祖郝浩文因系大宗宗子,独返北陵守先墓,其后裔迁入本镇诸流村。

柳行郝氏是北陵郝氏的分支,也是北陵郝氏的继续,一至八世祖均葬在北陵郝氏先茔地,北陵四甲郝氏有的葬到十二世,我接的世系谱牒是二次修谱版本,三次修谱继之。四甲郝氏是以进入柳行的始迁祖往下续的,三甲郝氏二、三次修谱均未参加,单独与婴里郝氏一起修的。七甲郝氏以九世祖郝栢、郝玺、郝昂三支往下续的,而九世以上只有七世的名字,未详谁为谁所生的直系关系,并遗漏五世一代人,是因十六世祖郝吉午到临终也未找到首谱的缘故吧。

首先把一至七世名字排列好,开始走访家族老者,了解直系关系,因无效果,又查阅历史资料,幸有世伯郝延奎写的《北陵分支客家郝氏》一文使三甲、七甲郝氏自一世续七世的直系关系清晰了,而四甲郝氏查遍了所有资料,还有郝从松、郝从桂二支无法往下连接,后以四甲家庙的谱影按长幼大小支逐世排列的名字加以分析,才续了下来,从此我对族人说:无父名者不能入谱。我在近七个月的时间里,走支串户将七甲郝氏郝玺、郝昂二支续至今,只有郝维良一支还无法知道自己的支系,只有等待,直到二零零一年九月廿二日,获得了世伯郝元烈抄录的部分手谱,才将其解决,把郝栢支续修下来。这时又发现三教郝氏家谱除比我谱多了五世一代八个人的名字,其他各世均与我谱一模一样,难道我谱错了吗?二、三次修谱者都是德高望重的前辈,我一个晚辈岂敢更改?于是又走访家族老者,询问其事,并核对北陵郝氏先茔的墓数,均未奏效,后郝治年先生找到世伯郝延奎抄录的庆源图,才勇于将五世一代八人的名字补入谱中,并校对一至八世的人数名字正确无讹。现在族人在父辈的耳提面授的世次,普加一世。

今春为三甲郝氏走访婴里郝氏,从十九世兄郝兴义获悉,三甲郝氏从清朝同治年间,已世代讥笑四、七甲郝氏有数典忘祖之过了。应四甲部分族人的迫切要求,又继修四、三甲郝氏世系。为加快速度与郝治年先生分工,他修西崖支,我修东崖支。我修的东崖支系承蒙郝治安、郝治永、郝聚业、郝守仁、郝升晓、郝升光、郝麟功、郝肇发等先生的大力支持完成的。还有郝同钧、郝永高先生的协助,以及异姓乡亲赵立信、赵丰进、徐玉美等老者的积极帮助,还有郝氏家族的亲朋好友,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特表示衷心的谢意。

本届修谱难度极大,现有的资料除郝从德支续到廿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余各支多修到廿年代,至今八十多年的世系,有家谱的户不足百分之卅,而多数谱只记有三代人,不知祖父、曾祖父的名字大有人在。我为这些户跑本支、大支,四邻八舍,少者三、四天,多者半月廿日,如:郝全支,经走访十余天无结果,后悉知郝新广先生尚有健在的九十余岁的姑祖母,让他去一问便续修下来。郝永贵支的郝文法兄弟对祖辈以上的祖先一概不知,我走访了半个东崖,又参照郝文章先生的家谱,历经半年之久才基本续下来,这支修的还不完善。

在考证每个支系过程中,发现原谱把郝重光支与郝廷臣支混淆一起,经多次走访才理顺。为把各支的人排列到本支应有的位置上,对绝支的郝懋功,走访升字辈,都认为以与其不远,但说不清是哪支的,后以四甲家庙的谱影按长幼支排列出是郝薰支,又听郝守仁先生记得郝懋功有个婶母郭氏,与谱相合,才将这个绝支户续完。就这样,我凭着耐性、毅力,克服各种困难,以多种形式寻求解决方法。

自二零零零年四月六日到二零零一年九月廿二日,历时十八个月,执着地将谱修好,一般的支系排列四、五次,难度大的十几次,我终于将有的支族的族人自己无法解决的世系承传世次解决了,把现有柳行郝氏都排列到自己的支系上,达到了考其根源,历历可据,承传世次,长幼分明,分支派衍,一目了然,成为柳行郝氏可靠的蓝本。排好支系后,又对各支进行多次校对。

以各户的家谱为主,对出生后未婚前去世的人补于谱中,注“殇”字,重新排序,使各支族族人齐全,长幼分明。对出居外地的,通过各种渠道,尽力打听具体情况录入谱中,并注明出居何地。对出继的,注“出嗣”,对方注“继一子(孙)”。对一支两不绝的,注“兼祧”。除了元、明朝纪年,因到明末已差了三代人,现今由十七世到廿四世相差七代人,所以明朝以后不再写纪年。出居外地的北陵郝氏支系来寻根溯源,我本着同宗之谊,无偿地为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如我为招远市南院庄郝氏查明其前九辈人,并指出其谱内漏记的十一世一辈四人(即郝易象、郝易罣、郝易极、郝易林)。对招远市横掌河前郝家、黑龙江省宁安县霍广福等等都及时地给予帮助。这样使出居外地的北陵郝氏支系的谱牒也能正确地承传世次。

当然,本届修谱也有不足之处。有的支系外出的经多方考证也无法查明现居于何地,其中有的虽然注明,他的名字也不敢说完全正确。如:浩令支的十九世延春、永春、洪春(恐误,应为二十世)兄弟三人的父祖辈的名字至今无人知晓。丞业支的十一世至十六世,栢支的十四世到十五世,只有正确的名字,还无法考证谁为谁所生,只注了“未详所出”。按男女平等的原则,应把女性也收入谱中,并注明嫁於何地何人,限于历史没有做到。同时,本谱也做了一些改革。如对跟子(象清初时郝有胜就是跟子,原系平里店徐彪之孤子名为徐景胜,就随母帅氏改嫁年迈八旬郝应瑞为跟子)不再做注,凡认郝姓为父的,又有继承权的同样收入谱中。在谱中取消了嫡庶兄弟关系。历史上一夫多妻的,取消了继、续、娶、妾的说法,一律写配,对有名字的夫人,都记夫人的名字,不再记做郝某氏。

树有根,水有源,家族的根源是祖先,无谱的家族,犹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潭。如不修谱,郝英寿一支在柳行郝氏中乃至浩元支都不知他家的来历,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修谱是为了纪念祖先,不是迷信。郝氏谱牒是郝氏家族成员的一部生死记录,也是家族的生命发展史,是记载家族成员名字和辈份的谱,给子孙起名字时,不会与祖先同名,也会清楚婚姻世代繁衍生息,长幼分明,使之不忘所之出,明确宗支派衍。

迁居外地的族人,无论在何时何地相见,只要说出是始祖郝伯全的第几代,就会辈次分明。我的堂伯学隆先生说:“夫宗族者,一人之身,衍为数千人,数千人之身,即一人之身,人以祖宗之身为身,则当以祖宗之心为心。”九世祖从德先生说:“田、徐世家其地,与郝氏仕第相望,累有同年之好。”祖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学祖辈,继续尊祖睦族,加强团结,与异姓乡亲友好相处,这样才能使柳行村安定团结,走向共同富裕。

二零零一年十二月廿八日 十九代传人郝维明。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聚亲情

俗语云:官家修志,民户修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可以是河清海晏,正逢盛世。因此,当地方志纂修高潮后,老百姓纷纷开始续修家谱。

公元二零零零年春,当新世纪的东风吹拂莱州湾畔时,世居掖县平里店八百多年的郝氏八支房联名收族合谱续修。于是,一支自发的《莱州市郝氏统谱》续修队伍组成了,他们手持一九四零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编修成有八支房的《掖县郝氏统宗志》谱牒,奔在方圆千里郝氏之间,大家不辞辛苦,不计报酬,跋山涉水,串门访问,搜集旧谱,查清丁口,各房造册。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和资料的精度完成修谱的工作。

二零零零年七月,有人打电话告诉郝维明说招远市横掌村要来人联系续修家谱。至入冬初,到柳行家乡,恰逢远道来联系修谱的横掌村郝世胜、南院庄村郝玉良。他们带来家谱。郝维明见谱页上载有始迁祖以下人的名号,确信谱牒昭真。席间,边喝边谈续修族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一是掖县郝氏自伯全公从襄阳府枣阳迁掖县以来的后裔散居莱州湾畔数县市,有的甚至迁居外地外省外国,仅录下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就是一件费力费时费财的事情;

二是当前人们对此见想认识不一。有的认为修谱是借机敛财,如收丁口费;有的认为是搞家族主义,难脱宗派之嫌;有的认为如今时代不同了,一个姓氏大都分散间居在他姓之中,不必像过去旧时代那样凝聚宗族力量,修谱没有必要;有的认为如今计划生育,不少单传或生的女孩,难以传宗,修谱意义不大;

三是续修族谱编纂出版经费困难等等,这些都需要妥善处理好。如今人们普遍都有一种追本溯源的意愿。通过观看旧谱和续修新谱。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当今的心愿,而且也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郝维明在发蒙读书时,就看到过族长散毁的《奉先堂•郝氏族谱》,后来,再没有续到过郝氏家谱。然而很想一睹家谱全貌。却总是难遂心愿。

多年来,郝维明在参与编写谱牒时,有幸接触到一些地方史志,便常留心这个。后在省档案馆见到谱牒目录中有关郝氏家谱、族谱。修家谱的编写年代和存放出处,很想借阅,无奈一时难遂心愿。同族郝治年等带来的六修家谱,使郝维明平生第一次看到了较全的家谱。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掖县郝氏各八支房代表十余人汇集在柳行村郝维明家处或者村委会办公室。他在会议前夜翻阅六修《奉先堂•掖县郝氏统宗志》谱牒三十余册,对郝氏数千年的来龙去脉历史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两千多年前的我远祖秦上卿郝晏以来的历史变迁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汉初郝瑗为郝晏的曾孙,郝瑗居太原,传十五世至东晋初任桓温部参军郝隆,郝隆居润州丹阳,传七世孙郝迴,郝迴居安陆,传十二代郝拯,郝拯居襄阳,传至孙郝潞陵,郝潞陵居枣阳,传至玄孙郝伯全,郝伯全居枣强寺宅城。传子郝表正在元末由货值於莱州府城,定居落户平里店。传八代至明代掖县山长郝从德。郝从德迁居柳行。明嘉靖四十七年,在延真观邀合徐、李、鲍、郝、戚五姓创建公祠。我郝氏伯全公系族谱首修于明万历二十年的叫庆源谱,之后续修宗谱,三修为重修谱牒,四修敦本谱,五修统宗志谱牒,六修传信谱,累至今七修《莱州市郝氏统谱》。受族人推举,郝维明为七修族谱主编。对此,他既感荣幸,又深觉不易。从前热切渴盼读阅家族旧谱,可惜年长月久毁失殆尽,如今一起忙碌九死不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结果。历时一年余,手捧新谱。吟道:

“一、万物本乎天,人群本乎祖,百代溢芬芳,一册郝氏谱。

二、茫茫人海大神州,都是炎黄血脉流,更喜新修郝氏谱,奇葩一朵耀高丘。

三、炎黄后裔太原堂,郝祖子孙好运昌,笔涌龙盘安社稷,刀成虎踞镇番邦,为民尽谱太平曲。入仕皆抒锦绣章,宗氏先贤垂典范。”

郝维明再次说:我相信,我的经历也颇能代表一些人的所遇所思所想所为,故不揣浅薄,写了出来,与同感者共乐。      

      公元二零零三年三月      郝维新   





       郝氏历代源流总世系 序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郝氏族人秉承先贤郝处俊至忠至孝,擅勇治军,善政为民,见义必为,闻过则喜,多学好问,刚正不讳等美德,吸纳先进思潮,博采众长,并发扬光大,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藴,良好道德素质,卓越拼搏才能,辉煌工作业绩的优秀群体,代有贤士,瓜瓞绵绵,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并具有较高威望。郝氏宗谱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是郝氏族人联系的纽带、友谊的桥梁,团结的象征。千年来,郝氏族中有识之士积极筹划,无私奉献,全体族人共同努力,郝氏宗谱得到及时续修,得以继承和发展,是凝聚、昌旺族人之根本,是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

郝氏族人以先贤后裔为荣,遵贵教,守宗则,传祖风,根深叶茂,遍布长江南北。支脉清晰,字辈统一,见面只要说出字辈或代数,就长幼分明,其乐融融。宗谱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不但传承文化,弘扬优良传统,还具有遗传基因研究和人口调研决策等重要功能。

由于战争等多种历史原因,郝氏北陵谱已有四百多年未续修,有的支谱虽有续修,也是直线相系,旁支不记,宗族支系难辨。更有甚者,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曾祖、高祖的名讳,近一、二十年,郝氏族中有识之士,曾多次倡导续修北陵宗谱。如:二零零零年,在栖霞市双莲书屋讨论如何续修,郝庆光撰写过《《栖霞市郝氏总谱》倡议书》、《为修《栖霞郝氏总谱》告始祖明远公后裔族胞书》。迟至今日,续修宗谱已迫在眉睫。在这太平盛世若再不续修宗谱,则有断代危险,也是对后代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

莱州市柳行村郝维明同志领导的北陵郝氏,顺应历史潮流,迎合郝氏族人的强烈愿望,发起了莱州市谱的续修工作。

郝肇发等族人一致认为决策英明,并积极响应,成立了宗谱续修理事组,在调查分析了县与乡情的基础上,慎重研究制定《莱州市郝氏宗谱续修计划》,在按计划办法续修的过程中,理事组成员,尤其郝肇发、郝同钧、郝永高、郝治安等不辞辛苦,勇于奉献,不计报酬,冒三九,顶三伏,风里来,雨里去,到各地郝氏居住地宣传、发动、指导,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人格,力争达到支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人入谱。续修宗谱的过程成为表扬先进人物,弘扬优秀事迹的教育活动,名人好事成为学习的楷模。如:郝处俊、郝拯、郝伯全、郝洁、郝晋、郝懿行等。掖县历代尊师重教,学风端肃,科第不绝。据《县志》记载,明清两朝每三年由各省学政从儒学生员中考选一次,保送国子监,称为岁贡,当时郝姓人口不多,但岁贡多达九位,他们是:郝朝柱、郝从德、郝应豪、郝仲达、郝浩元、郝凤腾等,贡期分别为正德八年、万历八年、万历十四年、天启六年、康熙二年、康熙二十四年等。

宗谱续修工作圆满完成,全赖于广大族人的真诚团结,大力支持,无私奉献,组织者率先垂范,精心安排,有力指导,融汇了郝氏族人的智慧,展现了郝氏族人的风采,体现了郝氏族人的精神,表达了郝氏族人的愿望,又一次标志着郝氏族人的一流品质,一流素质,一流作为,一流效率,预示着郝氏家族兴旺发达,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中书写壮丽的篇章。

望后起之秀旁搜远采,俾无坠绪,收宗睦族是全体郝氏族人的共同美好心愿,子孙后代记住,这项极富有意义的工作,不但是对郝氏文化的有力传统,也对上告慰祖先,下启迪后代起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增加宝典,昭示他人,是善事是美举,要尽全力做好。

郝 谨识 于公元二零一二年岁次壬辰三月。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莱州市郝氏族谱 序

盘古开天辟地,始奠乾坤,成周启宇赐姓,遂立姓族。仓颉创造文字,终止结绳记事。鲁订麟经,晋垂孤笔,于是国有史,邑有志,氏族有谱牒。国有史而载朝代之盛宴,家有谱而记世系之源流。况木发千枝皆同一本,水分万派实出一源。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啜之义。寻根溯本,饮水思源,理无异也,修谱之义明矣!且修谱而促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则天下太平。

无史之国似无本之木,无谱之姓如无源之水。况我族自元朝入鲁,迄今八百余年,相传近二十六代,没有一本完整系统的族谱。前人记载,只有各分支流水部,且传抄已久,残缺不全,世系混淆,错漏甚多,一房之中亦不相通,或字辈又别,各行其是;或则弃辈取名,随心所欲。

特别是三、四、七甲公之前,掖县北陵疃流徙,栖霞、招远定居及至分支蓬莱,千余年历史,无法考查,这是我族之一大憾事。况盛世修史,为历代之壮举,我辈如不乘此大好时机编修族谱,诚恐年移时驰,人口增长,徙散各地,分派支发族,势必更难稽查,岂不愧对列祖列宗和子孙后代吗?

故我族有识之士,倡议编修《莱州市郝氏族谱》为山东乃至全国《郝氏通书》增添光辉一页。这是我族宗亲的共识和心愿。编修族谱是一项复杂、细致而艰巨的宗亲系统工程。需要搜集和整理大量的历史资料、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一大笔资金和物力。这些都得到全族宗亲的积极支持,鼎力相助,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特别是修谱理事成员精诚团结,不辞辛苦,宣传发动,搜集资料,筹集资金,整理编写,用汗水和心血拟成此谱。《莱州市郝氏族谱》的诞生,结束了我族无谱的历史,是我族的一件大喜事。在此谨向全族宗亲和修谱理事成员们予以致谢。

《莱州市郝氏族谱》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包括:郝氏起源、宗支世系、知名人士、先祖坟山等多个篇目,是一本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宝书和精神财富,是纪念祖德宗功,弘扬我族优良传统,启迪后代,奋发图强,为族争光不可缺少的教材,是留传子孙的珍贵礼物。请珍惜和妥善保存。宝书在手,其用无穷。以祈家庭之兴旺,事业之有成,财源广进。愿我族更加兴旺发达,子孙衍庆,兰桂腾芳,英才辈出,振族兴邦。朝朝英贤铭史册,代代裔孙谱新篇。谨此为序。     

郝南山 谨识 公元二零一二年农历壬辰岁四月。





树木有根,水流有源;人必有祖,尊祖敬宗;正本清源,人伦之本;认祖归宗,理清世系。昭穆有别。今逢盛世;国泰民安。物阜民丰;人心思源,修谱编志;热心不减,回归民间。





               谱叙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

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

稽吾族自始祖讳伯全公系出安陆,原籍襄阳府枣阳县,于元世祖迁徙直隶省枣强,二世祖讳表正公继迁莱州府城北平里店,三世祖讳文强公于前明永乐年间迁徙招远,四世祖讳生、葱二公侨寓县北张星,燕翼贻谋,创业垂统,是为吾族之一世祖也。

厥后皆耕读为业。五传六传家日益饶,复迁大郝家翰林堂,遂卜居焉。是时土寇窃发,蹂躏乡里,公设法捍御,赖以保存者甚众。迨高祖宣公、连福公以晋秩请封。追源溯流,欲续修家谱,志焉未逮。迄今又数十余年,生齿日繁,支派愈盛。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寿诸梨枣,传为家乘。由今日逆而溯之,原其本出自一人。自始祖顺而推之,溯其流一十八世。所以联属族人,使览斯新谱者,父兄宗族俨在庭帏,长幼尊卑秩然不紊。俾咸之一本之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岁次甲戌         十八世郝恒政 谨叙。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莱州府志•掖县志•节妇》

《再续掖县志•烈妇》卷下载:

郝陈氏,郝凤祥长子如舟妻二十五岁,于归越六月夫亡,越七日遂自缢死,郝凤祥次子如英,烈妇郝张氏二十三岁夫亡,亦自缢,合郡称之亦共哀之,请旨旌表。

以上嘉庆十年入节孝祠。

《续掖县志•烈女》卷三:

郝氏,迟家疃农家女也,年十九父殁无兄弟,母为择嫁女,不从曰:见适人母将何,依愿奉母终天年,然后嫁洎。母卒,女年已三十余,拮据殡母哀毁过甚,未久亦殁。

《三续掖县志•列女》卷之二:

光绪三年入节孝祠。

郝杨氏,郝克长妻,年二十三岁夫殁,事翁姑曲尽孝道,抚继子庆云如已子,苦节四十余年,请旨旌表。

郝程氏,郝天吉妻,二十四岁夫殁,抚幼二子秉谦、贞谦,苦节五十年,请旨旌表。

郝邓氏,郝成妻,年三十岁,事翁姑曲尽孝道,抚幼子青云,守节四十四年,请旨旌表。

郝刘氏,郝梦祥妻,年二十六岁夫死,抚幼二子如苞、如竹,守节四十年,请旨旌表。

郝国氏,郝中璠妻,年二十九岁,氏以节自守,抚继子楠如己子,艰苦备尝四十余年。

光绪十二年入节孝祠

郝綦氏,梁郭社郝有型妻,夫死守节五十年,请旨旌表。

郝刘(梁)氏,郝有庆妻,年二十八岁夫死,守节四十年,请旨旌表。

三续掖县志•列女卷之二:

郝氏,永安女,麻渠社徐晋妻,贼至投火死,旌表。

以上烈火死。

郝徐氏,郝彩雲妻。

以上投缳死,姓氏详者又见三百余口。

李郝氏,李承辉妻。

徐郝氏,郝永安女,麻渠社徐晋妻,贼至投火死,旌表。

《三续掖县志•贞》载:

殷郝氏,殷相臣子妇,在家遇贼死,年三十八岁。

郝张氏,郝卿(庆)立妻,在家遇贼死,年二十八岁。

以上骂贼被杀巳请旌表。

《三续掖县志•烈女》载:孟郝氏,郝中伦女,孟绍先子妇,年十九岁。

郝鲍氏,鲍克念女,郝中伦子妇,年十七岁。以上投井死,己请旌表。

郝鲍氏,郝汉章妻,年十七岁。以上投井死。

​未入县志节妇烈女:郝刘氏,郝启邦妻,抚继子振清、义子永顺,氏以节自守,艰苦备尝四十余年。​

郝张氏,郝庆立妻,入节孝祠。​

郝鲍氏,郝楠,字汉章妻,入节孝祠。


修谱凡例

一定书法;谱有欧式、苏式,今谱参用欧、苏两式。自迁伯全公以下,每图五代横联,名则大书,右注某人子,左注官爵、字号、生没葬所、山向,书子女婿,幼死者书殇,年未至六十者止称年几十岁,不得云寿,其生没年月、葬所失考者,姑从略,不得妄加附会,致滋讹舛。

一严妻妾;嫡妻书配,继书娶,三四续则书续,妾书副室,嫡妻虽无子,必书其生没葬所,重元配也。闺女续弦,则书继配,与元配同,无元配而娶再醮之妇者,妇道虽贤,亦止书娶,崇闺范也。至嫡庶所生子女,必分注于某氏下,明所由生也。

一详祧继;凡出继者,于生父名下第几子某注明出继某人为嗣,某一子两祧者,则注兼承某人祧,示有所归也。继父名下则书入继某人几子,兼祧者则书兼祧子某,明所自出也。

一正位序;凡入继、承祧者,必须伦序相当,其有人继失序者,不书。其子酌归原族者,仍得于其原族者。

一辨长幼;凡书法以齿为序,至论嫡庶,则有弟由嫡出而名先于兄,兄由庶出而名后于弟者,不得仍执齿之长幼,以乱宗法也。

一审婚嫁;凡子已婚曰‘配’,未婚曰‘聘’,曰‘订’,女已嫁曰‘适’,未嫁曰‘许’,未许曰‘待字’。至女人必以从一为正,若女出而再适者,止书前婿,后婿虽贤不书,明非妇道也。

一明庙绝;妻经改适者,不书,或生有子女者,则注某氏。改适,被出者书出,均不载生没,盖下堂之妇,本不应然,既已生子,子无绝母之义也。

一杜异姓;抚收子及随妻带来子不书,婚后所生之子,迟速不符常者,均不书,各房经手董事先书切结存祠,以便稽查。

一谨收族;族内人众丁繁,枝分叶散,子孙有远迁外贸募逰久出未还者,知其所在,书徙往某处,不知者书远出,若母嫁而随,书随母寓某处,谱仍记名,冀来归也。

一崇忠烈;凡族内有孝子、忠臣、贞女,固人所难能也,无论现存、已往,据实备载,使日后子孙触目奋兴,交相鼓舞,以励将来也。





                又凡例   

受姓必原所自,示有本也;传世断始襄阳,效安陆也;载笔独详本宗,从其近也;字辈排取派语,遵旧谱也;男女生卒必书,着始末也;葬穴必书其地,防侵没也,嫁者娶者必书姓氏或书其祖父名,劝人知亲亲也;年逾七十记寿,礼高年也;列泮筮仕必书,奨力学也;涢汉妇孀年少若节必书,重其操也;有不肖子辱身污行致玷宗祖,谱必削名,警败群也;淑德美行必书,为劝善也;新名不获备收,宗支必依旧录,祈续刊也。





               领谱家规   

谱乃通族法物也。祖宗之名号攸存,埋葬之山方攸寄。编号分给,须当视同至宝。

凡有事看谱,务宜洗手焚香,拂拭几席,然后开箱启谱,眼同观看。看毕即数清部数,随贮谱箱。毋得剜补添墨污油秽,并不得传至异姓与异姓人抄誊。

每年冬至,各捧家谱。齐赴宗祠,祭祖行礼毕,宣讲家政,即将谱册验明,倘领谱者掯谱不到,即繋卖宗鬻祖之人。

除家法惩治外,另择贤明者收管,其剜补污秽者,均罚银五两入祠。然验谱牒,须举素行公正者同验,亦毋得作奸贻害,违者公同议罚。

今编立‘祖泽绵长隆祀典,孙枝繁衍振家声’字号,订为十四册。草谱文册,编立‘孝友睦姻任恤’字号,各房照字号具领收存。谨将字号另列于后,毋得彼此互易,致有重收偏废,以干罚责。慎之,慎之。





                     谱例     

按房分先後平铺并叙,几世系寿夭、爵秩、排行、生辰忌日、安厝日時,悉載於本人之下,叙完一支再叙一支。善则录之,疑而阙之,不可滥不可遗,如有缺略续修者补之。

一:无嗣取继则无子而有子,为人後者义不顾私亲,但不可不明所自出,若遇此等事必载书某人子出继某支,既其不没源流亦以明非异姓乱宗也。

二:义育赘婿最易乱宗,其命名排班不得与我支庶相关,宜另改易以肃家乘。

三:谱牒所以昭功德启后嗣,凡名位,爵秩、嘉言懿行必详志之,不独扬祖烈,亦以昭法守纪也。

四:祖考名号,子孙宜讳谱内,必详载字、号,以尊祖考,亦以使子孙明了称谓也。

五:子孙蕃衍命名参差不一,宜细阅谱内,重者改易,不得犯祖宗名讳。

六:坟墓为祖父灵魂所楼,凡葬埋应立石碑记之,不独壮观瞻,亦以防漏遗也,谱内必志之。

七:祖公祖妣行述谱内固宜各载於本人之下,又宜刻石竖碑於祠堂,使子孙时时便览,记识不忘,且能留後,虽一时之支费,但将来之获益无穷,切勿惜小费也。

前後命名安排班辈字式:

仲秉郝祖,水祥如士,元鸿同治,俊秀公定,振善均透,义起良端,万远通光,允廷汝官,兴盛保进,孝友维成,仁厚其孚,立序传家,荣贻芳泽,正敦圣学,风雅列明,克昌宗业,用启宏图,承先裕後,天建绣湘,宽广伟大,祖孙联欢,嘉嗣继武,卜世缵修。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谱图例言

按照记载的一支分先後平铺并叙,几世系排行悉载於本人名之下,叙完一支再叙一支。

谱图中完善则记录,阙疑之则不可滥用妄断,不可遗漏,若有缺略则续修谱者补苴,或罅漏之处,有待订补。

在世系表中,无嗣取继或兼祧,使无子变为有子,为人後者义不顾私亲,但不可不明所自出,若遇此等事必須载书某人子,出嗣某支,即其子不堙没源流,以明非异姓乱宗,使其形同完善继承宗祧矣。

在祖考名号,子孙宜讳谱内,必须详细记载字、号,以尊祖考,是以使子孙明了称谓的,子孙蕃衍,命名参差不一,可以细阅图内,如有重名者改易,不得犯祖宗名讳。

家乘谱牒是以昭功名启迪後嗣,凡是名位,爵秩、嘉言懿行必须详写以志之,不独扬祖烈,以昭法守纪也。

祖公祖妣行述,即叙述祖公祖妣世系籍贯、事迹、寿夭、名位、爵秩和生辰忌日、安厝日时的文章,称谓行述。

譜內固宜载之,使子孙时时便览,记识不忘,且能留後将来之获益无穷矣。

前後命名安排字辈式自元迄明三百余年,北陵疃郝氏子孙都把郝伯全公当做郝氏的开山鼻祖,并尊定其为第一派(世)。从第一代至十一代郝氏宗族没有固定谱系。

明万历年间,郝从德由北陵以下辈分派语依次是:从、仲、秉、郝、祖、水、祥、如、士、元、鸿、同、治、俊。这一支入柳行村今天已传十二代。也就是第十二代“同”字派辈,如从第一代“从”字派辈郝从德至第十二代郝同祥的直系传递世系依次是:郝从德——郝仲达——郝秉纯——郝显——郝耀祖——郝江——郝麟祥——郝如式——郝士侹——郝元寿——郝鸿治——郝同祥。郝同祥生於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一九二七年)。

据四甲郝氏通谱载:柳行村郝氏旧规定自始祖郝从德第一代始,依次以:从、仲、秉、郝、祖、水、祥、如、士、元、鸿、同、治、俊为派序,然後周而复始。至民国初时再修通谱时,又规定依照山東省郝氏世系谱牒取派,即从郝伯全第二十二代,即从郝从德第十四代起,按;

俊秀公定,振善均透,义起良端,万源通光,允廷汝官,兴盛保进,孝友维式,仁厚其孚,立序传家,荣贻芳泽,正敦圣学,凤雅列明,克昌宗业,用启宏图,承先裕後,天建绣相,宽广伟大,祖孙联欢,嘉嗣继武,卜世缵修。

第十七世传人郝士忠因感到原订的八十字谱系行将排满後,便又续订六十四个——

子期生民,渊源太昊,名怀德远,辅佑祚周,肇錫忠商,御功钦衍,国仰瑗贤,篇成博章,中山闻语,千秋侯贵,宣叙纲常,东观垂日,文方运际,增梅金观辉,合宗书续,弥衮阳炳。

所以对山东省谱一百四十四字派语重申认可。

此外,蓬莱县湾子口村郝氏世谱载:郝崑、郝崙之後自道光初时二修家谱时,郝氏宗族拟定了该族的派序名称,即前後命名安排班辈字序,此後修谱均沿用此派语,湾子口村郝氏派语谱系:

令毓维贤,传家寿延,广玄武勋,百世承先。

湾子口村郝氏郝崑、郝崙的子孙,至今日已传到第十六世也即北陵疃郝氏伯全公的第二十三代“家”字派。各派各宗的家族,大都有族谱、家谱,但日久年湮,或因天災世亂,有失无修谱,形成寥寥无几,或灾难重重无暇修谱。

时清国泰,蓄志寻根溯源,纂修家谱、族谱,此时修谱之举,慎终追远,敬宗收族,所谓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谱所明由来,以使数典记祖。





                       族训

一团结宗族,捍卫国家,不容有违背涣散之行为。

二服从祖训,端本孝悌,不容有悖伦蔑礼之行为。

三保护祠产,维持公益,不容有侵蚀欺诈之行为。

四崇尚道德,遵守法令,不容有作奸犯科之行为。

五注意教养,勤求职业,不容有放弃贻误之行为。

六禁食鸦片,严戒嫖赌,不容有伤风败俗之行为。

七律已治家,忠信笃敬,不容有卑劣偷惰之行为。

八刻苦耐劳,节俭朴实,不容有奢侈游荡之行为。

九合敬同爱,排难解纷,不容有歧视推诿之行为。

十振作精神,见义勇为,不容有废弛敷衍之行为。

族规家训,各支谱言之详矣。兹总括为十条,务经实践,非等具文,各支族长房负有化导之责,宜照录张贴祠壁,并于春秋祀祖时逐条宣讲,俾人人遵守勿违。



                    家训

奉祖先;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如木有根,无根则朽。如水有源,无源不久。尊祖之道,旧章恪守。竖表立碑,修茔复土。祠堂亨祀,趋跄奔走。言念先人,光前裕后。

孝父母;羊能跪乳,鸟能反哺。惟人最灵,谁无父母?生我劬劳,提携捧抚。罔极恩深,捐躯难补。朝夕温恭,殷勤寒暑。抚养无方,承欢安慰。矧敢拂违,自罹罪罟。

睦兄弟;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如手如足,痛养关之。骨肉天性,安忍乖离。弟恭兄友,雁行依依。患难相顾,疾病扶持。毋生嫌隙,雅奏埙篪。旨哉圣训,兄弟怡怡。

和夫妇;阴阳交和,雨泽斯行。夫妇调和,家道乃成。夫为妻纲,正心修身。妇主中馈,内助殷勤。毋伤反目,毋玷家声。雍雍肃肃,如鼓瑟琴。君子偕老,诗咏安麟。

严闺阃;男女有别,授受不亲。嫌疑须避,内外须分。责在家长,约束严明。防微杜渐,寡欲清心。三姑六婆,断绝逢迎。词严法肃,玉洁冰清。闺门之内,聿着仪型。

亲宗族;属在冈宗,谁非骨肉?一本万姝,瓜延瓞续。吉则相庆,凶在相助。婚姻不通,昭穆严肃。分多润寡,悯孤恤独。义学义田,古道敦笃。语亦有之,敬宗收族。

敬师长;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先生长者,德业兼资。随行隅坐,向难析疑。勿生厌薄,勿敢荒嬉。耳提面命,敬而听之。程门高弟,立雪忘疲。隆师重道,自古如斯。

信朋友;同类为朋,同志为友。有无相通,守望相助。然诺勿欺,订交勿茍。白头如新,握手话旧。况在士林,择交某某,直谅多闻,尤宜亲厚。善乎平仲,相敬耐久。

力耕种;艰难稼穑,无逸陈书。食为民天,敢不念诸?春田秋圃,莫令荒芜。游民失业,非日良图。深耕易耨,水旱无虞。毋失其时,仓廪不虚。仰事俯育,其乐何如!

勤诵读;为学日益,不学无术。圣人论学,首重时习。春诵夏弦,苦心孤诣。嘉言善状,典型在昔。玉不受琢,焉能成器?猛着祖鞭,出人头地。道德文章,功建名立。

存忠厚;刻薄成家,理无久享。悖入悖出,毫厘不爽。幸灾乐祸,刀唆冤枉。鬼神难欺,赫赫在上。善恶之报,捷如影响。孰无天良?须加培养。在家存心,阴德无量。

尚勤俭;俭可助廉,勤能补拙。开财之源,非勤莫克。节财之流,惟俭是则。士农工商,各精其业。怠惰奢华,切宜刻责。休待老年,徒伤落魄。克勤克俭,是为美德。

习礼仪;相鼠有齿,相鼠有皮。人而无礼,走肉行尸。廉耻道丧,蠢虫无知。大家子弟,检点威仪。一言一动,中矩中规。束身名教,可法可史。人贵自立,勉之望之。

戒淫恶;勿听淫声,勿视邪色。勿看淫词,勿为妄说。我重闺风,人重名节。恕道存心,淫念自绝。况有鬼神,难容恶薄。淫人妇女,报在妻妾。跳过此关,英雄豪杰。

戒为非;天之生人,各有本分。富贵贫贱,皆由前定。素位而行,事由已尽。勿学庸流,行陷侥幸。贪得无厌,终归穷困。端方君子。行不由径。顺时听天,安分守命。

戒赌博;人生世间,为善最乐。正业多端,随事可学。独恨愚顽,甘心赌博。同流合污,此争彼夺。浮念浇风,自斯阶祸。富者立贫,贫者益薄。欲正家规,先除此着。

戒酗酒;古人制酒,非以为祸。冠婚丧祭,礼用清酌。洗爵尊斝,献酬交错。惟彼贪夫,不知节约。终日醉乡,颠狂失措。耗气损精,形骸脱落。戒之戒之,量饮无过。

戒争讼;免讼有道,忍忿息争。一事不忍,贻累终身。纵云理直,听断难凭。易生嫌隙,和气焉存?多藏机械,民行焉兴?倾家荡产,后悔无门。莫学痴汉,惯入公庭。

戒溺女;男女虽别,性命一般。呱呱而泣,胆战心寒。水中一抛,于心何安?乍离母腹,旋入鬼关!生死反掌,天理伤残。故杀子孙,律法难宽。奉劝慈亲,救命血盘。

戒洋烟;世人何蠢,误食洋烟!枪炮齐整,名声森严。男女混杂,晨昏倒颠。倾家荡产,绝嗣戕年。全无利益,自取尤愆。堕其术者,猛着祖鞭!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